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觀察》雜志社、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博覽會組委會共同主辦,山東玲瓏輪胎鼎力支持的玲瓏輪胎杯·2014第九屆“愛我中國車”年度車型評選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已連續舉辦九屆的“愛我中國車”年度車型評選憑借較高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在業界打造了高規格的車型評選品牌。今年評選的最大變化為組委會把所有參評車輛劃分為四個組別:緊湊型轎車組、中型轎車組、SUV車型組與MPV車型組。全新的評測分組迎合了如今汽車品牌對細分市場的劃分,為本次車展提供最公平、公正的評選環境。2014“愛我中國車”年度車型評最終頒獎典禮將于11月底廣州車展期間舉行,屆時來自全國的自主品牌廠家將角逐最佳緊湊型轎車獎、最佳中型轎車獎、最佳MPV車型獎、最佳SUV車型獎、年度最佳品質大獎等獎項。
除此之外組委會繼續聘請全國汽車院校“十大院長”。該評審團成員大部分都是來自國內高等學府汽車系的頂尖專家,他們均對本屆車評給予了厚望。其中,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顏伏伍表示,第九屆“愛我中國車”年度車型評選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的評價體系,將采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技術先進性與市場表現相結合、網絡投票與現場評判相結合、專家評價與消費者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科學的評價方法有助于公正的評選結果,以評選促進建設、促進發展、促進進步,以“愛我中國車”促進“造我中國車、買我中國車、用我中國車”。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徐向陽也給出了相同的看法,通過車評“發現中國車價值,引導中國車消費”。
接下來,十大院長評委即將參加10月23日-25日在北京進行的為期兩天的封閉式實地測評,并經過終評討論評出今年的獲獎車型。而來自各參賽車企的企業代表有機會見證十大院長評委實地測評的全過程,通過模擬打分,企業代表親身感受中國車的進步與成長,并與車評專家評審團及其他企業代表面對面溝通與交流,增加評選的透明度。
宋健
現任清華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兼任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葛蘊珊
現任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與排放測試國家專業實驗室&汽車排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內燃機學會測試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內燃機學會燃燒與凈化分會委員,
徐向陽
2002年9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兼任全國高等院校汽車服務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學會機電類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
蘭鳳崇
現任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廣東省汽車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華南理工大學 “興華人才” 團隊車輛工程學科帶頭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車身專業委員會委員。
顏伏伍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現任湖北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湖北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汽車工程協會摩托車分會理事、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宋慰祖
中國工業設計積極推動者、活動策劃人和國際交流人。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專職副理事長、秘書長,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副主任,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監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工業設計年鑒》副主編等。
馬賽
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工業設計系黨支部書記。2006年至2007年任工業設計系主任助理,2007年至今擔任工業設計系黨支部書記,2007年被評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朱西產
2005年11月入選同濟大學百名教授招聘名單,進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任教授,現任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
邵鈞
德爾福(北京)技術研發中心發動機管理系統測試主管
王國業
現任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汽車電子與智能控制實驗室博士生導師。
楊士敏
現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助理。
林建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汽車的性能試驗以及教學工作,參與完成的“汽車前輪擺振”、“汽車動態測試儀”研究獲國家和汽車科技進步獎。
于津濤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工程師,教育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司特聘專家,北京市政府采購專家。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排放一致性室,主要從事新車型排放認證相關試驗及車輛整備。
李上雄
《汽車觀察》雜志社長,資深汽車行業媒體人士,著名體育營銷的資深策劃者和推行者。現任全國卡車大賽組委會副主席。
劉小勇
《汽車觀察》雜總編輯,擔任過國內多家年度車型測評機構的媒體評委和國家政府采購汽車招標的專家評委。
岳琳
《汽車觀察》雜志創刊人之一,現任《汽車觀察》雜志副總編輯、國卡車大賽組委會副秘書長。在《中國汽車報》任職近十年,汽車行業資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