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張凈 盛平 劉曉梅

摘 要:文章以研究社區管理管理為目的,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通過社區的信息管理和服務管理,重點推進“新知識普及,新技術示范、新產品應用”,建成以數字化和環保型為特色的科技社區,提升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三新”社區;科技社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已成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在社區建設過程中推進先進適用技術進入社區,整合更多的科技成果、科技資源匯聚社區,重點推進“新知識普及,新技術示范、新產品應用”,以提升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成為工作的重點。
1 我國社區建設發展現狀
目前新技術的普及應用,成為社區建設工作不斷深入、人員素質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的必要手段,社區建設中科技的應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以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和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硬件建設,二是以社區辦公系統網絡化為主的軟件建設,三是實現以社區服務對象社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服務形式網絡化為目標的社區服務。通過應用網絡技術、安防產品等技術成果,有效地滿足了市民集咨詢、救助、服務、娛樂為一體的日常需求,同時也為進一步探索和嘗試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示范和公共事業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創建“三新”社區,滿足社區居民對科技、信息、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鎮江正東路街道社區建設實踐探索
鎮江市正東路街道位于鎮江市區東南部、毗鄰古運河,是鎮江市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轄8個社區。在社區建設中注重項目建設、科技創新、民生改善,重視安防產品、環保產品的應用和推廣,采用網絡宣傳和服務方式,應用遠程教育、電子閱覽室等形式,配合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加強科技的宣傳和普及。“十二五”時期,街道進行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普及信息化設備和軟件,積極推進社區內部管理電子化,減輕工作負擔,提高辦事效率。以社區信息化平臺為基礎,加強新知識宣傳和新技術示范應用,實現網上網下的服務網絡,把社區建成以數字化和環保型為特色的科技社區,讓居民享受科技成果,改善居住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
3 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內容
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整合政府部門、社區組織、服務企業和居民自我管理與服務的資源和工作流程,完成社區房屋、居民、辦事、公文等各類資源的基礎數據采集、整理和入庫,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區基礎數據庫;對已有的相關業務管理系統進行全面的利用和整合,建立社區綜合業務管理體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區服務營運體系和居民信息互動服務系統,增加溝通渠道和提升服務水平。系統架構如圖所示。
3.1 社區門戶網站
建立門戶網站,進行社區基本情況和服務信息的宣傳,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各職能部門間聯系,提高服務質量。重點是服務、信息發布、政策法規和辦事流程查詢、表格下載等。
3.2 社區信息管理系統
通過對社區包括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志愿者、計生對象、社區內企業、出租房、營業用房、物業等信息的采集及人工錄入或者導入,匯集各類部門數據而成的綜合數據庫,在平臺中作為基礎數據采集平臺。并及時的記錄和處理社區救助、社區衛生、計劃生育、等業務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業務信息,規范社區工作。
3.3 社區服務管理系統
實現社區的社區臺賬、社務公開、政務受理、協同辦公等政務服務;社區老人關懷、宣傳教育、求職招工、社區志愿者服務信息、民意民生調查等社區服務信息;通過網站和熱線電話等方式,覆蓋家政服務、外賣服務、教育培訓、家電維修等商務服務。
3.4 社區矯正系統
建立社區矯正信息數據庫,向社區矯正人員發放服務卡,通過移動信息平臺--企信通,以短信群發的形式發送各類信息,可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法律法規的宣傳、組織社區服務、集中教育、心理矯治活動等信息的告知,更大程度地提高矯正效果和監管效率。
3.5 信息互動服務系統
利用網絡通訊技術,結合社區服務工作的各項功能實現服務人員與居民的互動溝通,為社區服務人員和居民溝通架設了一條綠色通道,及時方便地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將社區服務延伸到社區外,充分體現主動服務和居民關懷的理念。
3.6 社區居民健康服務查詢系統
通過與社區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接口設計,實現在統一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上,居民能夠了解醫療保險的政策與制度,個人醫療健康咨詢和查詢醫療保險帳戶信息,進一步保護和增進社區居民身體健康,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時,社區居民通過對系統的使用及熟悉,將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3.7 社區安防監控管理
在社區已有的安防監控管理的基礎上,通過網絡化的集成監控與管理界面,進行方便、簡單監視、控制和管理,社區安保人員可監控各個重點場所的現場情況,及時處理突發事件,保護社區居民的人生財產安全,并可有效提高物業管理和服務質量和效率,最終提升社區的安全生活品質。
4 社區信息化建設意義
通過社區信息化平臺的應用,在社區建設中達到了以下目的:
(1)信息化建設為社區管理基本信息提供整合分析的平臺,為基層的服務人員提供一個管理的平臺;為社區住戶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種便利;服務人員與居民之間的溝通可通過網絡、計算機、手機等信息化設施,便捷地進行數據傳輸、信息交換,實現信息共享和與居民間的雙向溝通,使居民能參與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活動;信息化手段提供更為豐富的表現手法,可通過實時監控設施,做到實時監管。采用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增加服務的及時性和多樣性,達到全方位社區服務目標。
(2)社區信息化系統所提供的部分業務最終的實現必須依靠社區人員或志愿者等提供的服務,我們整合社區各種服務資源,與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實現社區服務信息化網絡、社區服務電話熱線網絡、實體服務網絡“三網聯動”以及信息服務與實體服務的“虛實結合”,更有效地推進“新知識普及、新技術示范、新產品應用”的科技社區建設,讓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社區居民,實現居民的智慧生活、平安生活、低碳生活。
參考文獻
[1]吳炳權.關于智能社區信息化安防系統建設的探究[J].電子制作,2013(9).
[2]姚敏.江蘇省社區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電子政務,2009(11).
[3]馬來平.讓科技引領和諧社區建設[J].山東社會科學,2010(10).
作者簡介:陳瑩(1980-),女,籍貫:江蘇鎮江,職稱:副高,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