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紅
(硅湖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昆山 215332)
管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教育
李桂紅
(硅湖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昆山 215332)
教育的本質包含“教書”“育人”兩方面,按照這樣的教育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從德育及智育兩個方面開展教學工作,并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英語語言教學之中,是一個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本文從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重實用性、藝術性相結合,利用英語中的格言警句四個方面,探討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教育。
高職院校 公共英語教學 思想教育
教育的本質包含兩個方面,即“教書”和“育人”。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過程之中。公共英語教學是整個高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應該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這個總目標開展教學工作。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還可以培養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認識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難、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溝同的能力,等等,這些對于培養學生良好性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寓思想教育于英語教學中是英語教師教育工作的組成部分。
一切從實際出發,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院校,我校大部分學生入校時英語水平偏低,尤其是來自農村鄉鎮的學生,受中學教育教學設施、師資、學校環境的影響,英語學習基礎弱,學習習慣差,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面對這樣的生源,如果教師仍然抱著“教師是課堂主體”的觀念,進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則必然無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學習習慣不可能改變,英語學習成績也不可能提高。成績不見提高,興趣愈加不濃,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討厭英語,討厭英語老師,遲到、早退、曠課,正常的英語課堂秩序都無法保證,就更不用提思想教育了。
鑒于此,英語教師要從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出發,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英語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都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有意識地適當引導,激發學生對于掌握英語的迫切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具體來說,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提供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是學生能夠理解而且感興趣的,這樣,學生比較容易進入學習狀態;營造的課堂氣氛要輕松愉悅,師生和諧,同學友好,彼此信任,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降低學習英語的焦慮等情感顧慮,提高學習效率;設計的課堂活動要有趣且有激勵性,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一堂合格的英語課,應該自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充當“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咨詢者”等角色,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就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對英語產生了興趣,也就把英語學習當做一件樂事。進而喜歡英語課,喜歡英語老師,喜歡接受英語老師的觀點,這種情況下的思想教育就輕松多了,教師容易開展教學,學生愿意接受知識。
把思想教育工作滲透到公共英語教學中,要有一個總體規劃,把理想、信念、自我修養和心理素質(包括意志、性格、興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有目的、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切忌“跟著感覺走”,高興起來,長篇大論,滔滔不絕;不高興,則只字不提。同時,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必須根據英語學科的具體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發掘蘊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絕不能脫離課本,空洞說教。例如,在準備講授《新視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第二冊)時,從第一單元到第十單元,我逐一規劃了思想教育的目標:
Unit 1 Symbols of Culture,促使學生了解、尊重他國文化,同時,發現、認識本國的標志性文化,增強本國文化的自豪感。
Unit 2 Trends and Fads,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認識潮流與時尚,抓住時代發展的潮流,不盲目追求時尚,隨波逐流。
Unit 3 A Successful Career,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奮斗的性格。
Unit 4 A Turn in Life, 增強學生敢于面對生活中的改變,勇于接受挑戰的能力。
Unit 5 Parents’Love,幫助學生認識父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父母與家人。
Unit 6 Dreams,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并激勵其為理想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Unit 7 Going Online,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上網的利與弊,積極利用網絡資源與優勢,拒絕網絡垃圾與毒害。
Unit 8 Life and Success, 幫助學生認識性格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性格影響人的生活與事業,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
Unit 9 Improvement in Appliances,啟發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尊重科學,熱愛科學,正確利用科學為社會生活服務。
Unit 10 Getting a Good Job,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做好充分準備,積極投身工作競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現在的高職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見識很廣。從生理心理角度看,他們的身心正處在迅速成熟的階段,成人感和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喜歡獨立思考,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對教師不再“唯命是從”。因此,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自主性,愛護他們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為此,在公共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理解和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和他們一起探討問題,使他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流露出真實感情。因此,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要注意實用性、藝術性相結合。
首先,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只有聯系實際,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才能做到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例如,中秋節那天,我走進教室,發現學生和往常一樣,一臉的漠然,沒有絲毫節日的興奮,我就隨口問道:“What day is it today?”“Tuesday!”茫然的答語中夾雜著幾聲微弱的“Mid-Autumn Day”。
“How will you celebrate it?”
