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蓮香
摘 要:高中化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微觀世界,還能讓學生更加系統和全面的了解自然科學的魅力。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化工產業在社會生活中應用越來越深入,化學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化學作為理科生高考的必考科目,提高成績一直是很多學校化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基本上,一切教學方法,都是圍繞如何提高學生成績開展。其結果就是,教師一味的主導課堂,力求在有限時間內將最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導致課堂越來越呆板,學生積極性也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關鍵詞:化學高效課堂;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267-01
新課改理念更加強調以人為本、貼近生活實際、關注差異等許多方面,這也使得新課改可以更好的符合現代教育的需要。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顯然,這種高效絕不僅僅是學生獲得了更高的成績,還應包括學生學習態度、能力、綜合素質等多方面的提升。本文擬將新課改的理念運用到新時期高中化學教學之中,并結合教學實際,探索如何利用新課改構建高效課堂。
一、 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自主學習
高中化學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應該運用自主學習模式,創設問題的情境,為構建高效課堂創設合適的環境,進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要知道是問題是激發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探究的原始動力,問題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因此教師需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學生對該課程產生極大興趣的時候,他自主學習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在不斷加強,學習的效率也會不斷提高。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我一般從一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以高中化學課本為載體,巧妙地拓展書本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2、利用互聯網搜集與化學有關的小故事,將其穿插于課堂,活躍課堂氣氛;3、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4、力爭運用幽默風趣的化學語言,將書本知識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上課的熱情之后,筆者堅持每節課都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與提問的空間,筆者堅持課堂教學不在量,在乎質。比如在進行高中化學《化學反應速率》一課的教學時,筆者制作了生動形象的化學課件,讓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就觀察到書本上的知識。在學生觀看了化學課件之后,筆者提出了“觀看了這些化學變化你有什么感受”的問題。學生說出自我感受之后,緊接著我又問物理學中我們是怎樣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是怎樣定義的?我們可不可以參照這樣的定義方法來定義化學反應的快慢呢?”如此環環相扣的提問,吸引學生進入筆者事先準備好的知識點中,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在激發他們求知欲望的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我們必須要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這也是高考化學試題對高中學生的基本要求,是高中生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敏捷的學生思維能夠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問過很多高考后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高考答題的時候,時間緊迫,有時候還會出現個別學生答不完試卷的情況,筆者究其原因在于學生的思維不夠敏捷,做題的效率不高。這也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不重視課堂的效率所引起的。如果學生的思維非常敏捷的話,那么在高考的過程中,他們很善于抓住機會,快速地吸收考試信息,快速篩選與運用解題需要的信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的品質,提高敏捷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敢于打破常規,敢于創新,在日程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解題速度。筆者在高三階段的化學教學中都會定時定量地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并積極鼓勵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敢于突破自己,敢于創新,在多變多解以及多思的問題中把握本質。對于那些思維受到阻礙的學生,教師要予以糾正,幫助他們暢通思維。如此以來,學生的思維敏捷了,課堂學習的效率自然會提高。
三、改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運用新課改理念來武裝自己的大腦,創新教學方法,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發揮學生在課堂上主體性作用,想法設法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高中化學教師還要注意教學的行為與手段。要深刻理解與鉆研新課標的內容,將新課標理念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其次,在把握教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用最易于理解的方式方法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比如筆者在進行《鈉》教學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觀察銅、鐵與鈉的樣品。然后用問題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出了“鈉為什么要浸在液體中? 浸泡的液體是什么?為什么不能保存在水中?”等等系列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展開討論,并科學設計實驗方案。方案設計出來之后,筆者最后進行評價。整個過程教師只是引導者的地位,這樣的教學方法對構建高效課堂是非常有效的。
總之,新課改的核心是學生主體,高效課堂的理解是“學生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這一點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而要想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收獲,還需要廣大教師更深入的挖掘新課改的理念,以其在未來使新課改更好的融入到高中化學教學之中,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 磊.化學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高海增.化學是怎樣學好的:高中版[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
[3] 李炳婷.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我們的教育學[M].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