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雪
摘 要:探討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二年級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對某高校二年級學生49名進行調查,據成績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團體輔導,不接受任何干預措施。團體輔導結束后對全部49人進行后測。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后測與前測的差值比較在時間管理傾向的總分和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時間效能感上均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團體輔導對大學二年級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關鍵詞: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團體輔導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時間是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具有一維性、不可替代性、無儲存性。黃希庭等提出,時間管理是個體在時間價值和意義認識的基礎上,在活動和時間關系的監控和評價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時間是學習環境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國內針對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方法的研究還不甚豐富,且多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對大學其他年級學生的關注。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大二學生進行團體輔導的方法探討提高其時間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某校大二年級學生49人,根據前測成績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實驗組14人和對照組35人。
2、實驗設計:前測結束后,實驗組接受六次正規的針對時間管理團體輔導作為實驗處理,而對照組不接受任何干預措施,實驗組接受完全程團體輔導后與對照組進行后測。
3、測驗工具:前后測均使用黃希庭等編制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該量表共44個題目,分為三個分量表,采用五點記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計為1-5分。
4、團體輔導方案:本研究的團體輔導方案一《七天學會時間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為基礎,設計了如“畫大樹”“堆積木”等趣味性和啟發性強的團體活動,方案中六次活動有不同的主題。并設計了很多成員間的小組討論,來提高對每個成員的關注解決他們的切身問題。
5、數據處理:全部數據均用SPSS11.5進行分析處理。
三、結果
四、討論
與唄是的訪談發現,大二學生即使已經在大學環境中學習生活了一年但對于大學學習生活的時間管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面對較多和較靈活的課余時間他們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這些時間,即使計劃周詳卻也很難貫徹實施。但是參與者們對這些問題都有覺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團體輔導具有資源多樣、類似真實生活、相互和間接學習、滿足歸屬需要、相互信任負有責任的特點。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征,保證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團體輔導的設計比較有針對性。這種針對性不僅體現在方案設計的主題思想根據被試在前測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點突出,且體現在團體輔導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更注重了每位被試個體的差異,如大部分學生時間監控觀分數較低,方案中針對這一問題的內容較多并且較深入。我們探討了當代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現狀,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討論了參與者們在日常生活中浪費時間的情況并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還針對大家在制定時間表方面的疑問討論了科學合理制定時間表的方法等。其次,對于每位參與者個體的差異,我們展開了多次的小組討論,為的是能夠啟發成員在互相的討論研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在較少成員的情況下啟發每位被試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每次作業也都是針對每位被試個人的,我們在團體輔導活動中不斷強調:時間管理沒有一定之規,大家應以這些原則方法為基礎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第二,團體輔導的方案及實施充分體現了團體動力學團體的整體性及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們的方案加入了團體及成員間信任的建立,團體凝聚力的形成(團體契約、比劃猜),每次活動的暖身環節,趣味性內容等,這都使成員們能夠在一個信任,融洽的氛圍中,輕松愉快的學習領悟,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饋,不僅是領導者能夠掌握進度,及時調整方案,也使參與者能夠感受到被關注的感覺而更積極的參其中,以上這些都使本次團體輔導有效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心理學報,2001,33(4):338-343.
[2] 丁紅燕.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干預研究(碩士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3] 秦啟文.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相關研究.心理科學,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黃艷蘋.劉建平.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50-51endprint
摘 要:探討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二年級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對某高校二年級學生49名進行調查,據成績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團體輔導,不接受任何干預措施。團體輔導結束后對全部49人進行后測。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后測與前測的差值比較在時間管理傾向的總分和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時間效能感上均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團體輔導對大學二年級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關鍵詞: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團體輔導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時間是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具有一維性、不可替代性、無儲存性。黃希庭等提出,時間管理是個體在時間價值和意義認識的基礎上,在活動和時間關系的監控和評價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時間是學習環境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國內針對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方法的研究還不甚豐富,且多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對大學其他年級學生的關注。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大二學生進行團體輔導的方法探討提高其時間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某校大二年級學生49人,根據前測成績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實驗組14人和對照組35人。
2、實驗設計:前測結束后,實驗組接受六次正規的針對時間管理團體輔導作為實驗處理,而對照組不接受任何干預措施,實驗組接受完全程團體輔導后與對照組進行后測。
3、測驗工具:前后測均使用黃希庭等編制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該量表共44個題目,分為三個分量表,采用五點記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計為1-5分。
4、團體輔導方案:本研究的團體輔導方案一《七天學會時間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為基礎,設計了如“畫大樹”“堆積木”等趣味性和啟發性強的團體活動,方案中六次活動有不同的主題。并設計了很多成員間的小組討論,來提高對每個成員的關注解決他們的切身問題。
5、數據處理:全部數據均用SPSS11.5進行分析處理。
三、結果
四、討論
與唄是的訪談發現,大二學生即使已經在大學環境中學習生活了一年但對于大學學習生活的時間管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面對較多和較靈活的課余時間他們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這些時間,即使計劃周詳卻也很難貫徹實施。但是參與者們對這些問題都有覺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團體輔導具有資源多樣、類似真實生活、相互和間接學習、滿足歸屬需要、相互信任負有責任的特點。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征,保證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團體輔導的設計比較有針對性。這種針對性不僅體現在方案設計的主題思想根據被試在前測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點突出,且體現在團體輔導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更注重了每位被試個體的差異,如大部分學生時間監控觀分數較低,方案中針對這一問題的內容較多并且較深入。我們探討了當代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現狀,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討論了參與者們在日常生活中浪費時間的情況并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還針對大家在制定時間表方面的疑問討論了科學合理制定時間表的方法等。其次,對于每位參與者個體的差異,我們展開了多次的小組討論,為的是能夠啟發成員在互相的討論研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在較少成員的情況下啟發每位被試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每次作業也都是針對每位被試個人的,我們在團體輔導活動中不斷強調:時間管理沒有一定之規,大家應以這些原則方法為基礎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第二,團體輔導的方案及實施充分體現了團體動力學團體的整體性及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們的方案加入了團體及成員間信任的建立,團體凝聚力的形成(團體契約、比劃猜),每次活動的暖身環節,趣味性內容等,這都使成員們能夠在一個信任,融洽的氛圍中,輕松愉快的學習領悟,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饋,不僅是領導者能夠掌握進度,及時調整方案,也使參與者能夠感受到被關注的感覺而更積極的參其中,以上這些都使本次團體輔導有效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心理學報,2001,33(4):338-343.
