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進
摘 要:國有企業發展狀況關系國計民生,而國有企業的采購行為對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影響巨大。基于此,國有企業采購的監督和管理就成為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的一項重大議題。如何通過高效、廉潔的采購行為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核心競爭力是每一個企業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關鍵詞:國有企業;采購行為;監督管理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采購管理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控制,是決定企業利潤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歷史因素、當下國有企業的體制等原因,采購過程中,以次充好、舍賤買貴、貪污腐化等現象日益嚴重,直接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對企業的健康經營造成重大損害。本文擬通過對國有企業采購進行監管的必要性出發,分析國有企業采購存在的問題,并依此為基礎探究國有企業采購監管的措施,建立高效、透明、廉潔的采購管理體系。
一、國有企業采購監管的必要性
(一)完善國有企業采購監管是降低企業成本的重要途徑。基于國有企業的產權特性,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采購行為的監管更有必要。國有企業關系國計民生,企業規模比較大,采購行為頻率高、金額大,但由于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體制影響較深,對國有企業監管的體系不健全,漏洞較多。同時,由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尚未徹底,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尚不完備,利益約束機制、股權獎勵機制等制度不如民營企業更為有效,以至于國有企業采購過程中貪腐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因此,加強國有企業采購的監督和管理至關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加強國有企業采購監管是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
要因素。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降低企業成本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生產的技術革新降低原材料損耗,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一是在企業對外交易過程中加強監管,降低采購成本。在市場經濟中,無論是企業的采購行為,還是企業的銷售行為,都是企業進入市場的關鍵環節。由于技術的革新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且技術革新不確定性過大,通過技術革新降低原材料損耗的空間有限。因此,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不僅要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內部挖潛、節支降耗,更應通過加強企業采購管理,完善采購監管制度,建立規范的采購管理體系降低企業采購成本,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成本支持。
二、國有企業采購存在的問題
(一)采購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制度的執行性有待加強。基于管理的完善,現在的大多數國有企業均有相關的采購管理制度,但從理論設計和制度實踐而言,采購管理還不夠健全。采購管理操作性不強,制度制定前后沖突,朝令夕改致使采購管理混亂,甚至流于形式。從宏觀角度而言,國有企業的采購管理制度缺乏頂層設計,多層次、多區塊采購制度各自為政,整體性不強。國有企業內部子公司、分公司之間的協調采購存在較多的障礙,難以發揮國有企業規模化采購的整體優勢,采購價格不降反增。而且在出現問題后,相互扯皮,推卸責任。
(二)采購方式單一,理念落后,對選擇供應商方式單一。企業采購的方式多種多樣,至于采購時選擇哪種方式要根據采購標的、規模、供應商情況等因素具體考慮。但是,在國有企業采購中,為了從形式上規避領導責任,很多國有企業往往一律采用招標方式。從企業經營角度而言,招標方式未必適合所有企業采購。例如,對于市場上產品不足,需大于求的商品采用商務談判的方式往往更容易降低企業采購成本。而對于市場上供大于求,非戰略性的物資,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采購,則可以通過各供應商的公開比價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企業經營利潤。
(三)采購制度執行性有待加強,考核落實程度不高。有良好的制度,更要有更好的執行能力,這是管理學的基本認知。所以國有企業不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更要將制度不折不扣的得到執行。從這種角度而言,在國有企業采購中,對相關采購部門及人員的考核至關重要。由于國有企業的行政性干預手段,在企業采購中,重大的問題往往依賴于領導的決策,但領導決策由于缺乏制衡機制,主管隨意性難以制約,致使采購制度難以得到落實。而一般采購人員由于考核落實不到位,工作激勵制度難以發揮作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大打折扣,采購效率不高,加大了企業的采購成本。
(四)招標采購不規范,內容不確定、不完整。招標文件的制定上,投標人資格審查標準、評標辦法等未能公開載明。采購標的的技術參數、價格等關鍵性條款要求不明確。采用招標方式進行采購,首先就要滿足公開、透明的基本要求,否則,招標采購的功能就難以實現了。所有在制作招標文件時,不僅要內容完整、準確、確定,而且有關評標的程序、標準等均要公開載明。嚴格依照招標法規定的內容和程序進行采購,不僅能夠規避貪污腐化行為,更能通過招標方式比質比價,降低企業采購成本。
三、完善國有企業采購監管的措施
(一)分權制衡,完善采購管理制度設計。權力的集中易引起權力的濫用。為提高國有企業采購效率,防范貪污腐化,降低采購成本,必須對采購部門、人員的權力進行限制。通過分權制衡規范采購權力無疑能在制度上更容易保證采購的公開、透明、高效。
(二)建立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采購人員的考核。采購效率的提高,不僅要在采購制度上進行科學的設計,更要注重對采購部門、人員的激勵,從而使好的采購制度得到落實。提高采購效率不能依靠采購人員的個人職業道德,最可靠的是依賴良好的監督制約機制,使管理程序化、制度化,不因人而異,使所有的采購人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的監督考核能夠在采購過程中抑制采購人員的貪欲,避免損公肥私。并通過科學的獎勵機制,提高采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防范采購腐敗,降低企業采購成本。
(三)建立廉潔保證金制度,推進廉潔文化。鑒于國有企業的行政性色彩濃厚,在國有企業采購中,防范采購人員的腐敗行為對采購的公開、高效至關重要。對采購人員,根據其不同的崗位、級別設置不同的廉潔保證金數額,抑制不良誘惑。如果在其采購相關崗位任職期間,沒有發生貪污腐化行為,自該采購人員離崗之日退還其廉潔保證金,并可給予其適當獎勵。如果其在任職采購相關崗位時發生貪污腐化行為,不僅要沒收其廉潔保證金,而且要根據其行為對企業造成的損失,追究其相關的民事賠償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四)建立供應商觀察庫,并量化考核。對經常性采購行為建立供應商觀察庫,并對相關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制度,對供應商的經營能力、商業信譽、使用記錄等進行全方位衡量,合格供應商進入觀察庫。對供應商進行內部年審制度,擇每年固定時間,對供應商的各種資質進行審核,對其整體實力、保障能力、供應風險進行整體評估,不合格者剔除出供應商觀察庫。建立專業化、模塊化的業績引導機制,對供應商進行量化的動態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確定主力供應商,以降低采購的選擇成本。適時推進供應商獎懲機制,對誠信供應商進行合理的激勵,與之相反,對交易中存在質量瑕疵、交貨遲延、貪污行賄等違約、違法行為的供應商,將之拉入采購黑名單。
(五)定期對企業采購進行價格審計。建立企業價格審計小組,根據國有企業一定時間段內的相關采購標的的市場行情、供需狀況、自身現金流等因素建立科學的采購價格審計制度。在采購行為確定供應商之前,通過企業管理、審計、財務等部門對擬交易價格進行審計,對有關采購標的的產品質量、采購程序、供應商資質等進行分析審計,對交易價格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提高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業采購成本,提升企業盈利空間。
參考文獻:
[1] 段圣賢.供應鏈管理中的采購優化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0(4).
[2] 蔡云松.基于采購流程再造降低制造業采購成本研究[J].經營管理者,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