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像是一個天秤、想要達到平衡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
質量是產品的根本,然后想要有好的質量必然會有大成本的投入,企業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如何再產品質量與制造成本中尋求一個平衡點是每個企業都面臨的重大難題。
北奔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奔重卡)是80年代后期,國家為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局面,打造國內重車品牌,實施“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戰略決策,全套引進德國奔馳許可證重車生產技術建設的重點項目。
看起來高大上的北奔重卡,國家扶持,引進德國奔馳技術,無一不讓北奔重卡贏在起跑線上。然而,嚴格的質量把控以及先進的德國技術卻也讓北奔重型汽車也面臨了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把控成本?
以下為記者在采訪北奔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國際貿易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金鑫的采訪實錄
歐洲質量中國價格
《汽車觀察》:北奔重卡在出口時面臨了哪些困難?
金鑫:作為重卡企業,能夠在歐洲市場爭得一個份額,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說,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北奔有非常清晰的戰略,它用中國高性價比的重卡取代歐系二手車在阿拉伯的市場。同時北奔重卡的質量可以PK歐系車,這也是國內汽車比較頂尖的制造水平。
但是,我們在出口時也遇到了一些困擾,在海外市場,對產品的認知是以國家區域區分的,例如歐系車、日系車、美系車等,而我們所面臨的困惑在于海外市場對于中國車的認知大部分都是價格便宜。而北奔重卡的價格在中國產品中偏貴,這就導致我們在海外市場無法做到大量出口,只能針對行業內進行銷售。
《汽車觀察》: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價格是保證出口量的首要因素?
金鑫:海外市場常常用歐洲的產品質量及中國的便宜價格來衡量我們,甚至有些海外企業在采購中國重卡時優先考慮的是價格而不是質量。同時,中國產品就應該便宜這一錯誤的觀念已經根植海外市場。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還有一本質上的不同,在于購車理念上,中國市場大多以個體戶為主,而歐洲國家則大多是物流公司。中國重卡的使用壽命在3-5年左右,而海外市場則是最低使用十年。
究其原因,一是品牌知名度的問題,其次是國家在預測海外市場情況時存在偏差。北奔重卡在面對產品價格過高這一問題上也一直存在困擾。
《汽車觀察》:北奔重卡產品為何價格偏高?
金鑫:正如我們本次中阿論壇一直在討論的產品問題,其實產品的質量與成本是密切相關的。北奔重卡采用的是奔馳技術,雖然近些年北奔重卡一直在大面積實現國產化,采用濰柴的發動機,自主研發變速箱,自己生產其他主要零部件等,但是奔馳的制造圖紙對零部件的質量要求非常高,所以成本很難壓低。
不同市場進行改變
《汽車觀察》:阿拉伯地區沙漠地區比較多,山路較崎嶇,溫度較高,北奔重卡針對艱苦的路況條件對產品有沒有進行改善?
金鑫:針對不同的市場,北奔重卡一定會做相應的調整。單說地盤,北奔重卡就分不同系列,一類屬于工程底盤,這類底盤一是強度大,二是離地間隙交高。另一類底盤是公路型底盤,這種底盤適用于較好的公路駕駛。針對阿拉伯地區的路況,更適用于工程底盤,甚至是采用全驅系統,這是北奔重卡的技術所能滿足的。面對高溫的問題,我們在細節方面進行改善,采用熱帶節溫器,加大散熱器的面積,以解決高溫地區的散熱問題。
《汽車觀察》:在售后服務方面,北奔重卡是如何做的?
金鑫:售后服務上,北奔重卡也是緊跟隨產品銷售進入當地市場。在零部件的供應上,經過核算,在當地購買零部件的成本要高于在國內生產零部件。所以我們積極在當地市場建設KD工廠,以保證零部件的供應以及成本的控制。
《汽車觀察》:在當地建廠時,遇到過哪些困難?
金鑫: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有不同的法律要求,最基本的一項就是國產化率的要求。就是一輛車有多少比重的零部件必須由當地生產或者采購。北奔重卡在面對這個問題上,從小零部件入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在當地進行采購。第二個問題就是貿易壁壘,雖然政府鼓勵在當地建廠,但是稅率較高,成本難以平衡。
質量與價格之間存在的矛盾是每家企業都必須面臨的困難,北奔重卡也不能逃避,我們暫時沒有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是無論如何,北奔重卡都會優先保證產品的質量,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重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