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碧超 謝晴
【摘 要】現今社會下,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職業,警察的角色認同卻出現了危機。文章提出了提高警察角色認同的四條對策:樹立從優代警理念;構建和諧工作環境;塑造良好警察形象;加強個體人文關懷。
【關鍵詞】警察;角色認同;對策
一、提高警察角色認同的意義
警察,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角色,《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將人民警察的任務明確定義為“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作為法律的執行者和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警察涉及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法面面。從戶籍、國籍、出入境的管理到交通事故的處置,從違法犯罪行為的遏止到社會治安的防范,很難想象缺少警察這一職業后,我們的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警察這一職業卻遇到了許多困境。一是警察自身玩忽職守、違法亂紀現象頻發。例如2013年8月18日,在安徽省蚌埠市的一家超市內,超市女員工在兩名警察在場的情況下遭歹徒連捅10多刀身亡;又例如2013年9月26日,原廣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二是警察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堪憂,主要表現在工作壓力大,心理問題多,職業倦怠嚴重等。有調查顯示,近70%的基層民警認為自己的壓力比較大,80%左右的基層民警感覺到了職業倦怠。事實上,每年因為心理問題自殺的警察不在少數,例如2011年11月12日,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因抑郁癥跳樓身亡。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一系列問題正反映了當今時代背景下警察自身的角色認同危機。角色認同指的是個體對其所承擔的角色身份進行認知、體驗以及采取與角色一致的行為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組合起來就變成了整體的自我。有關研究表明,如果角色認同出現危機,個體就會出現心理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職業勝任力降低、心理幸福感下降、自尊減弱、負面情緒增加等等。
因此,從維持社會穩定、維護警察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研究警察角色認同意義重大。
二、提高警察角色認同的對策
(一)樹立從優待警理念。提高警察對自身的角色認同,公安機關首先應該樹立起從優待警的理念。作為人民警察,尤其是基層民警,他們的待遇、保障等與他們的工作強度和危險性遠遠不成正比,晉升渠道狹窄,身心壓力巨大。有人總結出了基層民警的六大怕:一怕值班電話鈴聲響;二怕出警身心受傷害;三怕群眾上報不滿意;四怕上面督查找麻煩;五怕月底任務完不成;六怕老婆孩子跟人走。
社會的發展,人是決定性的因素。同樣,要想促進公安事業,政府也必須保證人民警察的基本權益。現階段的公安隊伍建設不是嚴得不足,而恰恰是優得不夠。作為公安機關,應該牢牢樹立起從優待警的理念,普及并落實,真正去解決公安民警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樹立從優待警理念,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從優待警要重在落實。從優待警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要切實建立起健全的人民警察保障制度,讓他們安于工作、樂于工作。二,從優待警要面向全體警察,甚至是向一線傾斜。從優待警要全方位、全方面,甚至還應該有所側重,重向基層民警、一線民警。
(二)構建和諧工作環境。提高警察的角色認同,還應該注重工作環境的建設。這里的工作環境包括了工資待遇、工作氛圍和安全保障。
一是要提高人民警察工資待遇。人民警察的工資待遇過低,與工作強度遠遠不成正比。就拿派出所民警為例,一周7天工作日,輪到值班時必須24小時在崗。每年都有工作指標,完成不了便會扣發各種獎金。
二是要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各公安部門在維持嚴肅的工作秩序的同時,也應該構建和諧的單位文化,關注職工的業余生活。如,注重單位硬件環境的維護和更新,定期開展職工娛樂活動等等。
三是要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有資料顯示,人民警察是繼礦工、戰地記者后死亡率第三高的職業。公安部門應該注意民警的安全保障,從制度上和硬件上不斷完善,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三)塑造良好警察形象。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也是提高警察角色認同的重要舉措。所謂警察形象,是指公眾對警察這一職業的直接表象、行為特征和工作風格,經過整合后所形成的總體印象和普遍評價。具體反映為警察職業在公眾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要想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除了傳統的從嚴治警、熱情服務外,我們還要加強警察公共關系的建設。首先是營造集體公關的氛圍。每位警察都是警察形象的代表。不論其所處的地位、分工如何,其所作所為均代表一定側面的職業形象。二是要構建現代化的警察形象展示平臺。通過警營開放日、警方網站、現場辦公、警民懇談以及正面輿論報道,多層次、多角度地關注警察、宣傳警察,促進警察和群眾的雙向溝通與交流。
(四)加強個體人文關懷。提高警察的角色認同,加強個體人文關懷也很重要。在強調“以人為本”和“和諧幸福”的今天,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也理應得到重視。據統計,每年人民警察的自殺率都居高不下,各類心理惡性事件更是頻發。關注警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目前,公安機關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關注警察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在各級公安機構選擇性地構建心理咨詢室,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二是加強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開展各類心理講座,傳授情緒控制、壓力調控等方法;三是定期進行民警心理健康大調查,并開展各類團體輔導和危機事件輔導。
參考文獻
[1] 皮華英.警察職業倦怠的現狀、原因與對策[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8(4).
[2] 鄒長華,劉曉林.監獄警察職業倦怠和社會支持人格特點關系的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10,12(1).
基金項目:湖南警察學院院級科研課題《關于警察角色認同的質性研究——以湖南省公安民警為例》(2012YB12)。
作者簡介:付碧超,湖南警察學院教師,學生二大隊大隊長;謝晴,湖南警察學院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