“Will you have moon cakes tonigh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d-Autumn Day?”
“Do you enjoy Mid-Autumn Day? ”
“And 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o keep Mid-Autumn Day?”
“…”我連續問道。
課堂的氣氛發生了變化,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由剛才的漠然轉為熱烈討論,我也開始接受學生的答案: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悠久的歷史,是慶祝豐收的節日,在這一晚,月亮最圓最亮,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
然后我補充說道:“Mid-Autumn Day is o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which can date back to several thousands years ago, which is part of Chinese culture.So we should do what?”
“We should keep Mid-Autumn Day and protect Chinese culture!”響亮的回答令我很滿意。
短短的幾句話,雖花費了幾分鐘時間,但增強了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自豪感,是一次成功的結合實際的思想教育。
其次,在英語教學中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要講究藝術性;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則更需要講究藝術性。
例如,在進行Unit 5,Text A“Father Dearest”導入時,我問學生:“Can you describe your father or mother?”全班只有三名學生勉強描述了一下,而對于第二個問題:“Can you tell us a story about your parents giving you love and care? ”只有一位學生講了媽媽為她暖被窩的故事。這兩個問題學生答得不好,也許和他們薄弱的英語基礎有關,但接下來的問題,學生的答案仍然不能令人滿意:
“Do you know the dates of your parents’birthdays?”
“I don’t know”“Maybe it’s...”
“How often do you phone your parents?”
“Once a week”,“Once a month”,“By accident”...
面對學生那種無所謂的表情及令人失望的答案,我講了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遠嫁異鄉的我,固定在每周六晚打電話給父母報平安。某一周六晚,因為一點小事情,回家晚了,以為父母早睡了,就沒打電話。誰知,第二天早晨,還沒起床,就接到媽媽的電話,媽媽焦急地詢問是不是發生什么事情了,她昨晚等電話到很晚,也沒接到我的電話,非常擔心,一宿都沒睡著覺……媽媽的話讓我一驚,打電話原本是報平安,讓父母放心的,因為一時疏忽卻給父母帶來這樣的擔憂。后來,爸爸告訴我,每周六晚,媽媽都早早地坐在電話機旁等我的電話。想想看,我們一個小小的電話,卻牽動著父母整顆心。從那以后,無論做什么,有多忙,我都會在周六晚七點準時拿起電話,打電話給爸媽……
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安靜極了,我知道學生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今晚,有許多父母會接到孩子的電話……
我確信,學生不是不懂父母的愛,也不是不愛父母,只是沒有意識到,或者不知道如何表達。因而,適當的時候一個恰如其分的故事就激發出了學生對父母深深的愛。也許,這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藝術性之所在。
在英語教學中,不難發現英語和中文一樣,也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很多諺語、名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proverbs and sayings。Proverbs and sayings是最生動、最精煉、蘊涵深刻哲理、富有生活氣息、為人所喜聞樂見的語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鮮活素材。這樣的語言,能引發激情,鼓舞志趣,端正態度,激勵上進,在教學教育過程中起到催化作用。用這樣的語言闡發真理,啟迪思維,陶冶性情,滲透德育,可以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獨特效果。
例如,我們可以用“Time and tide waits for no man.”(歲月不待人)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用“East,west,home is the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對學生進行熱愛故土和家園的教育;用雪萊(Shelley)的詩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對學生進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教育,等等。
這樣的遣詞造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適當地應用在公共英語的詞匯教學上,既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又有利于感化學生思想,文道結合,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因此,公共英語課程不僅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且要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那么,教育的踐行者——教師,就必須注重“教書”“育人”,自覺掌握和豐富德育知識,把德育滲透貫穿英語教學始終,因為公共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是“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1]楊莉莉.貫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2]徐飛燕.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例[J].蘭州學刊,2009(S1).
[3]石蕊.淺談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2008(35).
[4]楊振.教學巧用諺語[J].英語輔導報高中教師版,04~ 05學年度(19).
[5]李建平.聚焦新課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