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俠
摘 要:留守兒童物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可是卻沒有一種是可以一直固定用下去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現狀所適用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以現代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從實際情況出發,本文就新課標下的留守兒童對物理學習及教學方面的幾點嘗試探討。
關鍵詞:新型師生關系;物理源于生活;教學方法;物理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145-01
留守兒童多數來是農村,由于受各方面的條件限制,教學改革的起步比較晚,速度比較慢,農村的初中學生具有的基礎較差,知識面較狹窄,反應能力較低,厭學情緒較嚴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的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缺少分析分析和知曉,我校多數留守兒童的家長,都是知識缺乏,多數家長在忙于改變自家的經濟狀況,不懂得或無時間顧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沒有真正的認識到知識、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六年來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以及對“探究性學習”的相關資料的學習,對留守兒童物理教學方法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多關心,讓學生感受到和老師這間有一種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從學習上和生活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妹妹一樣去痛他們,關心他們和嚴格要求他們。
在教學過程中,也把自己當成學生,新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物理教師要了解學的生活世界,與學生不斷的溝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上《聲音的特性》課時,我和學生一起比賽唱歌,看誰唱的好聽,實上我唱得很差,講《速度》時,我和學一起賽跑步,雖然我跑得沒有他們快,講《浮力》時,我和學生一起做“孔明燈”。
二、更新觀念、挖掘潛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辦學條件的提高,目前,這種“城鄉差別”已浙浙縮小。作為一中教師,我們應改變教學理念,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學子都可學、可教,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和顯在的學習主動性,獨立學習能力,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創設和諧、民主、平等氛圍,放權于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獨立學習成為可能,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釋放學生內在探究的能力,使探究種子發芽、開花、結果。
三、物理源于生活
物理源于生活,所以物理教學要求貼近學生生活,應該通過學生熟悉的現象去揭示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實際,使學生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際,并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中學生已具備相當的生活經驗,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四、對留守兒童物理教學方法探究
1、留守兒童多數來是農村,所以要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既要注意對已有文獻資料的利用,又要重視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源的發掘,學生本身,學校教職員工,學校內部和校外自然環境,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以及農村現實現生產,生活中都包含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可以利用的豐富素材,這些都是我們搞探究性學習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
2、結合物理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先根據教學目標,尋找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興趣的材料,創設出特定的情境,向學生提出探究性生學習的課題,引導學行發現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例如,我在講《連通器》這節課時,首先提出“農業生產、生活、居民建房中連通器應用的調查”這一探究性課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節假日,開展調查活動,并寫出調查報告,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如下問題:(1)哪些實例中應用到連通器?(2)哪些部分構成連通器?(3)為什么要這樣做?(4)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有位同學發農村建房時,師傅用一根很長的軟塑料管作連通器,用來確定房屋基礎的水平面,既準確、又迅速。又有一位同學發現用連通器可以定一條道路的水平,傾斜程度。又如,我要講《熱現象》這一章時,提出:廚房里的“熱學”這一探究性課題,要求學生對廚房中的一些設施,用具及燒水、做飯、炒菜的討程進行認真觀察、記錄、分析,看看廚房里包含著哪些熱現象,如何運用斜學知識進行解釋。
五、對留守兒童物理教學對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教師和學生都是探究學習的創造者,教師的作者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訓練和幫助。2、過程與結構的關系,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產生過程中科學家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同時使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所獲得成果,雖然不可能達到科學發現的水平,但通過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探索的活動,學生獲得了體驗,可逐步形成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評價一般不注重探究性學習的結果,而要注意重其過和,著眼于能力和意識的培養。3、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內學習是目前學生掌握知識主渠道,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盡量多創造機會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自然和社會。對教師來說,探究性學習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邊實踐邊探索,不斷地進行創造性勞動。四個誤區:(1)注重結果,忽視過程。(2)注重個別,忽視群體。(3)注重課外題材,忽視教材研究。(4)注重形式,忽視內容。
參考文獻:
[1] 孫威云《初中物理教學實施指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 張華著.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教出版社
[3] 《中學物理》.哈爾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