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年,我就開始做互聯網。在北京中關村樹起“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這個牌子的時候,我已經創業半年了。那時,在中國做互聯網我感到非常孤獨,所有人都認為我是騙子,我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我說不清楚自己在說什么,是因為我完全不懂計算機技術,但是每次演講,總感覺聽眾眼里充滿了對未來的遐想。
稀里糊涂地走了那么多年,我是覺得應該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條路上有很多朋友……其中特別感恩的是硅谷給我的各種啟發。記得2001年,我第一次去美國哈佛大學演講:為什么在中國我們的互聯網企業活下來了。現在想想覺得好幼稚,無知者無畏。當時我講了三個原因:第一,我們沒有錢;第二,我們不懂技術;第三,我們從來不規劃。
第一,我們沒有錢。做互聯網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只有5萬塊錢,競爭對手個個比我強。后來我明白一個道理,很多創業者死掉,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有太多的錢。我認為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錢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已。所以很多人說“我有錢,可以干這個”,這個人基本從這天開始就注定要遭遇失敗。
阿里巴巴可能是中國互聯網,也是全世界互聯網中現金儲備算比較多的公司。直到今天為止,我們依舊保持這樣的風格,我們希望自己永遠懂得:一家公司的錢就像一個國家的軍隊,不能輕易動,但是一旦要動,必須得贏,錢不能亂花。
第二,我不懂技術。到今天為止,我還不明白coding(譯碼)是怎么回事。但是我覺得不懂技術并不等于不尊重技術。我認為對于阿里的工程師來講,最可悲的事是CEO完全不懂技術,最幸運的事也是CEO完全不懂技術。如果CEO很懂技術,天天坐在你邊上,你活也干不好。因為我不知道該怎么干,所以我很景仰地看著他們。
一直以來所有人認為阿里巴巴是沒技術的,原因是我不懂技術。這讓我們公司的工程師受了很多委屈。但是也有人問我:“馬云你不懂技術嗎?”我反問:“王石會造房子嗎?”這是兩個概念,外行可以領導內行,關鍵要尊重內行。
第三,我們沒有計劃。我真沒有寫過商業計劃,就一次準備融資的時候寫了一個商業計劃在硅谷籌資,被一個風險投資說“NO”,從那開始就沒有寫過。在1995年,你想寫互聯網的商業計劃,要么你在欺騙投資者,要么你在欺騙自己,因為根本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后來我覺得計劃就不要寫了,我們人生就是個計劃,慢慢地執行。擁抱變化,變化是最好的計劃,但是不要丟掉你自己的方向感。
我這個人性格之中喜歡挑戰變化。我爸從小希望我專注一樣東西,但是我永遠沒做到,我認為不專注就是最大的專注。他讓我練習書法,我自創了一套甲骨文式書法。因為我的字寫得實在難看,就像畫畫一樣。我想如果按照正規寫法,我寫不過別人,那么還不如獨創一種更有新意的寫法,變化了,也許就有機會超過別人。
男生小時候總是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比如:我怎么沒生在戰爭年代?戰爭年代我可能成為一名將軍。其實想想看,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戰爭,而我們今天可以不通過戰爭,通過經濟的發展、中國自己的創新,就可以影響一個時代、影響無數的人。在今天,一個小小的軟件、小小的功能、小小的點子,只要你真心認同它并去做的時候,你就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的人,甚至這個世界將會隨之發生變化。
“馬云能夠成功,大家都能成功?!边@句話說得容易,但是我們真的要給人家成功的工具,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社會的夢想、國家的夢想。每個人的夢想成功了,這個社會的夢想才會成功。我們這些人怎么看待未來;我們希望社會怎么樣;我們希望我們關心、幫助的人變成什么樣;如果你這么去做,這個世界可能會走得更好。我曾經說過,阿里巴巴可能會失敗,但是走阿里巴巴這條路的人一定會成功。失敗也許是我們不夠聰明,我們沒有變化或者我們變化錯誤,但是有人走這條路,一定會有人成功,會幫助無數的小企業。
我最得意的事情是我出去吃飯,有人突然說,“馬云有人幫你買單”;我吃飽飯,有人送過來一支雪茄說,“謝謝你,在淘寶、在阿里賺了不少錢”。這是我們覺得對這個世界的貢獻。盡管我覺得很內疚,其實我啥也沒干,我只是說大家往前沖。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時代,無數的公司前赴后繼,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人的生活。中國和世界一樣,未來30年我相信是世界動蕩變革最大的30年,大家有真正的想法去做的時候,我相信在這個動蕩變化的過程中是年輕人的時代。
(摘自《演講與口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