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韋松
【摘 要】批改學生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師教學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批全改”時代,數學教師習慣于用“√”、“×”兩種符號來批改作業,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我把批改作業的符號多樣化,如用“☆”、“△”等,以此提高效率。
【關鍵字】數學作業;批改
我們做老師的,都知道作業對于教學的輔助作用,作業是復習鞏固新知識、強化技能、培養和發展理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對作業的批改,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其主體能動性。那么,如何去做好這一步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此,僅談談我在批改數學作業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用多樣化的符號,來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在“全批全改”時代,數學教師習慣于用“√”、“×”兩種符號來批改作業,結果往往事倍功半。站在今天課改的角度上看,這也是遠遠不夠的,這種方式既束縛了教改的手腳,又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以往這兩種符號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評價結果呆板、片面,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潛力。為此,我把批改作業的符號多樣化。比如:用“☆”來肯定學生在某一道題的解法上的新穎獨到;用“△”來表示學生在解題思路上的正確,但是在書面表達或者計算上還存在一點小問題;用“?”指出學生在審題中沒有審清的地方;用加“?”來表示學生在計算中的失誤,等等,堅決不用“×”來全盤否定。有這樣活潑多樣化的符號,學生現在也勇于解答難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也折射出老師的人文關懷,增強批改的指示性。我一直堅持這樣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推開傳統的等級,以分項評價策略來充分挖掘學生各方面的優點
過去,也曾利用過“優”、“良”、“合格”、“不合格”幾個等級來評價學生,但還不夠完整。一篇好的作業是多項指標的綜合體現,不能片面地注重解答過程正確與否,這樣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批改學生作業時,我以解題思路的合理性、運算結果的準確性以及書寫情況的規范性來作為衡量標準,對作業質量進行多方評定,好的一定指出,不好的也委宛批出,一切為了調動學生解答作業的積極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業,我采取分項評價的批改策略給學生作業一個公證、客觀、全面的評價。在借鑒英文的方法上,分為A、B、C三項,用“A”代表“雙基”評價,看解題過程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結果是否正確;“B”代表書面評價,看所用文字、符號、圖形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整潔,格式是否規范;“C”代表創新評價,看解題思路和表達方式是否具有新穎性,有無獨創性。在評價作業時從A、B、C三項來分開打,當然相同的分項也可以合并,如學生作業的最高評價就可以是“ABC”,批改方式靈活多變。
三、用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評語來批閱數學作業
語曰:“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里。”只要是來自于老師的,不管是一句贊美的話,還是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則善意的批評,學生閱讀后,都會充滿信心,激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讓評語走上學生的數學作業本,還要讓教師的話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靈,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從內心深處贊賞、欣賞每一位學生,使每個學生把作業當作與教師交流的機會,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與成功感,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和鼓勵。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批改數學作業的機會和學生溝通,在學生的作業本上適當地寫下簡潔、靈活、富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評語,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批改數學作業時,當有學生出現審題、計算等錯誤時,教師及時地給予指出存在的問題,指出其錯誤之處,并在旁邊寫上適當的評語,比如:“找好關系,是解答的基礎”,“思路不錯,但計算還有問題”,“解題完全正確,但要注意解題格式”等等。這些評語不僅可幫助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找到了錯在哪里,而且知道錯在哪、如何改,從而達到了鞏固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不僅要留意學生解題的正誤,而且要注重挖掘學生解題的智力因素,應適時以精妙之語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啟發學生拓寬思路、尋求新的方法。如,有多種解法的題而學生只采用了一種方法,對此,教師可以寫上:可以嘗試另一種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可以與眾不同嗎?你還有高招嗎?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下次遇到難題時,他才會高興地迎難而上,大膽地去想去做,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最后,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作業最后可寫上客觀的激勵性評語,以激發學生奮進。例如:字寫得好,作業正確率高,解題最有創意的作業,very good!等等。對于這些陌生而新鮮的評語,學生充滿了興趣,自然地會喜歡上學習數學。當然,評語本身要簡潔、明了、自然、親切、實事求是、富有啟發性,這樣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數學作業批改中,使用多樣化的評語,可以彌補“對”、“錯”判斷方法的不足,還能從學生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評價學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更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認為數學老師也應該要運用各種方式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改變以往那種單一的批改形式,通過老師對作業的批改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這樣做,不僅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對老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贛榆縣墩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