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君化
摘 要:和諧美好的師生關系,是老師傳授知識、道理、表達理念、人性的基礎,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基石。本文針對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從真誠、尊重、理解、接納、示范等方面,談談如何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師生關系;建構;以人為本
師生關系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在理智、情感和行為諸方面進行的動態人際交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傳授知識、道理、實施引導的基礎,是老師的教學理念、人性的表達效果的關鍵,是學生的全方面成長,發展的基石。構建彼此尊重、彼此接納、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真誠相處美好的和諧關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真誠、尊重、理解、接納、示范等方面來談談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 影響和諧師生關系主要因素
本人曾經參與就徐州及周邊城市的高職院校的一次問卷調查,其中一項是針對全日制高職教師 “您在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統計結果有26.13%的教師認為師生關系是高職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同時針對高職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情況滿意度調查顯示,48.97%的學生選擇對教師的教學情況是滿意,42%的學生選擇的是基本滿意,19.03%的學生是不滿意甚至是很不滿意。概括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1 彼此間的不平等引起的關系緊張
“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影響,有些老師往往帶有著專業的面具和個人的面具,放不下架子。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沉重壓力下,有些教師關注焦點在班級優秀的學生身上,甚至也被戲稱為二八現象,教師的80%關注放在20%的學生身上。也有的老師把自己的喜好隨意帶進師生關系中,對自己喜歡的學生偏袒,不喜歡的學生忽視。這樣的不平等對待,是無法構建和諧融洽的關系。
1.2 高職教師的自身素質不足
一些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不足。有的教師在管理、溝通上缺乏藝術,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評代替教育的做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得他們的行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并造成學生的封閉心理或逆反心理。也有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工作量,只要上夠課時,對同學缺少積極關注,甚至課堂學生逃課、玩手機游戲、睡覺,只要不說話,不影響別人,就視而不見。
1.3 要求期待過高
信息時代給學生的求知拓寬了廣闊的空間,如果老師還在原地吃老本,教學沒思想,育人缺理念,這樣的老師在如今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曾看過大一的學生在新生入學時對老師提出的就希望:“真誠寫在臉上,權威把在手中,答案放在網上,美麗穿在身上”。而現在入學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居多,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有些機會被社會被家長剝奪了,缺乏一些機會鍛煉,有許多這個年齡該能夠獨立承擔的事情,該具有的知識缺乏,往往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讓老師往往也很無奈。雙方的要求期待有差距,是在和諧關系構建中也有一定的阻礙。
1.4 教學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現在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無法得到落實,使得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潛能被忽視了,也造成師生關系的疏遠。
2 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高職院校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塑造健全學生人格的保障。本文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來談談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2.1 以真誠為基石
在師生良好關系構建中,真誠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真誠意味著老師不是高高在上,不把自己放在專業的面具或者個人的面具里。以真實的我,真誠的我角色來對待學生。表里如一,真實可信可親。老師的真誠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如何真誠的開放自己,坦然地表露或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并能更好的認識真實的自我。真誠可以為師生關系的和諧相處營造安全、自由的氛圍,使得學生感到可以在老師面前無拘無束的敞開心扉,袒露內心的真實世界,坦陳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甚至生活中的困惑、難題,包括軟弱、過錯、負面的情緒、成長經歷中的痛苦、隱私等等,同時能感受到被老師接納和信任,促進學生更好的進步。
老師的真誠要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不能脫離事實基礎,不知為不知,知之為知之,不能不懂裝懂。老師在表達真誠的時候,要適可而止,真誠不等于完全的說實話。真誠也不易過度。表達真誠要注意環境的變化,表達真誠的方式是多樣的,言語、目光、語調、聲音、身體姿態等等都能夠流露出真誠來。
2.2 用尊重為核心
高職的學生年齡正處于生理發育已趨向成熟,而心智發育較為遲緩階段,這個階段非常需要得到尊重。來自老師的尊重,可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潛能,使之感覺充滿了力量和盼望。老師要學會充分表達的尊重。
1)老師表達的尊重首先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學生。每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業成績、興趣愛好、特長、性格特征、成長經歷以及家庭情況、社會環境等等.都不相同。這些差異就決定了他們在做同一件事情.面對相同的情形時.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作為教師.我們既要接納其積極光明、正確的一面,也要接納其灰暗、錯誤的一面。對于招人喜歡、贊同的一面,我們要接納:招人厭惡、討厭的一面,總之要接納學生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
2)尊重意味著平等。盡管在社會的職業要求老師的角色為引導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的角色。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功用,就如同人的一個器官在人體中的作用一樣。手有手的功用,腦有腦的功能,嘴巴再會說也無法取代耳朵聽,只有彼此搭配合宜,共同連接于身體,靠著身體支撐,各自按照自己的位置,發揮功用。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因為有了學生才成就了老師的職業。
3)尊重要有禮貌。在校規、學生守則中要求學生要對教師有禮貌,而教師對于學生的禮貌卻沒有相應的規范,甚至被漠視。而老師的熱情和禮貌,是師生和諧關系很重要的。老師的禮貌使得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可以促使學生更加信任老師,尊重老師,也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和自我意識,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4)要信任學生。師生之間建立信任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信任是尊重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做到信任,才能真正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其從內部發生質變,這是教育的真諦,但這一切都應該以信任為前提。
5)要保護學生的隱私隱私顧名思義就是指隱蔽、不公開的私事,任何人都有隱私,高職學生這個年齡尤其關注個人形象,注重個人的隱私,作為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就必須保護他們的隱私。
2.3 讓共情為支撐
教師能夠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放下自己的主觀標準,認同學生的感受和認識,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和體察學生。可以很好的把握學生的內在需求,以便于滿足;對于學生來說,獲得理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支持和力量,學生覺得老師是理解自己的,接納自己的,老師和學生間的關系就會越來越良好。也更利于學生更深入全面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全面成長自我。否則的話,學生會感覺到對老師的失望,甚至覺得老師無意間會傷害自己,師生之間有一堵墻的感覺。所以在表達共情時候,老師要注意在表達共情是不能一視同仁,因學生因事情而異,不要有空洞的說教,不要有虛假的保證,不能簡單對一個學生評定。
參考文獻
[1]邱秀芳.高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教育探索.2012(01)
[2]崔寶芝,杜全喜.高職院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應具備的基本理念
[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高校教育研究.2009(02)
[3]彭漢慶.對高職學生思想現狀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1(06).
[4]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民族出版社.20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