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杰 于白 唐雪梅
[摘要] 目的 對尿常規檢查中鏡檢法與儀器法的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方法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接受尿常規檢查者2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10例,對照組采取儀器法展開尿常規檢查,觀察組采取鏡檢法展開尿常規檢查,對比兩組檢查結果。結果 觀察組陽性檢出率(98.2%)及臨床診斷符合率(94.5%)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亞硝酸鹽、潛血及白細胞陽性率(分別為18.8%、44.5%、25.5%)及臨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18.3%、42.7%、24.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紅細胞陽性率(10.0%)低于對照組(P<0.05),符合率(9.1%)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尿常規檢查中,與儀器法相比,鏡檢法在亞硝酸鹽、潛血及白細胞等檢測中更具優勢,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關鍵詞] 尿常規;鏡檢法;儀器法;紅細胞;白細胞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5(a)-003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 of microscopic method with that of instrumental method in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s 220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urinalysis from August, 2012 to Octo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1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instrumental method of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microscopic of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of examin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8.2%) and clinical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94.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nitrite, occult blood and white blood cell(which was 18.8%, 44.5%, 25.5%, respectively) 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which was 18.3%, 42.7%, 24.5%, respectively )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red blood cell (10.0%)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difference in coincidence rate (9.1%)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compared with the instrumental method, microscopic method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he detection of nitrite, occult blood and leukocyte, and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strumental method; Erythrocyte; Leukocyte
在臨床診斷中尿常規檢測屬于基礎檢查項目之一,是對泌尿系統等疾病展開臨床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判斷的重要依據[1],尤其是對于腎臟病變早期診斷而言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及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下,醫學檢驗技術自動化程度逐漸提高,尿分析儀器的應用日益廣泛,然而有臨床研究揭示儀器分析法在疾病檢出率及準確性上存在一定不足[2],而傳統鏡檢法在分析尿液過程中,可對泌尿系統諸多部位病變情況予以細致觀察,在相關疾病的診斷鑒別、療效觀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尿常規檢查中鏡檢法和儀器法的應用價值,該研究選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該院的220例受檢者,分別利用這兩種方法展開尿常規檢查,并對結果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接受尿常規檢查者2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10例,男60例,女50例,年齡為22~68歲,平均(38.4±2.5)歲;觀察組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齡為20~67歲,平均(38.2±2.1)歲;所有受檢者在入院時均不存在嚴重內科疾病,檢查前均無影響檢查結果的藥物服用史。
1.2 方法
囑咐所有受檢者在檢查之前24 h禁食,停用會影響檢查結果的藥物,并采取受檢者20 mL尿液,采集時避免造成尿液污染。成功取樣后及時送檢,在2 h中檢測完畢。觀察組采用鏡檢法: 尿樣先用尿分析儀(GRT-2006型尿液分析儀)檢測尿RBC(紅血球)、WBC(白細胞),然后取尿10 mL, 離心1 500 r/min, 共5 min, 吸棄上清液, 沉渣的殘留量為0.2 mL,輕輕搖動,混勻后備用。把制作好的尿沉渣混勻后,用-次性尿吸管吸取充入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做常規尿沉渣鏡檢。對照組采用儀器法:用一次性尿杯收集晨尿, 充分混勻后在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TD4N型)上進行檢測,每日開機后先用專用質控液對儀器進行監控, 然后再進行尿液標本的測試。兩組受檢者尿常規檢查過程均由同一位專業檢驗醫師展開操作,由臨床醫師與檢驗醫師協同分析檢查結果并給予診斷,同時根據診療性診斷及病理診斷等方法評價尿檢結果。
