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孫紅軍,李 紅,滑志鵬
(1.北京中關村豐臺園企業處,北京100000;2.北京理德斯普企業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100081)
豐臺區是北京市六城區之一,作為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區,是北京市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代表處聚集地,北京南部物流基地和知名的重要旅游地區。伴隨著市場的好轉和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豐臺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也開始進入快車道,但同時也面臨著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本文從豐臺區知識產權行業的環境、現狀等方面入手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本節試從知識產權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政策等幾個方面對豐臺區知識產權工作現狀進行分析。
通過多方機構的共同努力,豐臺區知識產權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建成,在促進創新、實現專利技術實施方面卓有成效。
鼓勵創新方面,北京市和豐臺區積極開展專利試點單位和示范單位的審定工作,專利優勢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豐臺2013年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6373件和3275件,分別比上年增長31.5%和9.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829件和755件,增長29.2%和0.5%,2009~2012年專利申請數量復合增占率約為23.2%,專利授權數量復合增長率為23.7%(表1)。

表1 2008~2013年度豐臺區專利申請情況
商標方面,2010年至今,北京商標申請和注冊整體發展較為平穩,保持了持續增長。豐臺區2010~2013年,商標注冊申請數量保持穩定增長,復合增長率為21%,同北京市平均水平相當(表2)。

表2 2010~2013年度豐臺區商標注冊情況
促進技術轉化方面,豐臺區科委下設生產力促進中心,以貸款擔保、技術合同登記、科技培訓等業務為重點、在區科委的直接指導下,全面開展各項工作。區內組建有豐臺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構建孵化器可持續發展機制,進而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2013年,豐臺簽訂各類技術合同2479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629.5億元,增長28.4%,居北京各縣市第2位。目前,豐臺區知識產權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技術交易市場發展活躍,豐臺區科委等有關部門的相關管理舉措,有利地促進了豐臺區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與進步。
伴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得到重視,北京市及豐臺區政府從多層面改善當地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為科技、文化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司法方面,北京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布局更加完善,各有關部門相繼制定了《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等一系列知識產權法規條例,知識產權法制建設更加系統。北京市法院知識產權庭2013年共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案件12464件,共審結一審案件12238件,受理案件數量較之2012年上升10.2%。機構設置方面,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下屬單位北京市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及其工作站;豐臺區人民法院設立基層知識產權庭,審理除專利、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糾紛案件以外的各類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宣傳方面,北京12330同豐臺區知識產權局積極合作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工作,對于郊縣地區和社區居民,加強宣傳和教育力度,通過開展“知識產權進鄉村”“身邊的知識產權”等活動,增強居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確定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國家戰略。經過多年的發展,除《綱要》外,我國陸續出臺多項知識產權政策,知識產權政策體系的整體架構已經基本完善,框架涵蓋了戰略目標和近期目標、戰略重點、戰略專項任務及其戰略措施多個方面。
北京市政府積極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政策,制定了《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為北京知識產權的發展確定了基本方向和重點任務;還制定了《北京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北京市專利商用化促進辦法》等一系列具體行政法規,從鼓勵發明創造、鼓勵知識產權產業的發展、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制度體系及服務平臺等多方面對北京市知識產權工作進行規范指導。
豐臺區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市豐臺區“十二五”時期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強調通過加強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加大中介服務組織培育、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了政府創新服務體系。為此,豐臺區科委制定《豐臺區專利支持辦法》,區政府每年設立專利支持資金1200萬元,對專利獎勵進行了詳細規定,主要用于支持專利授權、專利轉化及專利服務。
總體來看,北京政府長期以來堅持鼓勵并支持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鼓勵知識產權轉換和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間,各項制度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為北京科技文化創新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
綜合豐臺區知識產權現狀和經濟發展特點,分析得出豐臺區知識產權特點,包括知識產權企業集群分布、軍工科技資源密集、高技術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專利技術市場活躍、知識產權持續快速發展、區內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具體分析如下。
豐臺區的知識產權研發主體、知識產權代理服務機構集聚與中關村豐臺科技園等地,集群現象明顯。園區擁有企業共計約40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到2900余家,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50家,擁有上市公司24家。園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是豐臺區進行科技創新的主體,是研發投入的主要投資者。
豐臺區軍工科技資源密集,促進以軍民融合為特征的產學研結合,是發揮資源稟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點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兵器工業集團名下大約有近50家企業入駐豐臺園區,在高端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衛星應用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新材料產業等領域有著較大優勢,是軍民融合的重要領域。利用軍工科技資源密集的特點,豐臺區采用“軍民融合”模式以促進本地技術創新和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
