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李亞麗 侯衛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環境等多方環境的變化,各類突發事件越來越多,可能導致電力通信網遭到意想不到的破壞,會對電網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不僅嚴重影響電網的正常生產,還會給人們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文章結合國內外應急通信網發展與電力通信網現狀,分析總結了當前通信網各類應急體系相應的方案,并給出了應急體系中的安全要求。
關鍵詞:電力通信;應急;安全;無線
引言
電網業務是建立在現代電力能源轉換、傳輸、分配科學技術基礎上的高度集中的社會化大生產,電力通信應急體系的構建是電網的重要課題,在特殊情況、突發事件下,現有電力通信網絡無法確保應急需要,指揮中心、相關部門不能及時、充分地了解相關情況而無法下達指令,指揮協調難度大,所以電力應急通信系統建設亟需改進和提高。
因此,建設一套靈活、高性能的電力應急通信系統,支持現場視頻回傳與語音通信,對于電網業務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 國內外應急通信網現狀
目前國內外比較常用的應急通信的接入方式:
1.1 運營商GRPS網絡
運營商2G網絡可以為輸電線路在線監測提供56-114Kbps帶寬,3G網絡可以提供100-200Kbps帶寬。應急通信需要與運行商IP網絡網關轉換,系統延時大,因此系統實時性較差,大于秒級。同時數據通過運營商,需要考慮安全通信處理的各個環節。運營商GRPS網絡接入成本包括:無線公網通信設備成本(2G,3G),安裝施工成本,支付給運營商的流量費用。采用運營商GRPS網絡的好處是施工環節不用考慮,但存在有信號盲區,信號會受到天氣、遮擋、電磁波的干擾,系統可用性較低,最重要的是運營商的GRPS網絡帶寬不能滿足應急通信的需求。
1.2 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間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于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衛星通信的缺點是投資大,需配備專業人員管理和維護。
2 電力通信網應急體系構建方案
2.1 電力工程施工生產管理構建方案
圖1
在電力工程施工時,現場的各種語音、視頻、數據信息都需要實時與主控站點保持溝通。但是,在施工之初OPGW,ADSS尚不可能開通,同時專門為施工現場鋪設光纖代價過大,可采用超距無線光網可以實現快速連接施工現場與就近的具備光網絡的變電站,通過變電站高可靠的光纖環網到網省的主控中心,這樣就實現了全方位的現場“過程實時管理監督”:實時將施工現場的事件信息及時與主控中心溝通;通過高清視頻,語音使項目管理者能在第一時間充分了解作業現場,為管理者的決策工作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持;可以遠程對現場提供技術支持,全面有效地提高生產工作的效率和合理性。
2.2 電力通信故障應急恢復構建方案
當電力光纖通道施工時,或者線路被破壞搶修時,采用圖2所示無線光網解決方案,可以快速部署高帶寬的無線通信網絡,保證網絡數據的正常運行。當光纖通道正常后,可以切換到光纖通道運行。無線光網可以作為備用,或者輕松拆除后用于其他場合。
2.3 電力事故現場的應急指揮構建方案
圖3
圖3所示無線光網系統,可以實現事故現場到指揮中心的快速、高效、寬帶通信,使領導小組可以在指揮中心實時了解事故現場情況,快速全面地收集到與事故處理相關的信息。領導小組可以與事故現場指揮小組以及事故處理人員進行實時通信,向現場指揮小組直接下達決策意見,并且告知與現場事故處理相關的重要信息,現場指揮小組和事故處理人員也能實時向應急管理指揮中心的領導小組匯報現場情況。
3 結束語
由于通信網的應急事件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而且還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新的突發事件,因此通信網應急方案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具體完善,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針對可預見的突發情況實施相應的工程方案。
參考文獻
[1]武清,付大慶.淺析電力系統應急網絡的管理[M].遼寧:吉林出版社,2006.
[2]沈宇超,邵國安.應急通信體系的探討[J].電信網技術,2007.
[3]王影.我國工業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體系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
作者簡介:趙敏(1983-),女,山西長治人,碩士,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信息安全、信息通信技術。
李亞麗(1982-),女,山西太原人,碩士,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通信工程,通信技術。
侯衛紅(1969-),女,山西呂梁人,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信息通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