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明+薄學峰+劉金明
刺參富含粘多糖、膠原蛋白和海參皂苷等多種活性物質,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鐵、錳等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海產品。但是由于水質渾濁,透明度小,鹽度不穩定等客觀條件所限,黃河口地區沒有刺參的自然分布。
2003年,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引進刺參于黃河口地區進行養殖試驗和推廣,于2004年獲得成功,開創了山東省“東參西養”產業格局的先河。隨后刺參養殖技術迅速在黃河三角洲其他地區得到推廣。刺參的引進和推廣,對于改善黃河口地區海水養殖業的品種結構,提高漁業經濟效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雖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是在近幾年的刺參養殖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由于在黃河口地區無刺參的自然分布,只能從膠東地區等刺參原產地購買苗種,而這些外地購買的苗種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對當地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成活率低,導致養殖效益下降;二是由于黃河口地區水質渾濁等自然條件限制,參池水質惡化偶有發生,刺參病害偶有出現;三是刺參在池塘底部活動,上層水體閑置造成浪費。基于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黃河口地區刺參規模化苗種繁育和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研究,通過若干途徑,解決刺參種質資源問題,提高水體水質條件,并通過于其他經濟價值高的海產品進行混養提高參池附加經濟效益。
1開展刺參苗種繁育技術研究,改善刺參苗種質量
針對外地購買苗種適應性差,影響養殖效益的問題,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與東營海躍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刺參苗種繁育技術研究。挑選黃河三角洲地區養殖的個體大,性腺飽滿,3齡以上的刺參作為親本,在采卵與孵化、幼體的選優和培育、餌料投喂和水質管理等方面都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成熟的優良刺參苗種繁育技術。截止2014年6月,已成功繁育和保存刺參優良苗種4 000 kg以上。
2改良水質,維持參池水體環境穩定
2.1引進底管微孔增氧技術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極為重要的水質指標,很多水體的水質惡化都是溶氧降低引起的。為此我們引進了底管微孔增氧技術,即參池底部安裝高分子微孔曝氧管,與主輸氣管道和鼓風機連接,開機后通過微孔釋放小氣泡增加水體溶氧。與傳統的增氧設備相比較,底管微孔增氧機有以下優點:一是噪音較小;二是水體中表層和底層的溶氧顯著升高,且分布更加均勻。底管微孔增氧技術的使用顯著提高了參池的溶氧水平,促進了刺參的代謝,可使刺參增產15%以上。
2.2使用有效微生物菌群
有效微生物群是指由光合細菌、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等10屬80余種有益微生物菌種復合培養而成的混合菌株,由于包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群落,且具有性能穩定、功能齊全等特征,已被廣泛應用于水產領域。我們的試驗表明,刺參養殖中施用有效微生物菌群可促進刺參生長,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參池環境中的物質轉化,維持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同時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長,通過對養殖池塘環境的優化為養殖生物的健康生長提供優良的外部條件;第二,水體中的有益細菌進入刺參的機體內環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刺參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使其生長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第三,某些菌群可以提高刺參的抗病力,降低了病害發生的幾率。
3移植大型藻類,增加池塘初級生產力,保持健康的生態系統
黃河三角洲地區有豐富的大型藻類資源,如川蔓藻、大葉藻等。原來普遍認為這些大型藻類在池塘中容易泛濫,不利于水產養殖。但是我們的試驗表明,參池中移植少量的大型藻類,并投入藻鉤蝦等浮游動物對藻類進行控制,不但不會泛濫,而且對改善池塘生態環境和促進刺參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刺參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第二,通過光合作用增加水體溶解氧的含量;第三,使水體透明度大大升高,促進底棲硅藻的生長,刺參食物更加充足;第四,有效避免了夏季參池底部較高的太陽輻射,降低了底層水溫,使刺參縮短夏眠時間,明顯延長了生長期,促進了刺參生長。
4與經濟效益高的其他海產品進行混養,提高參池的經濟效益
4.1與梭魚混養
梭魚在黃河三角洲地區有較長的養殖歷史,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營養均衡、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第二,海水和淡水均能適應,生長迅速,養殖方法相對簡易,經濟效益較高;第三,處于食物鏈的下層,以底泥表層有機碎屑和附著性藻類為主要食物,對底質生態環境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我們的試驗結果表明,在參池中引入數量適中的梭魚,能彼此促進增長,一方面增加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梭魚以底泥表層有機碎屑和附著性藻類為主要食物,防止了底質環境的惡化,為刺參提供了一個好的生存環境。
4.2與日本對蝦混養
日本對蝦在黃河三角洲地區養殖主要有以下優勢:第一,營養價值較高,適合鮮活蝦出售,經濟效益高;第二,適應性強,耐低溫,耐干能力強;第三,黃河三角洲地區養殖歷史較長,養殖技術較為成熟。我們將日本對蝦引入參池與刺參進行混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包括:第一,更加充分利用了參池閑置的水體空間;第二,增加了參池的附加產值和經濟效益。第三,日本對蝦排泄糞便和未被日本囊對蝦攝食的配合飼料落入池底,被刺參攝食,凈化水體和底質,提高了刺參的生長速度,維持了整個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
我們對于刺參生態養殖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下一步,我們將更大規模、更深層次、更加積極地推廣各種有益于刺參養殖的各種方法,千方百計增加刺參養殖經濟效益和漁民收入。相信隨著“黃藍”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生態漁業的飛速發展,東營市乃至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刺參產業定將有更加廣闊的明天。
(收稿日期: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