陳建華
(揚州職業(yè)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高校后勤社會化進程中職務犯罪預防探析
陳建華
(揚州職業(yè)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當下高校已成為職務犯罪的新的高發(fā)區(qū),后勤部門更是高校職務犯罪的“重災區(qū)”。從案例分析看,后勤職務犯罪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和新趨勢,通過對職務犯罪原因的分析,提出預防后勤職務犯罪的對策,為高校做好相關領域內的職務犯罪的預防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高校 后勤社會化 職務犯罪預防
高校通過學習教育、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強化外部監(jiān)督、推行校務公開、加強校檢合作等途徑,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上取得明顯成效。但近年來,隨著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教育資金投入的增加,高校與社會交往的加深,高校資源的分配優(yōu)勢開始引起多種腐敗和職務犯罪。據《人民日報》報道,在一些高校比較集中的地區(qū),如北京、陜西、湖北、四川等省市,高校參與經濟活動頻繁,已成為職務犯罪侵襲的高發(fā)區(qū)。在已查處的高校職務犯罪中,后勤領域的職務犯罪呈現上升趨勢。據《法制晚報》記者對過去3年里的11起高校腐敗大案的盤點發(fā)現,除了招生、占用教育科研經費、學術造假等方面的職務犯罪外,高校后勤基建部門已成為高校腐敗的“重災區(qū)”(2013年12月03日14:08來源:《法制晚報》作者:王選輝)。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根據其近年來的辦案資料分析認為,高校職務犯罪中,后勤服務、財務會計、行政管理人員占90%;在河南省查處的高校職務犯罪中,基建、后勤、招生、人事管理環(huán)節(jié)實施犯罪的有60人,其中后勤管理、基建環(huán)節(jié)41人,占68.3%。然而,與高校后勤職務犯罪加重的現實不相符的是,理論和實踐部門并沒有對這類犯罪的特點、預防等給予足夠的針對性研究,因而有力的、可操作的防范與打擊措施顯得力量不足,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本文將對高校后勤職務犯罪特點、原因與防范措施略陳己見。
后勤作為學校改革的先行者,后勤管理體制正處在新舊交替中,各項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學校對后勤的監(jiān)管未實現常態(tài)化,這些漏洞給腐敗分子留下可乘之機。后勤職務犯罪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通過對高校后勤職務犯罪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后勤職務犯罪呈現出以下新特點。
1.犯罪主體呈普遍化趨勢。
高校職務犯罪的主體主要集中為校級領導和基建、采購、招生等領域的主要負責人,而后勤部門職務犯罪的新動向是正在向普通員工蔓延。一些人職務級別很低,卻利用有限的權力牟取利益。某高校一個服務人員利用職權之便私下向學生賣澡票,幾年下來金額竟然高達二十多萬;某高校在停車收費管理中,停車證的開具和停車費的收取均由工作人員汪某一人操辦,缺乏監(jiān)督的收費權令汪某心生貪念,他吞食了部分停車費;學校存包處本是為方便走讀生而設,但在某大學卻成了管理收費人員李某中飽私囊的手段,李某將存包費以個人名義存入銀行并用于個人消費,總計高達10萬余元,法院最終以挪用公款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后勤職務犯罪主體呈現普遍化趨勢,給職務犯罪的預防帶來很大困難。
2.腐敗形式表現為“少吃多餐”。
《高校后勤管理人員職務犯罪頻發(fā)應引起重視》(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qū)人民檢察院)一文介紹,徐州某高校后勤三名職務犯罪人員,涉案金額最高14.7萬元,最低5.2萬元,三人受賄次數都在20次以上,最高達40余次。單筆受賄最高金額為1.7萬元,單筆最低金額小到1000元,犯罪特點為受賄次數多、單筆數額小,都是通過較長時間的連續(xù)作案積累所至。“少吃多餐”的腐敗形式更易引發(fā)工作人員的僥幸心理,在不知不覺中走上犯罪道路。后勤職務犯罪的這種特點給監(jiān)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案發(fā)部位漸呈擴大趨勢。
伴隨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后勤系統(tǒng)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yè)化管理轉型,經營管理自主權逐步擴大。就高校食堂來說,從小型工程的維修到原材料的采購,到食堂對外承包,從直接管理的飲食服務中心,到后勤部門負責人,在權力的各個部位和層面,都可能存在尋租空間,案發(fā)部位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中國礦業(yè)大學教授楊思留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以前只聽說一些高校在基建、干部任用環(huán)節(jié)易出現腐敗,沒想到后勤中心柴米油鹽的采購也出現了問題。”
4.智能化作案成為新手段。
