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努爾·阿不力米提
摘 要:本文以六種常用的貿易術語為基礎,分析了含義、特點和區別。
關鍵詞:貿易術語;特點和區別
國際貿易術語就是用英文縮寫字母或簡短的概念或來表示商品的價格構成、說明交易地點、確定買賣雙方的費用、責任、風險劃分等問題的專門用語。在《國際貿易實務中》課程內容中貿易術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六種常用的貿易術語,即FOB、FCA、CFR、CPT、CIF和CIP,因此我們在學習國際貿易實務的時候要掌握對這六類術語的特點和彼此之間的區別。
1、FOB(裝運港)貿易術語, 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使用FOB貿易術語,由買方負責派船接運貨物,賣方應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買方指派的船只,并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船時越過船舷,風險由賣方轉移至買方。在FOB條件下,賣方要負擔風險和費用,領取出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證件,并負責辦理出口手續。
2、FCA(指定地點)貿易術語,FREE CARR IER(Named
place),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使用FCA貿易術語,買方必須自負費用訂立從指定地或地點裝運貨物的運輸合同,并及時通知賣方有關承運人的名稱及向其交貨的時間。交貨地點的選擇對于在該地點裝貨和卸貨的義務會產生影響。
3、CFR(目的港)貿易術語,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CFR價=FOB價+運費。
4、CPT(目的地)貿易術語,CARR IAGE PA ID TO(Named p
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使用CPT貿易術語,賣方必須自負費用訂立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運輸合同,提供通常的運輸單據,并負責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將貨物交給約定地點的承運人。
5、CIF(目的港)貿易術語,COST INSURE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貨價的構成因素中包括從裝運港至約定目的地港的通常運費和約定的保險費,故賣方除具有與CFR術語的相同的義務外,還有為買方辦理貨運保險。
6、CIP(指定的目的地)貿易術語,CARR IAGE INSURAN
CEPA 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運費、保費付至(指定目的地)使用CIP貿易術語,賣方要負責訂立運輸契約并支付將貨物運達指定目的地的運費。此外,賣方還要投保貨物運輸險,支付保險費。
FCA、CPT、CIP三種貿易術語是分別從FOB、CFR、CIF三種傳統貿易術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買賣雙方責任的基本原則是相同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都是象征性交貨,屬于裝運合同性質。第二,均由賣方負責辦理出口清關手續,買方負責進口報關。
兩組貿易術語的主要區別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適用的運輸方式不同
FOB、CFR和CIF術語只適用于海洋運輸和內河航運,其承運人一般僅限于船公司;而FCA、CPT和CIP術語則適用于包括海洋運輸在內的各種運輸方式以及多式聯運方式,其承運人可以是船公司、航空公司或多式聯運的聯合運輸經營人。
二、風險轉移地點不同
FOB、CFR和CIF三種貿易術語的風險轉移點在《2010年通則》為只強調賣方承擔貨物裝上船為止的一切風險,買方承擔貨物自裝運港裝上船開始起的一切風險。而FCA、CPT和CIP術語的風險自貨物交付給承運人接管時轉移。承運人接管貨物的地點可以在其提供的運輸工具上,也可以為約定的運輸站或收貨站。
三、裝卸費用負擔不同
采用程租船運輸時,FOB 術語下需要明確裝船費用由何方負責,在CFR 和CIF兩種術語下需要規定卸貨費用由何方負擔。而FCA、CPT 和CIP術語同樣采用程租船時,賣方將貨物交付承運人時所支付的運費(CPT 和CIP),或由買方支付的運費(FCA),已經包含了承運人接管貨物后在轉運港的裝船費用和在目的港的卸貨費用,所以買賣雙方一般不需要在合同中規定裝卸費用的負擔問題。
四、運輸單據不同
FOB、CFR和CIF三種貿易術語下,賣方應提供與海洋運輸有關的運輸單據,如可轉讓的海運提單、不可轉讓的海運單或內河運單等;而FCA、CPT 和CIP術語,賣方向買方提供的運輸單據由運輸方式定。 FCA、CPT和CIP這組貿易術語比
FOB、CFR和CIF術語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尤其在出口的業務中,以集裝箱船、滾裝船或多式聯運方式運輸貨物的情形下:一是減少了賣方承擔的風險范圍;二是提前獲得運輸單據,從而提前了賣方交單結匯的時間,有利于賣方的資金周轉。因此,隨著集裝箱運輸和國際多式聯運的廣泛運用和發展,FCA、CPT和CIP三種貿易術語將會替代FOB、CFR和CIF三種傳統的貿易術語。
參考文獻:
[1] 俞毅.國際貿易實務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 易賢軍.常用國際貿易術語的異同.北方經貿.2012年第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