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穎
摘 要:當地群眾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就是鄉鎮文化站,也叫做當地鄉鎮文化站,該文根據實際情況表明了鄉鎮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并對目前鄉鎮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其基本狀況,與此同時各級政府給予的支持和關注也主要體現在人才以及資金這兩方面上。
關鍵詞:鄉鎮文化建設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78-02
現如今我們要深刻的認識到鄉鎮文化站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也要看到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問題的原因,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并實施。
1 鄉鎮文化站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文化基本設施簡陋,活動不經常
鄉鎮文化基本設施建設大多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現象,這與領導重視的程度不同、各地的地理環境以及經濟條件等都是息息相關的,出現這些現象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是很少有農民群眾有興趣以及時間到文化站進行活動,這是因為大多數鄉鎮的文化站與集鎮的距離相對較遠;文化站工程建設很難立項,這是因為大多數政府對文化建設投入的都很少;還有一些已經建成的文化站只是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才會開展一系列的活動。
1.2 文化干部素質不高,專業技術不精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文化崗位工作的人員大多是不懂文化專業技術的人員,而在鄉鎮文化站中懂文化專業技術的人才卻較少 ,現如今在農村鄉鎮文化站工作的專職干部大多數年齡偏大、業務能力較差、職稱偏低、學歷也不高。由于大多數人員沒有較高的素質,工作的水平一般,因此無法從事較有難度的工作,更談不上精確與專業。而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體現在鄉鎮事業機構的改革中,他們擅自降低了門檻,導致在文化單位從業人員的人員達不到稱職的標準。
1.3 經費投入存在短缺,發展受到限制
現如今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創新以及發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而導致農村文化滑坡的原因有很多,并且這些現狀會長期的存在著。文化站所需要的一切經費都是由財政全額撥付的,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而造成文化站活動難以正常開展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經費短缺,一些鄉鎮要正常的撥付文化站人員工資,同時還要撥付小型活動費、報刊費等;一些地方甚至沒有履行上級配發文化器材的使用要求;還有些鄉鎮由于疏于管理,即便擁有一些文化設施及場地,但卻使大量的文化器材受到破損與毀壞。
2 造成鄉鎮文化站建設滯后的主要原因
2.1 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鄉鎮群眾的文化工作雖然很重要,但鄉鎮領導不重視鄉鎮機構的改革,由于各鄉鎮的文化站不歸縣文化局直接管理,領導們往往反復的推拖,沒有具體明確的考核標準,認為文化站的建設工作可有可無。而基層的一級政權機構就是鄉鎮政府,它包括了其人、財、權和物以及事等管理工作,這些都是領導者的重點工作、文化工作以及政績工程等,工作頭緒較繁瑣,中心工作較多且工作的量廣大,但往往這些工作的好壞都是一票否決的,例如經濟建設、社會治安、計劃生育以及安全生產等工作,政府重視的力度要進一步的加強,使這些實際做起次要而工作忙起來可以不要的狀況大大的減少。
2.2 文化建設投入不足
2.2.1 人力投入不均衡
當前直接阻礙文化活動正常開展的因素有很多,有的鄉鎮部門由于受事業人員的編制限定,很多文化員都要兼任鄉鎮的很多其他工作,甚至有部分鄉鎮部門至今還沒有專職的文化員,因此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開展文化工作。
2.2.2 經費投入不足
近年來,對于文化建設的投入總量雖然有所增加,但對于文化事業的投入與其他投入相比,其所占比例還是比較低的,文化活動的開展由于經費的制約,導致文化基礎設施并不完善,而目前鄉鎮財政大多數處于緊張狀態且經費有限,沒有足夠的資金,也沒有充足的物品,僅能保證少許的活動經費,為人民提供的文化服務總量較少、公共文化的產品質量也不高,更難提起文化設施的建設以及投入,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因此受到一定的制約。與此同時工作人員認為文化站工作產出的都是精神文化的無形資產,而投入的大多是有形資產、人力以及物力,而無論怎樣都是消耗金錢和資金的賠本買賣。而這種思想漸漸的流入到群眾之中。
3 體制機制不健全
3.1 用人機制制約文化隊伍建設