后勤工作人員,特別在后勤擔任一定職務的人員,大多在后勤工作時間較長,社會閱歷較豐富,對后勤運作和監(jiān)管程序熟悉,利用制度不健全和工作中的漏洞實施犯罪,往往披上合法的外衣。還有些作案人員有大學以上學歷,出現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新現象。因為作案人員的智能化水平高,所以其作案手段高明、隱蔽性強。有少支多報或虛開發(fā)票,從中貪污;有把應入賬的收入、利潤不入賬,私設小金庫,形成大量賬外賬資金,個人侵吞或多人私分。如某高校后勤供應部主任徐某,假借為學校購買空調、電風扇、材料等名義,多次從學校財務部門借款并轉到社會上的貿易企業(yè),通過虛開發(fā)票的方式到財務部門報銷,并由相關貿易企業(yè)將自己的新家“添置一新”。從新房裝修到家用電器所花費用都是學校公款。不法分子利用學校規(guī)模大、維修多,材料費用五花八門,監(jiān)管部門難以核實具體開支的情況作案,如武漢體育學院后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物流部副經理潘保華利用負責學校師生員工伙食補貼發(fā)放工作之便,在電腦上做手腳,在近兩年的時間內,貪污公款13萬余元。這說明學校從制度到監(jiān)管都存在漏洞,令人警醒。
有檢察官分析認為,高校后勤作為一個經濟活動的主體,擁有較多的資源和自主權,為職務犯罪提供了土壤。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管理制度的滯后,內外部監(jiān)管的缺位,是高校職務犯罪的根源……也有專家分析指出,高校后勤職務犯罪,與社會大環(huán)境有著必然聯系,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個人主觀原因。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后勤職務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心態(tài)失衡和僥幸心理是導致職務犯罪的主觀原因。
后勤部門負責全校師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干的是臟、苦、累的活,同時承擔著食品安全、防火防盜安全、學生人身安全等重大責任,因此,后勤人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都很大。而后勤部門,特別是各二級服務中心管理人員,由于行政級別低,待遇與校內管理人員差距較大,且后勤部門內部同工不同酬現象非常普遍,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補償。另外,他們感到參與后勤服務的一些企業(yè)和個人,賺的錢比自己多,這種反差會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他們自嘲是“丐幫”。這種心態(tài)會誘發(fā)部分人員不擇手段地通過違法違紀的途徑尋求經濟補償,甚至產生交易心理。除了心理不平衡易誘發(fā)職務犯罪外,僥幸心理也是導致職務犯罪的重要因素。一是認為反腐敗很難查到自己頭上。如某高校后勤趙某甚至在屬下王某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辦后,仍然收受賄賂,正如他后來所剖析:“錢不多,心存僥幸,覺得沒什么,就收下了?!倍钦J為自己與行賄人交情深厚,行賄人不會得了利益卻出賣自己。
2.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向高校侵襲,是導致高校職務犯罪增長的深層原因。
隨著高校開放辦學力度的加大,社會上腐敗現象伴隨著經濟活動迅速向高校滲透和蔓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的思想觀念對后勤領導干部的沖擊很大。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高校是“清水衙門”。事實上,高校的跨越式發(fā)展,特別是建設資金的大幅度增加,帶來了很大商機。社會上的不法商人會利用各種方式和機會拉攏腐蝕后勤管理人員,某些后勤職務犯罪人員由于經不起各種誘惑,不加強世界觀改造,人生觀扭曲,價值觀傾斜,思想道德防線潰決而陷入犯罪泥潭。
3.后勤社會化過程中,權力的迅速擴張為職務犯罪提供了條件。
后勤社會化的改革,使后勤管理體制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后勤服務實體實現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yè)化管理,部分高校的后勤集團或后勤公司還注冊了獨立法人。一方面,后勤管理部門管理范圍和權限不斷擴大,不僅擁有物資采購權、房屋出租權、社會企業(yè)選擇權、小型維修招標權,還有人事權、財務報銷審批權。這些大大小小的權利是搞好后勤服務的工作之必需,但如果實際操作中對各種權利失去監(jiān)控,就有造成職務犯罪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其他行政部門人員不愿到后勤工作,加上后勤人員難以向學?!澳媪鳌保瑢е潞笄谌舜蠖酁椤袄厦婵住?,部分后勤領導長期在某一崗位,形成權力壟斷,客觀上增加權錢交易的機會。
4.制度不健全,監(jiān)管不到位,是產生職務犯罪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職務犯罪的案例分析,這些高校要么制度不全,決策機制不完善,要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不力,一些很好的制度形同虛設。徐州某高校,后勤內部關于招投標、監(jiān)管有比較完善的制度和相對周密的程序規(guī)定,如對3萬元以上的建設工程項目、采購要求公開招標,禁止將項目肢解后分別轉包,要求投標人具有相應資格、資質等,然而犯罪嫌疑人卻有章不循、有令不行,為規(guī)避招標,將工程肢解分包,利用職權大肆進行權錢交易。
