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昌
工會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深化改革,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的形勢下,如何轉變工會干部工作作風,按照《工會法》的要求,切實履行好工會職責,是擺在工會組織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也是股份制上市后的一項新的課題。因此,作為股份制上市后的工會,必須要轉變工會工作作風。轉變工作作風,一定要把為職工服好務、讓職工滿意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盡心盡力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多辦事,在工會組織范圍內要徹底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弊病。要弘揚職業道德,提高在職工中的威信,應摒棄那種浮、驕、假、偏、粗的官僚主義作風,踏踏實實,誠實守信,設身處地地為職工著想,切實提高工會干部的群眾觀念,認真轉變工會干部的工作作風。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一、找準位置,定好“坐標系”
服務于廣大職工群眾,是工會干部的一項基本職責,每位工會干部都要明確自己肩上的使命和承擔的責任。因此工會干部在口中經常念著職工群眾,在心中經常裝著職工群眾,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思想上要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把職工群眾放在第一位。工作上要培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到講話求真,辦事求嚴、匯報求實、文風求正,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做好每件事。
二、要深入實際,做好調查研究
做好調查研究是做好工會工作的前題。工會干部要在熟悉職工、了解職工和服務職工上下功夫。要切實了解職工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希望工會為他們作什么,從而使工會干部真正成為職工之友,工會組織成為“職工之家”。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工會干部還要經常走基層、一線崗位,多與職工朋友打成一片,要努力克服機關化、行政化傾向,多與職工面對面接觸,成為職工朋友們的貼心人,從而促使職工有事愿意與工會干部交流,有困難也愿意找工會幫忙,從而使工會干部成為職工有困難的第一知情人、第一申報人、第一解決人。
三、要做職工群眾的貼心人
工會干部要保持“五心”常態,即要有愛心、真心,熱心、耐心、決心。這也是隨著新形勢的發展,適應企業新形勢需要,對工會工作者素質的要求。要用心體察職工情緒,耐心的了解職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用真心感染職工,及時為職工解決難題,讓職工體會到工會組織的作用。要從過去“工會應該干什么”轉變到“職工需要工會干什么”的服務思想上來,要根據職工意愿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按照職工群眾的需求確定工作內容,切實做到實實在在依靠職工,千方百計組織職工,真心實意為了職工,努力推進工會組織在企業中的作用。
四、堅持群眾路線,樹立三種意識
堅持群眾路線把解決職工的實際問題放在首位,同時要樹立三種意識:即一是服務意識。工會干部不是官,是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工會是黨領導下的職工群眾組織,密切聯系職工群眾,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是工會工作的生命線,也是工會組織吸引力、凝聚力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工會組織必須時刻把職工的冷暖疾苦放在工作的首位,想方設法,真心實意為職工謀利益。二是要有大局意識。市場經濟進一步強化了企業與職工的利益共同體關系,如果企業不能發展,又何談職工利益。因此,發動職工為企業發展各顯其能、各盡其責,與企業一道共求發展,既是對企業整體利益的維護,也是對職工根本利益的維護。三是要懂法律意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工會組織要適應深化改革和促進發展的要求,以及維護職責運作過程中方方面面的新情況新矛盾,熟悉國家制定、頒布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法律來解決各種維權問題。履行好維護職責,工會必須加強自身作風建設。調研是謀事之基,成事之本,也是堅持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途徑。工會只有調研、了解和掌握了職工的意愿及相關的法律政策規定,才能有發言權,也才能依法、依理行使維權職責。
五、要讓企業中的工會組織無處不在
哪里有企業、哪里有職工,工會組織就要建到哪里,工會的作用就要發揮到哪里,這是工會維權的組織保障。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工會干部,能真實體現大多數職工意愿,也會最大范圍地得到支持和擁護。這樣的工會干部才能當好黨委和領導的助手,才能宣傳和動員廣大員工積極投身改革,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當好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表達者和維護者。當前,工會組織履行維護職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維護職工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維護職工的權益,必須要從落實職工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上下功夫。職代會是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主渠道,在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必須以召開專題職代會形式共商大計加以解決,把職工最想知道的東西,以最有效方式告訴職工,這種做法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行務公開是貫徹黨的依靠方針,發揮廣大職工群眾主人翁作用的有效形式。民主管理、行務公開,一定要體現一個"真"字,如果搞假公開,比不公開更容易引起職工的反感。所以行務公開更需要嚴格把關,力求真實。
加強民主監督,是堅持群眾路線保障職工會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為此,工會要注意代表和組織廣大職工加強對企業職代會決議的落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認真履行工會職能,進一步為職工提供《勞動法》、《工會法》為核心的法律服務,同時,還可以創建工會法律服務的社會品牌,注重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還可考慮通過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擴大社會影響力,從而使工會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維護者的身份日漸鮮明,并有效協調勞資矛盾,只有這樣工會的作用才能落到實處。
總之,企業工會一定要以職工情緒為第一信號,不斷地適應新形勢,轉變工作作風,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基本職責,以職工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為主要標準,充分發揮工會橋梁和紐帶作用,才能始終保持工會組織在企業中的強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