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
摘 要 近年來,建構主義以其獨特的觀點在國內外盛行,并且已經作為一種主流思想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本文通過對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師生觀以及教學觀的分析,較為全面地闡述了建構主義理論,同時對于人們更科學、合理地理解和運用建構主義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可以為如何培養與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提供新的視野和思維空間,對我國當下課程改革具有一些參考價值。
關鍵詞 建構主義 教學 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D80 文獻標識碼:A
建構主義起源于l8世紀,哲學家維柯被認為是最先提出建構主義的。20世紀90年代后,開始在美國興盛起來,并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中。目前建構主義理論已經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主流思想,近年來,也對我國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然而,迄今為止,我國教育界對建構主義及其教育影響作出全面深刻研究的卻為數不多,多數研究成果只是對建構主義的其中一方面進行研究,并沒有對建構主義作出系統、清晰的梳理和全面、深刻的解讀。因此,難免會造成人們在教育實踐中對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的誤解和濫用,“建構主義”一詞幾乎隨處可見。
建構主義在知識觀、師生觀、學習觀和教學觀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理論認為知識是由人創造的并受他們的價值觀和文化的影響,學習是對知識的主動建構,重視學生的建構能力,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以下將對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師生觀、教學觀進行分析,對于人們更科學、合理地理解和運用建構主義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可以為如何培養與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提供新的視野和思維空間,對我國當下課程改革具有一些參考價值。
1 建構主義知識觀
建構主義者強調知識的非結構性和不確定性,知識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在具體使用中,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知識是通過主體的不斷建構而產生的,只有與他人交流、協商,才能逐步豐富知識。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本質是生成性的、主觀的、不穩定的。知識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而是人腦內部對客觀世界提供的信息材料的主觀創造,是一種主體性的存在,是動態的、開放的、自我調節的系統,是個體在出于各種目的而試圖理解所生活的社會或自然環境的過程中的認知建構或創造的過程。建構主義知識觀強調知識的開放性和主體建構性,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強調知識是個體經驗的合理化,要求學生學會個性化學習;強調知識的社會建構性,要求學生學會合作學習。①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試圖超越外部世界(物質實體的)和內部世界(心里世界、認知的、主觀的)“二元論”的方式重新看待知識。具體來講,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具有以下特點:知識的建構性;知識的社會性;知識的情境性;知識的復雜性;知識的緘默性。②
2 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具有主動建構性。學習不是從外界吸收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建構知識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建構自己的理解。③建構包括運用已有經驗來建構地理解新信息和建構記憶系統中原有的信息本身。建構主義把學習定義為主體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④強調學習者的自主能動性,學習者在學習中主動發現問題,收集、分析、整理相關資料,通過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主動豐富已有認知經驗,進行意義建構。⑤
3 建構主義師生觀
建構主義教師觀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而并非知識傳遞者。有學者認為,建構主義教師觀中,教師是:學習任務設計者;學習環境創設者;學習過程參與者;學習方法指導者;學習結果評判者。⑥也有學者從教師角色定位、角色認知和角色轉換、教師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進行論述,認為建構主義的教師觀使教師去權威,走下“圣壇”,教師的角色從前臺走向幕后,教師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任務,盡可能地充分了解學生,在處理與學生的關系時要保持自主性,建構主義的教師教育目標就是使正在成長和發展中的教師自己建立一種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及知識獲取觀。⑦還有學者從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主張以及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改革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等三方面,對國外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改革進行了分析,⑧對于我們國家的教師教育改革具有參考價值。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學生是自主反思者和自我管理者的角色,⑨要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材料,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對學習進行自我管理。學習者應該樹立積極的知識觀和學習觀,樹立主動的學習意識,培養合作學習和積極參與意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⑩建構主義否定了傳統理論的教師觀和學生觀,認為教師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蘇格拉底倡導的“助產士”,在確定的經驗領域里,在意義建構上給予學生支持,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根據自身經驗,主動去建構知識,通過教師的指導、與他人協作,來建構對知識新的理解,達到學習的目的。
4 建構主義教學觀
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其首創精神,重視教學中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作用,提倡協作學習和交互式教學。學習者面對新事物時,主動以自己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去建構知識。 教學既是傳授知識、調動學生注意和動機的過程,也是傳授生成學習、激發學生學會生成的過程。促進意義建構有三種教學方法:隨即通達教學、支架式教學和拋錨式教學。 建構主義教學觀區別于其他教學觀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五點:首先,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要關注學生的“學”。其次,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師并非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進行意義建構,注重學生的主體主用。第三,建構主義教學觀倡導教學要結合實際的情境,教師要創設相關的學習情境。第四,建構主義教學觀注重學生的協作學習。結構不良領域的學習適合用師徒式傳授法,而在學習良性結構知識時應該強調生生間的討論,相互學習。第五,建構主義教學觀注重學習環境的設計。
5 小結
目前,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時興的觀點在國內得到推廣。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師生觀和教學觀有一定的先進性,對于教學實踐甚至是教育改革都會產生影響。比如建構主義的師生觀,在當前提倡尊重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學生主動性的形勢下,是非常有幫助的。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也為當前的教學實踐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但是,建構主義并非完美。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太絕對,有些知識是可以傳遞的,比如,一些已經被證明了的原理可以直接傳遞給學生。而且建構主義的教學觀提倡學生自學或者協作學習,對于非良構知識來說,是有困難的,還應該采取教授型教學。引用某學者的話,“有多少研究建構主義的人,就有多少建構主義,如果我們不加區分,不分場合,機械運用,肯定會不倫不類”。 對待建構主義,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態度去看待。既看到其先進的部分,也要意識到它的局限性,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合理批判吸收,理性地去思考,同時必須警惕主觀唯心主義傾向,真正地去建構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發揮建構主義的作用,也才是學習之道。
注釋
① 陳夢稀,譚敬德.建構主義知識觀視野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4).
② 楊紅梅.試析建構主義知識觀及對教育的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
③ 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④ 劉長青,杜鳳秋.傳統學習觀與建構主義學習觀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2007(17).
⑤ 楊玉春,溫勇.建構主義教學觀及其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影響[J].當代教育科學,2006(20).
⑥ 關宏.探析建構主義教學觀視閾下的教師角色[J].繼續教育研究,2008(11).
⑦ 張桂春.簡論建構主義教師觀[J].教育科學,2006.22(1).
⑧ 張奎明.國外建構主義教師教育改革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7(2).
⑨ 楊玉春,溫勇.建構主義教學觀及其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影響[J].當代教育科學,2006(20).
謝徐萍.師生心理的充分融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關宏.探析建構主義教學觀視閾下的教師角色[J].繼續教育研究,2008(11).
魏祥遷,朱紅.論建構主義教學觀與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4(8).
唐卓.建構主義辨析[J].教育科學論壇,200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