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鄉鎮上其他人員的地位和待遇都比鄉鎮文化專干要好很多。因此文化專干有的寧愿改行,大都不會安心工作,更不愿意再從事文化的工作。縣里的文化部門對文化站管理也是不知所措,文化站工作下放到鄉鎮管理后,鄉鎮就存在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樣管的現象,甚至一些鄉鎮文化站的對于上級文化部門并不知情,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懂行的技術人才很難進入,另一方面就是鄉鎮文化站的人員不足。
3.2 管理體制缺失
在鄉鎮機構改革后,并沒有對業務工作開展的好壞設定一個具體的評判標準,鄉鎮對文化干部實行分塊管理,鄉鎮文化員的工資發放、人事變動以及日常事務都由鄉鎮部門直接管理,而對于文化員工作目標考核的實施細則,文化局并沒有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制度,這樣就降低了縣級文化主管部門對鄉鎮文化站的管理職能,而作為基層文化工作站不能夠有效的進行管理及監督工作,其業務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3 文化站職能職責不明確、培訓機制不健全
在當今形勢下,能夠提高文化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就是對鄉鎮文化專干進行有效的業務知識培訓。近年來由于各業務主管部門培訓機制不到位,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文化專干隊伍變化大,便放松了對鄉鎮文化專干的知識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鄉鎮文化專干業務水平的提高。因而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相比,我們的鄉鎮文化活動方式缺乏新意,過于簡單,形成一定的落差,與此同時,由于管理上的缺失,日常的文化建設職能越來越難以發揮出有力作用,使得一大部分鄉鎮文化專干任務不分明、難以恪盡職守。endprint
4 鄉鎮文化站的建設與發展對策
4.1 充分認識農村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被重點強調,要求全黨要充分的認識文化建設的緊迫性以及重要性,并將文化建設的內容寫入了黨的指導思想中,并從社會主義的民族振興以及興旺發達的角度出發,以此來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昌盛,我黨推動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手段就是文化工作,它也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充分的體現出黨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重視,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基層的文化建設。
4.2 著力抓好鄉鎮文化站建設發展規劃
第一,把握好原有的文化設施,穩定的落實并拓寬思路并準備更新改造。第二,要制定出符合農村實際的、具有文化特征的發展目標,合理設定位置,并從文化經費、文化陣地以及文化隊伍這三個等方面進行考慮。第三,要努力規范農村文化市場的秩序,并有效的發揮鄉鎮政府的作用。第四,要積極開展群眾的文化活動,并讓農民群眾在活動中體驗到快樂。第五,要重新配置一批功能完善的文化活動設施。
4.3 大力加強鄉鎮文化隊伍建設
第一,要加強文藝骨干的專業技能,經常到農村去創作戲劇并開展文藝演出活動,同時對農村文化藝人的培訓力度也要加大。第二,要努力培養一專多能的行家并掌握各種文化的專業知識,對于新形勢的農村文化發展也要不斷的適應,同時也要抓好干部的自身文化建設。第三,選配具有較高專業文化水平的人員,熱愛文化事業的人士進入到鄉鎮文化站,并且明確文化干部的準入制度和規則。
4.4 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我們要使廣大農民群眾接受到先進文化思想的感染和教育,充分的利用文化站的文化教育功能,以積極向上的文學藝術形象和抽象的思維方式將社會主義的人生觀完全的展現出來。同時還要積極的將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起來,為了使活動更有吸引力,開展得更生動以及防止活動單一化,在整個活動的形式上就要提倡多樣化,對于活動內容,要通過各種文藝宣傳的手段,將公民道德教育與黨的中心工作相結合,并且將普及文化科學知識聯系起來。
4.5 加大鄉鎮文化建設的投入
為了使鄉鎮文化站的工作逐步趨向多樣化、經常化、制度化以及規范化,我們就要建議各級領導提高對鄉鎮文化的認知度,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保證就是經費,因此在加大投入鄉鎮文化站建設的同時也要將社會的力量吸引進來,也要積極的將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杜絕了單純追求 GDP增長的思想。
5 結語
通過該文讓我們了解到在堅持社會主義發展的同時也要努力把鄉鎮文化站建設的更好,我們要以政府為主導、群眾為主體,發揚改革的精神以及踏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把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這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同時我們也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的相信群眾的力量,并且要有與時俱進的態度來建立讓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放心、滿意的文化站。
參考文獻
[1] 湯忠民.淺談鄉鎮文化站建設的問題及其對策[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