在查辦的案件中,檢察官發(fā)現,有的高校屢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監(jiān)管措施不到位。有的高校領導認為后勤社會化改革就是為了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的”的管理目標,應給后勤更多生產經營自主權,因而疏于監(jiān)督;紀檢監(jiān)察室、審計處是高校的監(jiān)督部門,雖然參加后勤相關招投標的監(jiān)督,但實際工作中還是無法杜絕人為操作;學校對后勤一年一度的監(jiān)督審計,往往注重賬目表面,忽略實體實際,這是監(jiān)管不力的原因之一。
1.大力實施教育工程,筑牢反腐敗思想防線。
提高后勤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必須立足教育。教育是搞好反腐倡廉的前提和先導,尤其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各種新思想、新事物、新問題不斷出現,切實加強對后勤干部職工拒腐防變的宣傳教育,是減少和防止職務犯罪的有效途徑。
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應根據職務犯罪的特點,擴大受眾面,突出針對性,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內容上,應加強三個方面的教育:一是扎實開展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養(yǎng)成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奮發(fā)向上的優(yōu)良作風;二是開展預防職務犯罪教育,讓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使后勤每個干部職工都能把惜權、慎權變成自覺行為,把腐敗的欲望和動機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三是加強警示教育,組織后勤職工觀看典型警示教育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到監(jiān)獄接受職務犯罪人員的現身說法,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他們,使之產生心靈的震撼和洗禮。在學習方式上,要與普法教育緊密結合,通過法制講座、到警示教育基地現場教育,以及中心組學習、黨日活動、交流研討等方式進行。在學習對象上,既包括后勤部門的領導、各二級中心負責人,還要對人、財、物、物資采購等重點崗位的普通職工開展學習教育,職務犯罪普遍化特點客觀上要求我們,崗位在哪里,學習教育就要延伸到哪里,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盲區(qū)。學習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全面覆蓋,更要持之以恒,并形成經常性制度,防止搞形式、走過場,切實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完善廉政談話制度,將預防職務犯罪關口前移。
開展廉政談話,對有可能產生腐敗的事項進行事先提醒,對有腐敗苗頭性問題,工作失誤和偏差進行督察引導,責令糾錯,在思想道德“軟約束”與黨紀國法“硬約束”之間,構筑一道新的預防線。廉政談話必須堅持正面教育、預防為主、事前監(jiān)督的原則,并做到“五個必談”:一是新提拔的后勤領導和中層干部必談,上好“勤政廉政第一課”,促進新任干部健康成長;二是發(fā)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必談。如有不廉潔行為或有違紀苗頭的,要通過談話進行幫助教育,指出問題癥結,及時糾正錯誤;三是工作有失誤和相對落后的必談。幫助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振作精神,積極改進;四是工作關系不順,有矛盾摩擦的必談。幫助消除成見,溝通思想,增進團結;五是工作、生活有困難的必談。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使其感受到后勤大家庭的溫暖,以情感人,凝聚人心。廉政談話要按照干部管理權限,明確談話領導和部門,擬定談話提綱,明確談話方式、內容和要求,確保針對性和時效性。
3.加大制度建設和執(zhí)行力度,規(guī)范用權行為。
加強制度建設是從源頭上預防職務犯罪的根本途徑。要在制度建設和執(zhí)行上下工夫,將權力的行使規(guī)范化、制度化,做到關口前移、落實防范、規(guī)范行為,達到最終鏟除滋生職務犯罪土壤的目的。制度建設重點要抓好兩個方面:一是健全規(guī)范權力運行制度。首先建立后勤領導和重要崗位的輪崗制度。江蘇省宿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朱斌指出,高校重要領導在一個崗位上任職時間過長,是滋生腐敗的重要原因,具體到后勤部門情況也一樣。因此,首先要在后勤部門主要領導、后勤二級部門負責人和重點崗位中實施輪崗;其次要完善審計監(jiān)督制度。特別對后勤部門的負責人,更要加強屆中和離任審計,同時對后勤的財務定期組織審計。二是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備和切實執(zhí)行是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后勤部門應針對易發(fā)生職務犯罪的環(huán)節(jié),制定和完善各項議事決策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標制度、實物采購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使制度覆蓋各方面,做到哪里有權力,哪里就有制度約束。但實踐證明,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嚴格執(zhí)行,就是一紙空文。抓制度的執(zhí)行,應特別注重抓“早”、抓“小”,發(fā)現苗頭及時糾正,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對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甚至違反制度的責任人要實施責任追究,以體現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發(fā)揮制度的震懾、約束作用。
