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丹
摘 要:文章以長春市地域文化特征為例,結合長春市公共空間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實例進行分析。從設計構思、空間布局等方面入手,探討地域特色在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的運用。通過分析得出當代景觀設計應突出對地域性文化的整體把握,產生強烈的地域特色,創作反映地域特色的景觀設計作品。
關鍵詞:公共空間;地域文化;景觀設計
1 地域景觀與自然環境
長春市地處我國松遼平原中部,是東北亞經濟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東北通往大陸腹地樞紐地帶。該城市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帶,氣候為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全年溫度變化顯著,尤以銀裝素裹的冬季美景為最大特色。長春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除東部有小面積的低山丘陵,絕大部分為臺地平原,東高西低。伊通河貫穿城市南北,作為長春的母親河,風景秀美、環境怡人,流經長春市多個城區,是難得的自然景觀資源,成為代表長春城市形象的地標性景觀。
2 地域景觀與文化傳統
長春充分利用冰雪優勢,結合天然的環境資源,開展冰雪旅游和冰雪產業。長春冰雪旅游節、瓦薩國際滑雪節等集冰雪運動、冰雪旅游于一體,已具有廣泛的國內外影響。同時融入冰雪雕塑藝術、冰雪攝影、民俗展示等文化要素。近年來,在影視產業發展的推動之下,長春表演藝術逐漸形成集團式發展。地方戲曲“東北二人轉”在民間流傳廣泛,地方舞蹈“東北大秧歌”也從民間走向舞臺。長春還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濃郁的關東民俗、薩滿文化、高麗風情等構成了長春的民俗與民族特色。這些帶有顯著的地方色彩的民俗要素是構建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風景。
3 地域景觀與地方產業
汽車制造業是長春城市人文品牌,以汽車產業帶動相關制造業的發展。汽車文化、旅游配套設施逐步健全。長春電影制片廠是我國建國以后的第一個電影制片廠,曾為新中國拍攝過多部膾炙人口的優秀電影作品,至今仍是我國重要的影視產品基地。此外,長春大力培育會展產業,目前建有大規模的國際會展中心,并已經建立了“城市雕塑作品展”、“農業博覽會”、“汽車博覽會”等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特色展會品牌。長春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現具有強大的玉米加工及化工醇生產能力,鹿茸等鹿產品一直是長春的品牌之一[1]。長春正在逐步樹立以科教帶頭、多元文化共榮的城市人文氣質。
4 地域特色在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4.1 居住空間
長春電影制片廠是我國建國以后的第一個電影制片廠。曾為新中國拍攝過多部膾炙人口的優秀電影作品。至今仍是我國重要的影視產品基地。長影世紀村位于長春市中心區朝陽區,建于長春電影制片廠舊址,由紅旗街、湖西路和兩條規劃路圍合而成的區域內。整個居住小區面積20.5公頃,綠化率40%,臨近紅旗街商業區和南湖公園,暢達多條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小區內的公共綠地中通過不同的設計手法來介紹電影文化以及電影發展史,主要景觀節點有多組以電影文化為主題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作品以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電影為背景,展現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場景。該項目將房地產項目與影視文化相嫁接,創造復合型地產,旨在建造中國獨有的超大型影視文化社區,弘揚影視文化,服務回報于社會。
4.2 街道空間
長春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功能的特色街區。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形式、空間尺度、色彩、符號給人帶來了強烈的地域文化的認同與共鳴,能夠喚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產生文化認同感[2]。人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是典型的代表,始建于1907年,街道兩旁至今保留著許多偽滿時期建筑,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街道兩側各個歷史時期特色建筑由北向南綿延分布,是積淀城市歷史、體現現代建設、引領未來發展最具代表性的街路。近年來,長春市對這一路段上的42座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恢復,并對其街道環境進行綜合治理。修繕后,此段街區的面貌有所改觀。該街道將打造成為東北土特產品和特色旅游紀念品一條街,吸引各地游客,促進旅游消費,推動商貿發展。
4.3 公園空間
長春的城市公園較多,這些城市公園既是集中的城市綠肺,又是所在城市區域的景觀中心,遍布市區的各個城市公園是城市景觀建設的重點區域。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長春世界雕塑公園,雕塑公園占地約92公頃,是一個集當代雕塑藝術、展示世界雕塑藝術流派的主題公園,公園不但秉承體現了現代雕塑的文化品味,還將園林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是集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相融的一座現代城市雕塑公園。在規劃上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變化,采用中國傳統園林與西方造園學說以及現代規劃理念相結合的構思,達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主入口大門及兩側弧形引導墻,沿中軸線對稱布局相得益彰。不對稱的景觀廣場,運用巧妙的軸線轉折,通過拱形橋與主題雕塑遙相呼應。公園內薈萃了全球100多個國家頂級藝術家的優秀作品,是一個具有世界水平的藝術之園,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已成為充滿魅力和創造力的藝術天地。
4.4 廣場空間
長春城市廣場受到“中心放射”的道路格局影響形態呈圓形。長春市文化廣場是長春市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之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長春市的城市標志之一。文化廣場位于長春市的城市中心區,總用地面積21.25hm2,東西長約469m,南北長約453米。廣場的布局采取中軸對稱的手法,使整個廣場渾然成為一體。中心廣場中央建有37米高的主體雕塑“太陽鳥”,借用了中國古代神化傳說的內容,運用現代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出太陽鳥這一形象,以表現人類對太陽的贊美和對光明的向往與追求。北面是露天音樂壇,跨過東西主路是1萬平方米的主樓前庭廣場,最北端為地質宮主樓。整個中軸線采用天然花崗石鋪砌,給人以自然、莊嚴、厚重的感覺。中心廣場及主入口兩側均為廣場綠化用地和道路用地,總面積40000平方米,還飼養了3000只廣場鴿,為整個廣場增添情趣,已成為長春市最大的市民休閑娛樂廣場。
5 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地區的氣候特點、地理條件、歷史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客觀條件決定了地域景觀設計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針對于特定的環境,我們應該尊重傳統,充分考慮區域的環境,注重結合當地實際的社會文化,尋求現代與傳統的契合點,在趨同中求創新,不斷挖掘、保護、延續和創造地域特色。
參考文獻
[1]陳瑩.長春市城市品牌塑造中的傳播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周嘯虎.場空間設計與文脈選擇趨向[J].室內設計與裝修,19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