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敦圖雅
摘 要:漢語是蒙語授課學校的第二外語,學生母語蒙古語與漢語,無論是語系還是語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一點也是影響漢語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提高蒙語授課學校漢語教學質量談了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漢語教學;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母語
1 改進教學方法
實施新課改,對于每一個學校、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次新的挑戰和機遇,它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課程改革初始,漢語教學使用的教材還是義務教育教材,教育方法還是目標教學,課改對于漢語教師來說好比一堵墻,成為一種障礙。但隨著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教材的研究,特別是新課改理念融合于課堂教學之后,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激發,他們開始大膽質疑,提出問題。課程改革像一陣春雷給傳統的漢語教學帶來了切膚入骨的陣痛,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開心,學得過癮。
在實施漢語課改的過程中,漢語教師通過觀看漢語課改教學范例、觀摩漢族語文課堂教學,反復研究新教材,比較新舊教材的差異,解決漢語課改教材的困惑。在日常課堂教學評議中,堅持反思教學得失,改進教學措施,通過思維碰撞,產生新的思想和新的認識。由于新課改是理論與實踐并進的過程,漢語新課程的實施,一方面會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學習習慣有所改變,學習積極性更高,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就有了改變,也會使教師感到輕松、快樂,課堂自然而然的就空前熱烈。一時間,新課改成了教師們談論的熱門話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調動了師生以及家長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在漢語課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重在啟發,貴在引導,妙在點撥,巧在如何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學習方法。為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處于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要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去體驗,使他們勇于創新,敢于實踐。
2 轉變學習的方式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型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減輕思想壓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課改注重學生的感情、態度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漢語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發言,要注重“分小組進行學習討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探究欲;要通過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旁邊仔細傾聽糾正和指導;要重視評價的激勵作用,對學生的良好表現及時加以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重新拾回信心。只有學之有法,才能學之有效,學之有情有趣。在漢語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己去開啟知識資源庫的大門,教會他們如何利用這個資源,為下一步的學習找到鑰匙;要通過利用已掌握的方法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因此要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有情有趣的課堂活動中激發好奇之心。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和諧、自然、大方的氛圍中,通過學中玩,玩中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當今的社會越來越向信息化社會邁進,大眾傳媒、國際互聯網絡等各種信息渠道每天都在提供大量的信息,學生簡直置身于一個信息的海洋里。漢語教學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讓他們多觀看一些漢語資料,多從電腦網絡上獲取知識。要激發他們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和愿望,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為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漢語課的教學質量,為事實雙語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3 體現漢語特點
在蒙語授課學校教學中應將漢語的工具性擺在第一位,要特別重視漢語文字的實用和實現性。在口語交際,識字,閱讀,作文和應用學習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過程中,都應以培養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作為基本目標。制定課程的目標內容和要求,必須考慮學生的漢語基礎,生活環境和文化差異等因素。應盡量做到用漢語說、讀、寫互相配合。應該重視漢語實踐,充分利用課內外的資源,鼓勵學生更多的接觸語言材料。
4 處理好與母語的關系
漢語教學為雙語教學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地基。漢語教學為主的雙語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入門。雙語教學過程中漢語是主要學習內容,但是對于民族學生來說他們需要借助母語,才能開始新的語言學習針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漢語教學,幫助他們盡快理解意思進入其他學科學習,只有將漢語很好的掌握,可以避免以后因為不懂漢語所產生的恐懼感和習得無助感。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只要堅持重視和營造一種自然,寬松的學漢語及交流環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漢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學好漢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各種活動,堅持在活動中學漢語,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聽、讀能力一定有所提高,一定能更好的服務于其他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