1.3 觀察指標
對兩種方法所獲取的檢查結果展開分析,當1 μL標本中,在高倍視野下白細胞數目為0~5個、紅細胞數目為0~3個時為陰性,不在此范圍內時判定為陽性;隱血:標本外觀無血色者紅細胞檢查超過3個為陽性;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結晶超過6個為陽性。
1.4 統計方法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16.0對相關數據展開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檢查結果對比
觀察組陽性108例,陽性率為98.2%,與病理、診療性分析結果符合104例,符合率為94.5%;對照組陽性89例,陽性率為80.9%,與病理、診療行分析結果符合72例,符合率為65.5%,對比可知,觀察組陽性檢出率及臨床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具體檢驗指標對比
觀察組亞硝酸鹽、潛血及白細胞陽性率及臨床診斷符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紅細胞陽性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率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尿常規是最常見檢驗項目之一,可對受檢者身體健康情況予以直接反映。已有研究發現,很多腎臟疾病在早期時即存在尿沉渣后蛋白尿等[3-4],尿異常是很對尿路疾病或腎臟疾病的第一指征,在臨床診斷中具有巨大應用價值。儀器檢查法是現階段尿常規檢查應用較為廣泛的檢查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檢查迅速、工作效率高等特點,然而其檢查結果常會出現假陽性。在該研究中,通過對220例受檢者展開尿常規檢查時,發現鏡檢法整體陽性率及臨床診斷符合率均比儀器法高,這和張春蘭等人[5]的研究結果一致。通過對具體的檢查指標進行分析,可知鏡檢法的亞硝酸鹽、潛血及白細胞陽性率及臨床診斷符合率均顯著高于儀器法,這揭示在潛血陽性、尿沉渣白細胞、亞硝酸鹽陽性檢測上,鏡檢法也更具優勢,與國內現有大部分臨床報道研究結果一致[6-7]。尿沉渣白細胞屬于臨床診斷常用檢查指標,在泌尿系統疾病臨床診斷中意義重大,在利用儀器法展開檢查時,檢查依據是中性粒細胞的胞質中存在特異性酯酶,其可在膜塊內吲哚酚酯上發揮作用,和重氮鹽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單核細胞的反應次之,而淋巴細胞基本無反應,故而儀器檢查法白細胞陽性檢出率比鏡檢法低。
該研究結果揭示,觀察組陽性檢出率(98.2%)及臨床診斷符合率(94.5%)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亞硝酸鹽、潛血及白細胞陽性率(分別為18.8%、44.5%、25.5%)及臨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18.3%、42.7%、24.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紅細胞陽性率(10.0%)低于對照組(P<0.05),符合率(9.1%)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紅細胞測定中鏡檢法檢查陽性率比儀器法低,而臨床診斷符合率和儀器法間無顯著差異,這和劉俊林等人[8]的研究結果一致。這是因為在對紅細胞進行測定時,儀器分析法測定原理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亞鐵血紅素具有和過氧化酶類似的活性,可對過氧化氫發揮催化作用,促使其形成新生態氧,致使受體因氧化而變色,故而儀器分析法可對游離、完整紅細胞予以檢測,而鏡檢法只能對完整的紅細胞加以檢測,故而鏡檢法在紅細胞陽性檢出率上比儀器法低。
另外,已有臨床實踐揭示,在尿常規檢測中,以下幾方面原因也可導致儀器分析法陽性檢出率及臨床診斷符合率下降,主要包括:①尿液分析儀器在精度與構造上還需進一步,可通過對檢驗設備與技術予以及時改進,促使儀器檢查法的符合率及陽性率得到提高。②儀器操作、分析誤差:儀器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受人為因素影響,部分檢驗人員操作不夠熟練,分析人員缺乏相應經驗,可造成檢測結果誤差現象。因此,在目前為患者展開尿常規檢測時,應盡可能采取鏡檢法,即使患者經儀器檢查法確定尿液無異常,也需認真展開鏡檢,通過兩種檢查方法的聯合應用促使臨床漏診、誤診率得以提高,從而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檢驗結果。
綜上所述,在尿常規檢查中,與儀器法相比,鏡檢法在亞硝酸鹽、紅細胞、潛血及白細胞等檢測中更具優勢,臨床應用價值更高,在疾病臨床診斷中應盡量將這兩種檢查方法聯合應用,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麥炳漢.聯合鏡檢法和儀器法在尿常規沉渣檢查的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1):1879-1880.
[2] 王肖雁.尿液鏡檢法在尿常規檢查中的重要性[J].中國現代醫生,2009, 47(31):91-92.
[3] 楊曉紅.尿常規檢查中鏡檢法與儀器法的結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3):237-238.
[4] 高軍.尿常規檢驗目視法與儀器法的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09,7(24):79-80.
[5] 張春蘭,魯春霞.臨床尿常規檢驗方法對比分析[J].醫學信息,2011,21(4上旬刊):335-336.
[6] 王樹花,王樹鮮,張紅娥.尿液分析儀檢測潛血與鏡檢結果對比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7(9):208-209.
[7] 黃安太.比較分析尿液分析儀與尿沉渣鏡檢兩種尿檢方法[J].醫學信,2011,25(2中旬刊):176-177.
[8] 劉俊林,段蘭.尿常規檢查與全自動尿沉渣檢查對比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8(15):174-175.
(收稿日期: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