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藝媛
從《行街四合》(甘濤版)看江南絲竹中二胡的演奏特色
■馬藝媛
江南絲竹曲主要以“絲”,“竹”樂器為主,它的演奏形式靈活多樣。在合奏中,并無一定的組織形式,人數也無嚴格規定,多可達十人以各樂器相互競奏的形式存在,少為一絲一竹。后人將《行街四合》、《中花六板》等改編為二胡獨奏曲后,在原有簡單的二胡曲譜基礎上,加入大量表達江南風格的裝飾音來代替其他樂器在樂曲中的成份,這就使得即使為二胡一種樂器演奏,也能將江南絲竹曲那種“你唱我和,你追我趕”的情趣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不顯生澀乏味。而改編后的二胡曲譜中,那些大量的裝飾音就要求二胡演奏者在演奏時要掌握一定特殊的演奏手法。下面以甘濤老師整理訂譜的《行街四合》曲來解析一些演奏手法運用的特色。
在指法上的各種裝飾音的頻繁密集使用,是江南絲竹的特色之一。江南絲竹曲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鄉土氣息。而滑音,擻音等裝飾音頻繁密集的使用具有潤飾樂音,豐富曲調的作用。它們的加入符合江南音樂語匯和地方音調,使得韻腔圓潤、細膩,旋律中滲入著優雅、柔婉的格調,給人一種置身江南亭閣樓臺,小橋流水之中。并且江南絲竹二胡曲一般在第一把位演奏,曲調也相對簡單。樂曲在音區、調式,織體等方面的對比不是很明顯。正是大量裝飾音的頻繁使用,將簡單的音樂變得更加充實和豐富,加大了對比力度,增添了音樂的色彩,同時也成為更好地詮釋江南聲腔韻味的重要表現手段。下面就從滑音,擻音上運用的特色進行細致的解析。
1.滑音的運用
《行街四合》前兩段的慢板中就運用了大量的滑音,而且滑音的種類各異。有墊指滑音、上下滑音及回轉滑音等,它們在運用上也極有特色。首先在墊指滑音方面,①范斌老師曾在他的文章《二胡演奏中的特殊技法——談“江南絲竹”演奏手法》中提到一種稱之為“帶音”的演奏手法。它是一種采用兼有保留指和壓弦的左手三個手指聯合滑弦的技巧,即我們常說的墊指滑音。這種技巧在我們實際演奏江南絲竹中經常用到,《行街四合》中就更為典型。樂曲中第一小節中的后兩拍就連續出現兩個墊指滑音。以為例,它的具體演奏方法為將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以保留指的方式分別按在“3、4、5”三個音上,并發出“5”音。在三個手指輕微壓弦的同時,小指稍微向上滑奏接近“4”音時,在以無名指接替小指繼續滑奏,最后以中指奏出“3”音。《行街四合》中滑音的運用并不局限于一種,如譜例第二小節的開頭中的最后一個音,是一種下滑音形式。演奏方法上是將左手食指向下拉伸于無名指靠攏再滑回原位2上,以造成一種夸張的效果。類似于這樣的滑音在樂曲中數不勝數,就不再一一列舉了。《行街四合》中不得不提的是它的滑音組合。這也是與其他樂曲不同的特色之一,也最能體現江南絲竹的韻味了。樂曲首音就以一個上滑音開始,仿佛一個引子,引出下一個帶有回轉滑音的,緊接著為墊指滑音。僅僅開頭的第一小節,就連續出現了三種滑音,而這種連續的滑音組合在樂曲中頻頻出現,可見它的特色所在。這種連續的滑音所造成的是一種細膩而抒情的演奏效果。
2.擻音的運用
樂曲中還有一種與滑音占有同樣重要地位的裝飾音——擻音。擻音是江南絲竹曲中不可缺少的裝飾。它使得譜面上原本簡單的樂音在演奏時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在②錢志和老師《江南二胡演奏上的幾點特色》文章中,對擻音的解釋頗為詳細和生動。文章中說道“所謂“擻音”,就是在奏這個音符時,音頭處迅速的顫動一下……擻音指法由于音符出現的同時,突然被上方或下方的二度音符猛然帶彈性的間隔一下,因此無形中就使這個音符更為明亮、清晰、富有活力。這種指法夾雜在各種滑音之間,或在音樂的正常進行之中,它的使用,相對的在效果上就更突出了音樂表現的圓潤與柔美,猶如平靜的湖水中不斷出現被小魚激起的浪花,這個浪花,一方面顯示了本身的生命力,同時更襯托出湖景的優美寧靜……”這段文字中,錢老師將“擻音”喻為“平湖中的浪花”十分形象貼切,將擻音的特征顯現無疑。在《行街四合》中也出現多種擻音,它們的演奏效果也各不相同。以第二小節為例,此譜例上出現的三個6上均有標記,它們演奏的效果是各不相同的。第一個“”上有一個“”標記,它代表著反擻音,演奏效果是;第二個“”上有個“”標記,它代表著擻音,演奏效果是;最后一個“”上也有個“”標記,它為顫音,演奏效果則為;整句的演奏效果為。擻音地加入使得內容更加豐富了,演奏效果也更具活力了。
3.揉弦的特點
《行街四合》為江南地區的音韻,也就要求演奏它時所用的揉弦要細膩,委婉,以表達出江南地區那種柔美典雅具有歌唱性的風味。因此,揉弦多用松弛的,頻率較慢的滾揉,而回避表現激動情緒的壓揉。使得整首樂曲的慢板處于一種較為平穩的狀態。
江南絲竹曲不像其他樂曲運用長短弓,快弓等對比手段。而是從一弓中的強弱變化和弓法的連、分變化來進行對比,因此更顯得細膩圓滑,使人聽了旋律更加悠揚、抒情、優美動人。《行街四合》中的“橄欖弓”和“跨拍弓”這兩種特殊弓法的運用正是體現著江南絲竹的特色。下面從這兩種弓法運用的特色進行深入的解析。
1.橄欖弓的運用
……從演奏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橄欖弓在力度上的這種細微的變化使得節奏上帶有了一定的動感,以及情緒上給人帶來了輕松悠閑的感覺。
2.跨拍弓的運用
“跨拍弓”的運用也是樂曲的一大特色。它使的常規的強弱規律被打破,出現重音后移,板眼錯位等現象。如譜例中“”這一小節中的連音符號使得原本在弱位上的音符轉變為強位,重音點發生了改變,也使得整個節奏的強弱律動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樂曲中跨拍弓的多次出現,也能體現出江南絲竹韻味上的特色。
在演奏江南絲竹二胡曲時,除了要掌握住弓指技法,同時也要能夠很好的去體會南方民間戲曲和昆曲唱法的傳統特點,將它與演奏相結合。這樣將會更加的引人入勝,親切感人。希望通過自己對江南絲竹曲《行街四合》的解析能夠更好的演奏此類樂曲,更深去探究江南絲竹曲的魅力。能夠給更多喜愛江南絲竹曲的愛好者在演奏上帶來一定的幫助。
注釋:
范斌:《二胡演奏中的特殊技法——談 “江南絲竹”演奏手法》,貴州藝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01版,52頁。錢志和:《江南二胡演奏上的幾點特色》,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2/03版,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