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摘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關鍵詞: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185-0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僅要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如何“學數學”的知識。下面就談談本人在教學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教會學生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首先要著手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教學生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會聽: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于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并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
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和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再次,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如,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最后,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從而,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展智力,逐步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會想:老師在課堂上要提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并用科學的方法促使學生動腦子。要求學生,老師每提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提問后,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學生優先做答,再請會答的針對前者的疑問做答。這樣,教師既可以了解后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鍛煉。提問后教師要及時評價,對回答好的,敢于發言的要給予鼓勵。
會說:聽、看、想,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盡量多說這一環節,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好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二、教會學生閱讀,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
課本是無聲的教師,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堅持課前閱讀,課內閱讀,課后閱讀,養成預習和復習的自學習慣。
課內閱讀,就是課內學習課本。課上在教師指導下有要求有檢查地閱讀數學課本,是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數學課本,沒有故事情節,吸引力小,可讀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閱讀,必然會出現“讀不進去”,“看不出(什么東西)來”的現象,因此閱讀課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導。
開始可由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具體地指導學生如何抓住課本中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怎樣理解數學概念,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咬文嚼字,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指導閱讀,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要指導學生養成做作業前先復習課本的習慣。要求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前先看課本,看老師當天講的部分書上是怎么寫的,想想老師是怎么講的,做題時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題。
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邊看課本邊整理所學知識的習慣。每學完一個單元,教師可不留作業,由學生自己復習課本,整理已學知識,歸類、編號,練習寫簡短的復習筆記。每隔一段時間,選擇優秀筆記組織傳閱,進行評議,以調動“自己學”的積極性。
三、教會學生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造條件并能激發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嘗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獨立思考之后要及時組織議論、討論、爭論等多項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表現自我,交換思考所得,體嘗獨立思考的樂趣。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有見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訓練,思考能力隨之提高。學生有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教會學生審題,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
解題時要認真書寫,還要邊做邊驗。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驗算,養成解題時必有驗算的習慣。驗算首先是驗算理,驗方法,其次是驗計算。提倡邊算邊查邊驗,一步一“回頭”,爭取一次做對,防止無效勞動。
五、教會學生改錯題,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做學習的主人。
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善于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分析并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是培養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提高作業正確率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