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摘 要:教育寄托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未來的希望,學校則是這個歷史使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是育人的搖籃,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這一亙古不變的美譽彰顯著學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生 突發事件 防范工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b)-0189-01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轉型,社會對教育的高度期望,網絡信息的春意正濃,家長對教育功能的過度理想化,使得這一培植育人的過程更顯得乏力。尤其是近年來,學生在校突發事件多次發生,為學校如何防范突發事件敲響了警鐘,為社會共同構筑和諧校園提出了新的思考,青少年教育不再是學校單方面行為,需要國家、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特別是規范校園管理、完善校園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暢通學校與家長溝通渠道等方面要做著實工作,這樣才能使學生思想健康成長,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合理定位個人目標,增強學生意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減少或者杜絕學生在校突發事件的發生,這才是我們思考的焦點。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做好工作。
1 提高認識,加大宣傳,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文化氛圍
一個人的思想指導著他的行為,思想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對其個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一切都將與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教育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學生是學校的主體,總的來看,學校突發事件都是圍繞學生發生的,加大對校園突發事件的防范力度,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校要提高認識。學校提高對防范突發事件的認識,不要心存僥幸,得過且過,要擴大宣傳,動員全體師生謹慎對待,增強責任意識,把保障學生安全,履行學校監管職責作為校園管理的首要任務。
(2)教師要提高認識。作為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有著更多地機會去接觸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學生,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信息能直接獲得,從而可以正確引導,有效防范。
(3)家長要提高認識。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老師的職責所在,家長更應該擔負起孩子在校園以外的培育監管工作,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思想引導、生活把控,確保孩子的生活、學習在家長的可控范圍之內。
2 注重舉措,加強防范,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建良好校園環境
學校是孩子學習知識、健全人格、形成良好意志品質的地方,規范有序的管理,濃厚的讀書氛圍,安全可靠的環境不僅是學校的辦學目標,更是社會的期待。做好這一切,就要從實際出發。
(1)加強制度建設。學校要建立完善防范突發事件的制度,將制度落實在學校管理之中,讓師生在約束中學習,在約束中成長,在制度的紅線內共同促進。在突發事件的處置中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2)完善防范體系建設。構建從學校—— 班級—— (老師、家長)—— 學生干部—— 學生的校園突發事件防范體系,形成網格化管理,定期匯總各班學生學習、思想、生活等方面情況,為引導教育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質培育提供基礎數據,奠定良好基礎。
(3)加強正面引導。通過校園板報、廣播、班隊會等形式,積極進行好人好事、學習先進、品德優秀、敬老愛幼、勤奮刻苦等正面的典型事例的宣傳報道,發揮典型教育引導作用,起到樹立一個典型引導教育一片的效果。
(4)發揮教師心理輔導員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恪盡職守,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關心備至、呵護有加,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馨;不僅要身體力行,起到典范,為學生做好表率,還要與學生交心把脈,了解學生心聲,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不僅要填補學生知識上的欠缺,更要在健全學生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個人價值觀方面逐步引導。
(5)開展“趕、幫、帶”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通過“點對點、一對一、手拉手、結對子”等方式,發揮品學兼優的學生的“趕幫帶”作用,以好幫差、先進帶后進,重點是防范學生思想上出現偏頗,讓大家彼此監督,相互了解,共同促進。
3 齊抓共管,形成長效,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構建良好社會環境
有效的防范機制,不應該僅僅體現在校園,應該是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防止青少年學生把校園以外的壞習慣、壞思想、壞行為帶入到校園之中,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作為全社會的職責,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納入公眾的監督之中,這就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對青少年不該出入的網吧、游戲廳、酒吧、舞廳等場所,加大監管力度,防止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在青少年身上染生蔓延,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