豐臺區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工程服務、軌道交通和航天軍工為代表的特色產業,以文化創意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產業,已初步形成創新活躍、要素集中、經濟發達、區域和諧的總部經濟區。
2012年豐臺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仍穩居全市區縣第二位位,合同成交額為490.3億元和382.2億元,占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的19.9%,輸出現代交通技術合同成交額332.0億元,比上年增長9.1%,占全市現代交通技術合同成交額的73.7%。
2013年,全年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6373件和3275件,分別比上年增長31.5%和9.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829件和755件,增長29.2%和0.5%;商標申請9893件,獲得注冊5439件,累計有效商標32080件,2010年至2013年,商標注冊申請數量保持穩定增長,復合增長率為21%。
截止2013年,豐臺區擁有商標代理機構149家,占北京總量的9%左右;至2014年4月,北京市共有專利服務機構291家,其中海淀代理機構數量約占總數45%左右,朝陽約占20%,西城約占17%,豐臺區只有數家專利代理機構。區內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對知識產權的轉化實施有一定的影響。
結合豐臺區知識產權發展現狀與特點,本文試從工作重心、外部支持、國家機構的管理服務3個層面進行分析,共提出6項發展建議,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北京市豐臺區知識產權發展建議層次圖
培育知識產權轉化平臺。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豐臺區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服務,提高區內企業的知識產權轉化與運用能力。探索設立多層次、多領域的知識產權投資基金,吸引產業資本、風險投資采取多種商業創新模式,共同參與知識產權的運營和管理。
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企業、行業組織、產業聯盟提供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依托專業服務資源,積極建設知識產權訴前調解機制,為企業解決知識產權爭端提供高效服務。
發展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立足科技園、服務北京的跨區域知識產權交易網絡。以促進知識產權交易為目的的配套服務體系,以及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核心的集成式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以服務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為特色的綜合服務體系。
對現有法規政策進行整理和修訂完善,將工作重心轉變到為國內科技文化創新服務、國民經濟轉型服務上來,制定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鼓勵性政策。
制定有利于專利轉化運用的支持政策,對搭建專利技術交易平臺、專利轉化實施項目、專業服務支持、金融服務等予以支持。支持專利運營機構發展,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知識產權運營領域。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規,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效率和處罰力度,減低專利企業和個人通過法律等手段維護自身權利的成本。
多渠道、多方式共同作用,擴大知識產權宣傳工作的受眾范圍,利用知識產權人員培訓、知識產權知識普及展示、知識產權教育等形式,對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
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制度,通過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強企業自身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開展各項宣傳活動,面對社會居民進行知識產權教育活動,加強居民知識產權法律意識。使居民能夠,自覺自律地提升知識產權修養,不再使用盜版軟件、不購買盜版書籍和音像資料,提升社會公眾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拓展知識產權服務領域。積極拓展知識產權服務領域,鼓勵豐臺區現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更加豐富全面的服務活動。在知識產權戰略咨詢服務、知識產權評估服務、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等現有機構的薄弱環節,加強人才建設和服務體系建設。
鼓勵組建專業化、滿足特定客戶群體(如大學等)需求的專門化服務機構,豐富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技術,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質量。
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全面開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職業培訓工作,組織好對專利代理人的繼續教育工作;鼓勵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多形式、多渠道引進人才,要著力引進服務豐臺區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知識產權高級人才。
關注并重點鼓勵以豐臺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群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性活動和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構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持。
充分利用豐臺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有利優勢,鼓勵其創新能力的建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群。
加強知識產權對外交流合作。通過搭建交流平臺等多種渠道,加強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目的;積極開展國際多層次交流合作,包括如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間的國家機構層面的交流合作,通過數據共享等方式,了解國際知識產權發展現狀、促進國際知識產權實業發展。
鼓勵國內外知識產權機構、企業雙向發展。鼓勵有實力的大型知識產權機構設立國外分支機構,參與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市場的競爭;鼓勵國際知名的知識產權服務機企業到過國內開展業務。
在新形勢下,只有從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增強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業化發展、加強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促進重點企業的科技創新與轉化,才能使知識產權持續良性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裝變、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1]董 濤,中國知識產權政策十年反思[J].知識產權,2014(3).
[2]姚泓冰,馮曉青.我國知識產權商業性服務機構現狀研究[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3(1).
[3]徐棣楓.專業化與體系化結合的美國知識產權服務業[J].求索,2013(1).
[4]何耀琴.北京市知識產權運營模式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8(3).
[5]王勉青.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述評[J].探索與爭鳴,2010(10).
[6]趙弘.關注北京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1).
[7]王珍愚,單曉光.日本的知識產權公共政策及對中國的啟示[J].財貿研究,2008(6).
[8]Shubha Ghosh.The Transactional Turn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M].Dayton:University of Dayton Law Review,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