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勇
摘 要:高校后勤物流作為物流的一個部分,離不開現代物流系統化的管理。高校后勤物流應致力于服務師生,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要充分體現高效率、高標準、特色化服務,高校后勤物流發展需要建設完善而便捷的信息系統,需要現代化的物流技術作支撐,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統,實現最優采購及庫存合理化,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完善物流功能,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關鍵詞:高校后勤物流;物流信息技術;庫存合理化
目前,全國許多高校后勤管理由集體化向社會化改革,學校與后勤分離管理,后勤實現企業化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目標是通過管理和經營機制的轉化,并逐步建立“市場提供服務,行業自律規范,師生和學校共同監管”的新型后勤保障系統。高校引入先進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 利用市場機制,實現后勤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實現更大的利益。
一、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目標
(一)服務師生的目標。高校后勤系統首先是“物流服務體系”,服務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應著眼于整個物流系統的整體服務,提高運行能力和服務能力。高校后勤管理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高校后勤系統直接連接生產和消費,需要一個良好的服務水平。應加強信息化管理和“滿意度調查”,可以利用貼吧、反饋專欄等平臺,學生可以隨時反應后勤服務中的各種問題,方便后勤管理者及時了解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和真實的反饋信息,從而有效地有針對性的改進服務,真正實現后勤管理為師生服務的目標。
(二)保證師生食品安全的目標。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涉及教師和餐飲食品安全、營養等問題。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安全而又營養的食物是高校最基礎、最重要的后勤任務,學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監督義務。學校應在食品安全,后勤補給這方面,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以確保食品品種的豐富,使學生能得到足夠的營養,更要保證食品安全,確保學生健康。
(三)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目標。高效率是服務目標重要方面,它的特點是快速及時的滿足用戶的要求,這反映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 高校后勤要從整體上考慮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
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物流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高校后勤建立物流系統,可以節省時間降低成本。在高校后勤集約化管理過程中,實現物流系統領域的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實現降低物流成本的總體目標,從而提高高校后勤的整體效益。
二、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發展的問題
(一)高校后勤物流尚未形成體系。高校后勤管理人員不夠重視后勤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不斷進行“低水平重復建設”,沒有強有力的政策、資金、人才支持。高校后勤社會化是原來計劃經濟的產物,行政干預強,主要由學校配置后勤資源。物流管理在后勤管理中起著重要的經濟作用沒有被發現,所以還沒有形成采購、儲存、運輸裝卸和配送等物流系統,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二)高校后勤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在高校后勤信息建設上沒有標準模式可循,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由于各高校的規模、實力及發展水平的不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發展參差不齊。一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信息平臺內容缺乏,并沒有真正建立系統、全面的物流管理系統,就不能真正發揮它的整體協調作用。
(三)高校后勤物流系統未能發揮物流系統的功能作用。物流系統是相互制約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物資的空間和時間效益。在保證整體正常運行,實現了各種物流環節的合理銜接,并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中國現在大多數高校后勤未能形成體系,發揮系統的功能,也沒有形成整體思維和整體系統規劃的供應鏈管理。
三、高校后勤物流系統的建設策略
(一)實施組織變革。高校后勤社會化實質是“整建制,規范剝離”,為建立實體的后勤做準備。雖然我國目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向社會化、企業化轉變過程中,在本質上并沒有完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的經營模式也有所不同。高校后勤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對現有的物流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以滿足師生需求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的高校后勤服務體系, 優化資源配置,建立服務導向型的發展模式。
在高校聚集密集地區,后勤社會化改革可以打破“一家一戶”的狀態,避免低水平重復勞動,通過整合高校的物流資源,形成大學聯盟的整合“校園后勤服務聯合體”。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物流服務的實際情況,建立由采購中心、餐飲服務中心、物業服務中心、生活服務中心、商務服務中心等部門形成的一個物流系統,進行整體管理。后勤服務集團可以進行高度統一的管理,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社會化機制的運作,適應學校的發展和師生需求。
(二)關注采購及庫存的合理化。目前各高校采用分散采購方式, 導致整體采購成本高、資源的浪費嚴重,而且還導致管理成本高和服務效率低。如果采用后勤集團模式, 集團可以與上游供應商合作,實現供應鏈的整體運作。采購中心將各單位的物資、設備的采購需求計劃匯總,進行統一的集中采購和按需配送。后勤集團實行統一的供應鏈管理, 與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最有效地優化資源配置。
在庫存管理方面,建立一個統一的庫存中心,作為一個必要的存貨存放地點。對于蔬菜和水果等易變質物資,根據計劃所需,組配后直接發送到需要的部門,盡量保持庫存在運動狀態中,而普通貨物,如辦公用品、清潔用品,存放在倉庫,準備使用隨時出庫。用科學的方法來確定存貨經濟訂貨量,實現物流活動總成本最低化,以確保流動性和庫存合理化。
(三)對食品儲存做好監管工作。高校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是食品衛生和安全的保障,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是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因為一旦因為食品安全、食品質量等原因,造成影響學生健康的問題,學校有不能推卸的責任,學校的聲譽會受到影響。學校應監督食品采購、加工、儲存和銷售的整個物流的全過程, 提高工作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質量控制的規范,從管理程序、工作流程、工作程序進行監督, 確保食堂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四)重視物流信息系統的升級和改造。高校通過物流信息平臺,進行物流信息的收集、發布、交流、共享和管理。使采購、倉儲、銷售、配送和運輸等物流作業相互融合,逐步實現供應一體化管理。現代高校物流發展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反饋速度,提高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
高校后勤信息系統建立需要一定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包括辦公管理系統、公寓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等,還需要IT專業人員和熟練的管理人才。建設的信息化平臺需要互聯互通,以防止形成“信息孤島”,因此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實施, 做到整體規劃,整體運作,降低整體運營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創造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江彩.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1(18)
[2] 李波..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制度創新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1)
[3] 王曉平.物流信息技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4] 鞠傳進.新時期中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實踐與探索[M].中國致公出版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