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歷史課上情境教學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創新學習,給歷史課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快樂,讓歷史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百花園。
關鍵詞:情境;創設;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378-01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設恰當的情境。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那么,怎樣才能發揮好歷史教學中的情境效應,激活課堂,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具體談談歷史課上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一些途徑。
一、生活展現情境
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生活中的事物是學生最熟悉的事物,當學生不能很快理解某類事理、某種現象, 思維受到阻塞時,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去聯想、去探尋,常常會收到快捷的成效。如講述“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我曾依據有關鄭成功的歷史資料,插入他晚年向往祖國大陸的情景:鄭成功率領大軍,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寶島臺灣后,日夜思念祖國大陸,在晚年身患重病期間,還天天掙扎起床,扶杖登上點將臺,拿著千里鏡,深情地隔海了望祖國大陸壯麗河山,傾注著他懷念祖國大陸同胞的真摯感情。后來臺灣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臺中縣鐵砧山,建立一座鄭成功塑像,塑像面向大海,遙望大陸,寄托著臺灣人民一心與大陸統一的強烈愿望。插入這段簡短小故事,不僅把鄭成功的英雄形象又升華一步,給學生留下興味濃厚、刻骨銘心的印象,更可緊密聯系當前國家關于“一國兩制”,力爭臺灣回歸祖國懷抱,完成祖國統一壯舉的大政方針,對學生必定能產生強有力的感召作用,并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情境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出音樂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在講述我國改革開放的相關內容時,可以播放《春天里的故事》,在音樂和圖文背景中講述我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實踐、過程、成果等。音樂和圖畫獨特的感染力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和意境,學生情緒高昂,討論激烈。白居易說“感染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引起共鳴,本節課自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用音樂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現成的樂曲、歌曲,教師自己的彈奏、輕唱以及學生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關鍵是選取的樂曲與教材的基調上、意境上要對應、協調。
三、表演體會情境
皮亞杰說過:“所教的東西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發展,興趣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契機和直接誘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以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和需求,就能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歷史教學中,有的時候為學生創設一個表演的教學情境真正讓學生動起,更有利于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進入角色理解文中歷史事件的意義,設身處地的感受歷史事件的過程及思考歷史的內涵。利用歷史故事本身具備的戲劇性,創設一個表演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而迅速地理解歷史和人物。
四、語言描述情境
用語言組織教學是最基本且常用的教學形式,教師利用富有內涵、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到所創設的環境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學習的動力。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是對其他情境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不能用真實場景、實物、多媒體演示情境時,教師的語言描述無疑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有經驗的教師能充分利用語言內涵豐富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創設情境。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時教師可模仿伊藤博文的語氣 描述戰爭的起因及勝利者的驕橫狂傲的神色,加深對清政府軟弱無能的認識。
的確用語言描繪情境確有其感染性和導向性,學生因感官的興奮,主觀感受得到強化,從而激起情感,促進自己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另外,教師的引導朗讀、學生的感情朗讀也是借助語言來再現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內容和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無聲語言也是負載情感的大力士。無聲語言也就是體態語言,它包括面部表情、眼情、手勢、肢體律動等。教師的體態語在教學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配合教師的語言,強化情境的力度, 也可以獨立創設情境, 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學中撇開一些枯燥的術語和闡釋, 用自己的手勢、體態創設情境演示,這樣更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在體態語的示范中,教師要全身投入對歷史的情感等方面有一個深度的理解,化無形為有形,運用體態語言去渲染、打動學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的內涵。當然,體態語言必須適度,恰如其分,不能過度夸張和渲染。
我認為,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心中形成鮮明的畫面。這樣不僅能營造一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還能給學生的語言起到示范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對歷史的主觀認識。
總之,歷史課上情境教學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創新學習,給歷史課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快樂,相信歷史課堂會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