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蕾
(云南財經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1)
試論加強大學生層面的統戰工作及輔導員在統戰工作中的作用
曾蕾
(云南財經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1)
加強高校統戰工作創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統戰工作的關鍵對象。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和諧校園建設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強青年大學生層面的高校統戰工作,加大輔導員在統戰工作中的作用對統戰文化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的作用。
統戰工作 青年大學生 輔導員
(一)加強青年大學生層面高校統戰工作,是黨的統一戰線思想的內在要求。
長期以來,高校統戰工作對象主要集中在教職員工中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知識分子、留學歸國人員、海外僑胞及其眷屬、少數民族知識分子等,作為高校主體的青年大學生涉及較少。
青年大學生思想先進,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建設和諧校園中起到關鍵作用。隨著少數民族青年學生、有宗教背景的青年學生、港澳臺及海外僑胞青年學生逐漸增多,成為我國社會中的一股力量,將其納入愛國統一戰線,引導其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樹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關系到高校校園的安全穩定,關系到民族團結和民族地區的穩定,關系到國際環境的安全穩定,最終關系到國家的安全穩定[1]。
(二)加強青年大學生層面高校統戰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輔助手段。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發展,各種思想和社會思潮紛紛粉墨登場,給青年大學生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和思想沖擊,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更多元化、復雜化。從青年大學生層面開展高校統戰工作,把有宗教背景的青年學生、少數民族青年學生、港澳臺及海外僑胞青年學生納入統一戰線,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展觀,有利于幫助解決其思想教育中有關宗教信仰、民族差異、黨派區別等難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輔助手段[2]。
(三)高校統戰文化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統一戰線的教職工分布在學校的各個領域,長期奮斗在高校教學、科研第一線,其思想和行為中承載的文化因素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也是影響校園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3]。
堅持和發揚多黨合作的光榮傳統,多黨合作文化已經成為民主黨派和高校黨委合作共事的高強度“黏合劑”[4]。民主黨派和無黨派的教職工積極參政議政,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服務校園文化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廣大歸國僑眷、歸國留學人員對祖國、家鄉和學校具有高度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是學校精神的豐富者和實踐者,更是學校學術文化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師生和睦共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氛圍,是統戰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積極促進作用的生動體驗。
(一)港澳臺大學生。
到大陸求學的港澳臺僑學生學有所成后一般會選擇回到生源地,他們會成為香港、澳門、臺灣及其他華僑分布地區社會發展的未來棟梁。做好這一群體的統戰工作,將直接影響港澳臺胞和僑胞對祖國的認同感、情感趨向甚至是政治趨向。港澳臺的大學生普遍具有如下特點:和大陸同源的文化和語言使其對祖國有一定的認同感;懷抱對祖國偉大復興的美好愿望,同時有親身體驗祖國豐富文化、生活,親眼見證祖國發展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和大陸學生生活習慣不同,教育系統差異等問題導致他們的學習接受能力相對較差[5]。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云南更是一個具有26個少數民族的省份。少數民族同學在云南的高校中數量不少,這些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民族習慣、民族特色各不相同。從思想上團結他們,做好他們的統戰工作,能幫助這些學生畢業后更好地為家鄉的穩定繁榮貢獻力量。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具有如下特點:在飲食、生活等方面習慣適應性較差,心理狀況較復雜,接受文化差異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地區情況和招生政策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
(三)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
我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都在中國有為數不少的信徒,某些家庭的宗教信仰根深蒂固。在這種情況下,某些大學生可能會受家庭的影響,容易接受某一宗教的教義或者有宗教信仰。這些學生,有的在接受現代教育后能夠擺脫宗教的影響,乃至在政治上產生強烈的追求,立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有的學生選擇尊重家庭信仰,成為無黨派人士。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在選聘時要求具有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特點,同時和學生接觸多,是對青年大學生開展統戰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容易受時代大背景、家庭環境、地域環境和學生主觀因素的影響。要做好新時期大學生的統戰工作,就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運用新興媒體創新高校統戰工作。
新媒體是指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微博、微信、觸摸媒體等。
目前,全國各高校基本上已經建立自己的網上窗口,及時發布各種統戰資訊和動態,通過建立網上平臺、統戰工作QQ群、電子郵件系統等,積極探索網上輿情監管和網絡輿論引導工作,在運用新媒體開展統戰工作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但是這些工作的開展主要是針對高校的教職工,能夠反饋到學生層面,并被學生層面有效接受的形式還不多。
新時期的統戰工作要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變得生動活潑,增強統戰工作的吸引力和統一戰線的凝聚力,這就要求我們創新工作手段和模式。
輔導員的工作要求輔導員注重運用各種新的工作載體,特別是網絡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徑。要面向青年大學生做好統戰工作,可以利用輔導員和學生接觸多的特點,以輔導員的個人名義開設微博、博客、微信等,將宣傳統戰工作觸角延伸到個人。同時,對輔導員開展專門的培訓,組織一支業務能力強,思想政治修養過硬的網絡管理隊伍,在充分利用新媒體聽民意、知民情,保障黨外人士的知情權、話語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同時,也能在完善網絡輿論處理機制,及時破解網絡謠言,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6]。
(二)將統戰工作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無論是青年大學生個體還是某一類群體,只有在實際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被重視、關心,才可能對執政黨有歸屬感或者認同感。一線輔導員在負責面向青年學生的高校統戰工作時,要將統戰工作和學生的教育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統戰工作服務于思想教育,教育管理服務于思想統戰。在學生的獎助貸等幫扶工作中,積極為少數民族學生、港澳臺僑及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解決困難的渠道和辦法;在入黨等問題上,從學生個人自身的思想訴求和發展考查學生,不因為其家庭信仰的問題,而限制其個人自身的完善;在學校的學生組織中,大力吸收少數民族青年學生、有宗教背景的大學生、港澳臺及海外僑胞學生,并對有能力的學生委以重任,給他們平臺和空間,讓他們投入學校工作中,同時讓他們在黨的先進性活動中受感染、得啟發。
(三)發揮統戰文化作用,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大力弘揚統戰文化,推廣“統戰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廣大師生充分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整體素質,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一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廣泛開展“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為主題的多黨合作知識教育。利用重大節日、關鍵節點等特殊日期,深入開展擁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正確認識宗教信仰等專題教育活動。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二是大力開展傳承中華文化活動,更新大中華文化同心理念。在組織日常活動中要注意挖掘、整理、弘揚中華文化,將少數民族文化、僑胞文化融入大學活動中。同時也要鼓勵少數民族師生、僑胞成員學習民族傳統文化,增進中華文化同心理念,從而引導校園文化朝著和諧共生的軌道發展。
[1]陳曉梅.青年學生層面的高校統戰工作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249-250.
[2]梁小伊,許純蕖,趙振增.論新時期青年學生層面的高校統戰工作[J].教育與職業,2012(12):47-49.
[3]胡秋嬌,王寶山.論高校統戰文化對校園文化發展的影響[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8):38-40.
[4]許道權.以統戰文化建設為抓手,強力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口[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23-25.
[5]葉勤,莊漢文.關于做好來大陸高校求學的港澳臺僑新生代統戰工作的思考[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1):51-54.
[6]茹陽,曹慶新.運用新興媒體創新高校統戰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高校統戰工作,2014(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