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翠玉 肖長發 陳英波 王明霞 程博聞 張宇峰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化纖方向)“卓越計劃”實施的背景與意義以及專業特色優勢,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以期為“卓越計劃”參與高校和企業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特色優勢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國務院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才強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的逐步推進,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能夠適應和支撐產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人才。所以,教育部啟動了為期10年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至今已經批準了三批參與計劃的高校(和新增專業)。①2011年天津工業大學獲批參與該計劃。
天津工業大學(原天津紡織工學院)是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點建設的全日制具有紡織特色的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化學纖維專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以纖維材料為特色的教學與研究優勢,學院擁有改性與功能纖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搭建起良好的纖維材料科技創新和教學平臺,已為我國化纖工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2008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依托我校在化纖行業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優勢和資源,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本研究以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化纖方向)“卓越計劃”實施為契機,依托專業特色優勢,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進行探討。
1 重構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
課題組編寫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化學纖維方向)本科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方案,調整畢業要求與學位授予條件,修訂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修改和從新編寫了所有課程教學大綱。通過優化課程體系,縮減基礎理論性課程,增加工程類課程,提高學生的工程理論知識。②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VB》課程放到任選課中,增加了《工廠設計與AutoCAD》、《高技術纖維》、《膜分離技術》等工程類課程,增開一些工程類選修課程,增加《化纖工藝實驗》、《大型紡絲綜合實驗》,加強實踐教學。
通過重構課程體系,實施“3+1”培養模式,即3年在校學習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1年在企業學習和崗位實習及做畢業設計。教學計劃均已進行了配套改革,將理論教學和校內實踐環節安排在前三年完成,最后一年在企業完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要求結合企業實際項目“真刀真槍”地做。企業學習階段重點強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訓練和形成,以及工程創新意識的培養。
2 實施校企深度合作,構建高水平工程實踐環境
開展一個貫穿、二個提供、三個參與的校企合作模式:
(1)一個貫穿:企業實踐貫穿整個四年教學。新修訂的教學計劃中,每年均有到企業進行實踐教學的環節。逐步加深學生工業化生產的概念,提高工程素質培養。
(2)二個提供:企業提供實踐教學指導,企業提供學生實踐環境。在實施畢業實踐環節中,采用學校和企業分別配備富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導師、輔助教師和現場技術指導雙導師制度,加強校企合作,建設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與國內有影響力的化纖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將校企合作貫穿到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校企雙方人才、資源以及科研各自的優勢,構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先進技術信息平臺,在人才培養、項目開發、成果推廣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校企共贏,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③
(3)三個參與: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討論和制定,參加部分課程的教學,參與校內實踐中心建設。在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的“兩出、兩進”,即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化纖企業現場學習、實習、實踐,教師走出校門深入企業進行研究和實踐;把化纖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資深人士請進學校講學,把企業先進技術、設備和生產中的問題引進學校,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和研發中心。
3 建設一支工程能力強、工程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學院為沒有工程經歷的教師創造參加工程實踐條件,制定了教師培訓和輪訓的制度,教師定期到企業參與工程實踐,積累生產一線經驗;另外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做博士后研究,培養師資隊伍的工程、技術與科研成果產業化能力;另外,大力引進有豐富工程經歷的教師,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化纖企業工程專家到學校任教或兼職,參與教學計劃制定和部分課程授課及畢業設計指導,建設了一支滿足工程人才培養要求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
4 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在實施畢業實踐環節中,學生通過在企業進行1年的在崗實習,不但增加了學生對化纖生產的感性認識,熟悉企業的管理模式、運作機制、企業文化,而且又能讓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在頂崗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獲得一些勞動收入,提高學習興趣。學校和企業分別配備富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導師、輔助教師和現場技術指導雙導師,學生結合企業化纖生產實際項目做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質量大大提高。另外,通過在崗實習,有利于更加客觀地認識社會,從而形成較為務實的就業觀與擇業觀,學生能夠更多地掌握就業信息,實現個人就業和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
5 結語
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依托專業特色優勢以及在行業中影響力,以化纖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以工程能力培養為主線,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實現校內實驗與企業生產檢驗零距離,校內工程實訓環境與工業生產環境零距離,學生進入用人企業進行工程實踐教育,實現工作環境的職業性、工作經歷的真實性和工作體驗的綜合性,實現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畢業答辯與崗位實習、簽約就業零距離,對于化纖方向“卓越計劃”順利實施、培養我國化纖工業發展所需高素質工程人才將會起到重要作用,以期為“卓越計劃”參與高校和企業提供借鑒和參考。
基金項目: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HE4009);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B01-0804)
注釋
①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② 王東旭,馬修真,李玩幽.艦船動力“卓越計劃”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96-100.
③ 韋松林,呂建根,魏毓潔.解析卓越計劃下校企合作的組織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07-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