[2] 丁紅燕.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干預研究(碩士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3] 秦啟文.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相關研究.心理科學,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黃艷蘋.劉建平.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50-51endprint
摘 要:探討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二年級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對某高校二年級學生49名進行調查,據成績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接受團體輔導,不接受任何干預措施。團體輔導結束后對全部49人進行后測。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后測與前測的差值比較在時間管理傾向的總分和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時間效能感上均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團體輔導對大學二年級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關鍵詞: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團體輔導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時間是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具有一維性、不可替代性、無儲存性。黃希庭等提出,時間管理是個體在時間價值和意義認識的基礎上,在活動和時間關系的監控和評價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時間是學習環境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國內針對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方法的研究還不甚豐富,且多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對大學其他年級學生的關注。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大二學生進行團體輔導的方法探討提高其時間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選取某校大二年級學生49人,根據前測成績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實驗組14人和對照組35人。
2、實驗設計:前測結束后,實驗組接受六次正規的針對時間管理團體輔導作為實驗處理,而對照組不接受任何干預措施,實驗組接受完全程團體輔導后與對照組進行后測。
3、測驗工具:前后測均使用黃希庭等編制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該量表共44個題目,分為三個分量表,采用五點記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計為1-5分。
4、團體輔導方案:本研究的團體輔導方案一《七天學會時間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為基礎,設計了如“畫大樹”“堆積木”等趣味性和啟發性強的團體活動,方案中六次活動有不同的主題。并設計了很多成員間的小組討論,來提高對每個成員的關注解決他們的切身問題。
5、數據處理:全部數據均用SPSS11.5進行分析處理。
三、結果
四、討論
與唄是的訪談發現,大二學生即使已經在大學環境中學習生活了一年但對于大學學習生活的時間管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面對較多和較靈活的課余時間他們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這些時間,即使計劃周詳卻也很難貫徹實施。但是參與者們對這些問題都有覺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團體輔導具有資源多樣、類似真實生活、相互和間接學習、滿足歸屬需要、相互信任負有責任的特點。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征,保證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團體輔導的設計比較有針對性。這種針對性不僅體現在方案設計的主題思想根據被試在前測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點突出,且體現在團體輔導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更注重了每位被試個體的差異,如大部分學生時間監控觀分數較低,方案中針對這一問題的內容較多并且較深入。我們探討了當代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現狀,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討論了參與者們在日常生活中浪費時間的情況并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還針對大家在制定時間表方面的疑問討論了科學合理制定時間表的方法等。其次,對于每位參與者個體的差異,我們展開了多次的小組討論,為的是能夠啟發成員在互相的討論研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在較少成員的情況下啟發每位被試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每次作業也都是針對每位被試個人的,我們在團體輔導活動中不斷強調:時間管理沒有一定之規,大家應以這些原則方法為基礎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第二,團體輔導的方案及實施充分體現了團體動力學團體的整體性及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們的方案加入了團體及成員間信任的建立,團體凝聚力的形成(團體契約、比劃猜),每次活動的暖身環節,趣味性內容等,這都使成員們能夠在一個信任,融洽的氛圍中,輕松愉快的學習領悟,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饋,不僅是領導者能夠掌握進度,及時調整方案,也使參與者能夠感受到被關注的感覺而更積極的參其中,以上這些都使本次團體輔導有效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心理學報,2001,33(4):338-343.
[2] 丁紅燕.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干預研究(碩士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3] 秦啟文.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相關研究.心理科學,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黃艷蘋.劉建平.大學生家庭教養方式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5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