4.拓寬監(jiān)督渠道,提高監(jiān)管手段。
把權力置于動態(tài)的監(jiān)督之下,是預防職務犯罪的有效途徑。一是拓寬監(jiān)督渠道。第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行一崗雙責。從后勤領導到各中心負責人、到班組、到各具體崗位,層層簽訂廉政建設責任書,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第二,強化后勤領導班子內部監(jiān)督。健全議事規(guī)則,規(guī)范決策程序,對容易發(fā)生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的部位和環(huán)節(jié)進行權利分解,形成相互制衡,對重大決策、大宗物資采購、大筆資金使用和關鍵崗位人員配備等必須經集體討論決定。第三,實行群眾參與的監(jiān)督機制,使群眾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要定期向后勤職工通報情況,公開重大事項,把事后監(jiān)督變?yōu)槭虑邦A防、過程監(jiān)督。第四,發(fā)揮學校主體和紀檢監(jiān)察、審計、財務等部門的主要監(jiān)督作用,多管齊下,使每個部門、每個人的權力都有人監(jiān)督,都有人敢于監(jiān)督,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體系。二是加強重點部位和重點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加強對后勤的財務監(jiān)督,實行會計委派制,嚴格執(zhí)行收支兩條線;強化財務審計,定期公布經營狀況和分配情況,增加后勤管理經營透明度;加強對招標、采購工作的監(jiān)督,建立學校層面的招投標工作領導小組,對全校的招投標工作實行統(tǒng)一組織領導,規(guī)范招標程序,加強過程監(jiān)管,最大限度地減少部門和個人“有情”操作的空間。三是加強政務公開,推進陽光工程,利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將招標采購、基建維修、財務人事等重要情況在全校范圍內公開公示,使易生腐敗的環(huán)節(jié)處于公眾的監(jiān)督之下。
5.提高后勤職工待遇,營造反腐倡廉氛圍。
后勤人員工作在第一線,干的是臟、苦、累的活,拿的是保障線的工資,特別是地方高校,后勤集團(公司)無法進入學校機構序列,職級難以解決,使部分長期在后勤戰(zhàn)線工作的同志無法提拔。地位低、工資低的現狀易導致心理失衡,一旦手中有了權力,往往會引發(fā)職務犯罪。后勤社會化改革已經歷十多年,改革成果有目共睹,要讓后勤人分享改革成果,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生活待遇,激發(fā)全體員工的歸屬感、成就感。同時,加強后勤廉政文化建設,營造反腐倡廉氛圍,自覺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為預防職務犯罪創(chuàng)造良好的履職環(huán)境。
后勤職務犯罪的預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也是一項細密的、開放的系統(tǒng)工程。它發(fā)生在學校,但牽連到全社會,不僅需要學校多管齊抓、警鐘長鳴,預防和打擊措施與時俱進,還需要全社會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提高全社會的道德與責任水平,建設反腐倡廉的長效機制。在社會與學校共同營造的合力中,高校后勤部門的純潔性將會逐漸呈現。
[1]云檢軒.高校后勤管理人員職務犯罪頻發(fā)應引起重視.人民日報,2012-11-27.
[2]王亦君.北京高校職務犯罪增3倍后勤財務行政占九成.中國青年報,2007-03-23.中國網http://edu.QQ.com.
[3]趙麗,白長林,劉洪陽.檢察官稱監(jiān)督管理缺位致學校后勤職務犯罪多發(fā).法制日報,2012-12-07.
[4]徐盈雁.后勤部門成高校職務犯罪多發(fā)領域受舉報增長.檢察日報,2007-08-11.
[5]王曉云.高校職務犯罪成因及預防對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邱格屏,2007-11-04.
[6]郭秀清.論預防與懲治職務犯罪的有效途徑[J].學習論壇,2003(8):21-23.
[7]李靜.高校預防職務犯罪芻議[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報,2008(2):78-79.
[8]李家文.試析高校職務犯罪的特點、原因及預防對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
[9]董良飛.對構建高校預防職務犯罪體系的思索[J].時代經貿,2008,VOL6:24-27.
[10]檢察官披露高校職務犯罪新動向:向普通員工蔓延.法制日報,2009-07-08,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