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鋒 肖建春 賴春暉 劉勝新 何重榮
[摘要] 目的 探討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該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分為觀察組與治療組,觀察組行關節鏡清理術進行治療,治療組在觀察組的基礎上增加使用1療程(1次/周,共5周)玻璃酸鈉注射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與治療組優良率分別為85.0%和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有效率分別為95.0%與9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明顯強于單純進行關節鏡清理術,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膝骨性關節炎;關節鏡清理術;玻璃酸鈉;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4(c)-0047-02
膝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由于受到力學及生物學因素誘導骨關節軟骨組織合成與降解的正常關系失衡,當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時,就會使軟骨的講解速度增加,是軟骨退化甚至破壞,最終導致的退行性關節病變[1],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好發于老年人。目前我國膝骨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9.56%,60歲以上者達78.5%[2]。患者膝關節僵直為導致運動功能受限,嚴重的影響了正常生活。目前對于該病普遍認同的治療方法為關節鏡清理術和玻璃酸鈉注射治療[3]。為探討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該科對在該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間進行治療的膝骨性關節炎采用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膝骨關節炎患者200例,分為觀察組與治療組,其中觀察組100例,年齡42~66歲,平均(56.5±7.1)歲,右膝患者58例,左膝患者42例,治療組100例,年齡43~66歲,平均(55.9±8.2)歲,右膝患者60例,左膝患者40例。所有入選患者臨床表現為晨僵、腫脹、反復疼痛,所有患者均無合并膝關節畸形。2組患者在病程、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行連續硬膜外麻醉,仰臥位。使用史塞克關節鏡系統,配有電視攝錄像及光盤刻錄。患肢采用下垂體位,大腿上部予以止血帶,常規消毒、鋪單,驅血后止血帶壓力為70~80 kPa。手術入路均采用膝關節常規髕前外下、下前內,髕韌帶兩側以及上內外側。按順序檢查髕上囊、髕骨關節、外側溝、股外側脛股關節間室、髁間窩、內側股脛關節間室和外側溝、外側間隙。對關節腔內部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關節鏡下清除炎性增生退化骨與嵌頓的滑膜,將剝脫懸浮的碎屑或軟骨瓣清除,最后將退化的軟骨表面進行清理,修正缺損的軟骨邊緣。將游離體、骨刺與骨贅摘除后使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關節面,盡量排空關節內液體。注入玻璃酸鈉至關節腔內,被動活動膝關節,是藥液均勻分布與關節腔內,縫合、包扎,包扎時適度使用彈力繃帶。術后冷敷患膝,鼓勵患者與24 h后早期進行股四頭肌鍛煉,36 h后聯系屈伸活動,10 d時拆線,恢復下床活動。術后1次/周注射玻璃酸鈉,5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
1.3 隨訪與觀察指標
按照該科常用評分標準分為優、良、差、無效,4個等級。優:膝關節正常活動不受限,關節周圍無腫脹、無壓痛,關節活動>130°,運動及安靜時無疼痛。良:膝關節正常活動不受限制,關節周圍無腫脹、無壓痛,關節活動>130°,運動時感到輕微疼痛,但安靜時無疼痛。差:膝關節正常活動受限制,運動及安靜時均出現疼痛,關節周圍存在固定壓痛,關節活動度<100°。無效: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同,無改善。所有患者均進行臨床隨訪,隨訪時間6~18個月,平均12.5個月。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
2 結果
不同治療方法治療時,患者的治療結果的優良率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有效率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變性為主,伴有半月板磨損、滑膜增生、以及關節被韌帶損傷的關節退變性疾病。正常軟骨的退變是由于軟骨承受不利的力學環境或超載等原因,使軟骨進行性破壞所致,一般認為該病與衰老、肥胖、創傷、代謝功能障礙及遺傳因素有關。其病理原因是由于軟骨改變后,碎屑進入關節腔內,在關節活動時收到擠壓與摩擦,從而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關節液中存在磷灰石或二羥基焦磷酸鈣,等顆粒物質,可加重引起關節磨損,最終導致關節間隙變窄,滑膜增生,關節游離體形成。臨床出現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
在外科技術中,手術創傷越大療效越差,創傷越小,療效越好[4]。關節鏡手術室近年來推廣最快的微創手術[5]。玻璃酸鈉又稱透明質酸鈉,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為一種黏多糖。膝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液中玻璃酸鈉含量下降,使關節液原有的勝利功能降低,損傷軟骨,因此適當補充關節液中玻璃酸鈉含量,有助于膝骨關節炎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
該研究治療組患者,在進行關節鏡清理術后進行一療程的玻璃酸鈉注射治療,優良率達到85.0%,其優良率明顯高于觀察組(76.0%),臨床療效呈現出明顯好轉趨勢,該研究結果與先前部分學者研究結果相似[6-8]。因此,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效果較為顯著,在減小手術創傷的同時,可以有效的將關節腔進行清掃并及時補充關節內液體成分,對于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具有重大意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Martel-Pellefier J.Pathophysiology of osteoarthritis[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04(12Suppl A):S31-33.
[2] 吳緒平,陳永祥,黃克陽,等.骨傷科疾病針灸推拿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393.
[3] 孫瑛,主編.實用關節炎診斷治療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2:319-336.
[4] 張銀網,苑建新,湯杰,等.關節鏡微創清理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內鏡雜志,2006,12(2):141-142,145.
[5] 羅高斌,吳昊,廖軍,等.關節鏡治療膝關節化膿性感染 22 例[J].廣西醫學,2010,32(1):82-83.
[6] 拉元紅.關節鏡清理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膝骨性關節炎[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8):1175-1178.
[7] 李連波,王德印,薛醫.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體會[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2,33(6):40-41.
[8] 高衛東.關節鏡清理術與關節鏡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對比[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21):143-144.
(收稿日期: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