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羽
隨著國門的打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國的服裝業(yè)發(fā)展很快,品牌與市場發(fā)展也很迅速,一大批關于服裝的學院,系科,研究單位與培訓班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服裝文化和服裝設計的進一步發(fā)展,關鍵在于服裝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制約我國服裝教育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對服裝設計教育及其理論的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對于服裝的內涵和審美傾向認識不足,從而影響服裝教學的質量。通過分析國際著名服裝設計師的成長經歷,探索規(guī)律,為培養(yǎng)中國服裝設計師找到有效的途徑。
至今活躍在時裝界的服裝設計師大多都是由正規(guī)專業(yè)院校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但也有一些設計師并沒有上過服裝學校,而是憑自己的天賦和努力自學成才。讓·保羅·戈爾捷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現(xiàn)代服裝設計師。
讓·保羅·戈爾捷作為另類時尚的象征,是新一代年輕人崇拜的偶像設計師,他有著叛逆的心理,充滿著熱烈、旺盛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被稱為法國時尚界的“壞小子”。他的成衣風格怪異夸張、混淆性別、內衣外穿。對已有的傳統(tǒng)的概念徹底顛覆,打破了人們長期建立于心中的美學概念。
戈爾捷從來沒有進過服裝學校,他只是憑自己的興趣及毅力自學成才。他喜歡不停地琢磨所看到的東西,并不停地苦練設計。
法國高級服裝設計師讓·保羅·戈爾捷l952年生于巴黎。他怪異的設計風格與他的性格和成長經歷密不可分。對他人生影響最深的是他的祖母。祖母靠替人算命為生,她的衣著舉止總是透露出無所不能的“魔力”,這些都啟發(fā)了他豐富的幻想能力。
戈爾捷14歲開始收集服裝圖樣,此時,他已為家人舉辦了一場小型發(fā)布會。18歲時,他得到了皮爾·卡丹的賞識。其后他設計了許多受年輕人追捧的服裝。1990年,他為麥當娜量身打造的金屬尖錐形胸衣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讓他的設計生涯走進了一個新的輝煌。
讓·保羅·戈爾捷另一成名之作,是1997年為法國著名導演盧克·貝松的《第五元素》全權負責的電影服裝。戈爾捷使用他大膽簡潔手法,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讓女主角從頸、胸、腰、臀到腿部僅由幾條白色布條覆蓋,這簡單簡潔的超時空裝使得電影《第五元素》成了一場爭奇斗艷的時裝盛宴。
這也讓戈爾捷成為了當代真正會替劇情和角色量身訂制戲服的設計大師,也為他贏得了電影界的尊重、時裝界的敬佩。
讓·保羅·戈爾捷作為自學成才的設計師,完全是憑借自己對服裝的興趣,努力、刻苦鉆研而自學成才的。從他身上,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院校教育與家庭熏陶相輔相成
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從讓·保羅·戈爾捷的成功,我們看到了家庭熏陶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家庭教育能影響孩子心理發(fā)展的過程、方向、水平和速度。戈爾捷年少成名,憑自己的實力在時裝界異軍突起,開設了自己的公司。這些都要歸功于他的“美學家”祖母。
院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作為老師,也是學生的第二任家長。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尊感起著很大的作用。
啟示二:發(fā)現(xiàn)和鼓勵學生的特殊興趣
戈爾捷小時候有一些特殊的愛好。例如從小對電視的迷戀,對當時最流行的服裝式樣瘋狂的收集。關鍵問題在于,戈爾捷看電視不單單是看電視,而是一種積累,邊看邊思考邊記錄。化妝也不是簡單的搞怪,而是把人格和造型融為一體。
發(fā)展孩子的特殊興趣能培養(yǎng)孩子和諧自由的個性,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孩子的潛在能力,為孩子日后的生活提供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多的娛樂方式。
啟示三:注意學生個人風格的培養(yǎng)
成功的服裝設計師要能夠將自己的個性風格融入到品牌的時尚理念之中,并使其不斷更新。讓·保羅·戈爾捷從事設計的服裝品牌在他的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挖掘下,同時還保持自己的個性。
在服裝品牌日益增多的服裝界,服裝設計師鮮明的服裝設計風格對服裝品牌和服裝企業(yè)的發(fā)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培養(yǎng)設計師的服裝學院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位于倫敦中央的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就是其中之一,它在設計領域享有盛名。它培養(yǎng)出了很多著名的服裝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便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約翰·加利亞諾是當今服裝設計界著名的設計師之一。在人才輩出的今天,他以自己獨有的眼光和個性,演繹了一場又一場視覺盛宴,給當今服裝設計界一股強大的沖擊力量。他的作品浪漫并有強烈的古典主義色彩。人們評價他的作品“極致的繁復華麗,脫軌的放浪形骸,沖突矛盾的創(chuàng)作,嘆為觀止的演出,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經典的枷鎖”。
加利亞諾的設計風格,則深受讀書時期影響。
十六歲那年,加利亞諾進入了東倫敦學院,在那里遇到了一些和他同樣熱愛藝術的人,并從此沉醉于服裝藝術的魅力之中。
畢業(yè)后,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考入圣馬丁中央學院,這是一座培養(yǎng)藝術家的搖籃。他學了設計基礎和流行服飾設計這些課程,加利亞諾一頭扎進學校圖書館的史料堆里。他的想法正是利用傳統(tǒng)的服飾作為靈感參考之基石,用當代的手法、物質和感覺表現(xiàn)出來。
1984年7月,約翰·加利亞諾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中央圣馬丁藝術學校。加利亞諾的畢業(yè)設計作品“異常人”系列表現(xiàn)出的絕佳的藝術才華在發(fā)布會上吸引了整個時裝設計界的關注目光。他的作品整體設計大量采用了絲面料和鑲褶邊飾,融合了法國大革命時期貧苦孤兒服飾的特點以及倫敦街頭風格。他那超乎當時人們想象限度的夸張設計風格,為他贏得了人生中第一個大獎。
經過不懈努力,1996年加利亞諾應邀任GIVENCHY設計師,給GIVENCH帶來新鮮的創(chuàng)意。1997年他加盟DIOR,并成功地完成了將DIOR品牌年輕化的任務。
約翰·加利亞諾——學院派代表。我們的服裝設計教學主要以院校教學為主,從他身上,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啟發(fā):
啟示一:加強藝術歷史課程的教學
雖然約翰·加利亞諾是個服裝設計師,但他精通歷史、文化、藝術等許多領域。這得益于約翰·加利亞諾在校勤工儉學時,仔細的研讀了國家劇院里關于服裝設計的書尤其是服裝史方面的書,從而打下了深厚的專業(yè)基礎。
服裝設計的歷史課對于確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風格分析,打好基礎是十分重要的。充分利用各時期的作品分析其中所蘊涵的豐富的歷史人物作品風格,使學生能夠基本掌握世界藝術發(fā)展的清晰輪廓,從而不斷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和激勵,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
啟示二:進行有效的實踐
在課余時間,加利亞諾做了許多兼職,他曾在國家劇院擔任服裝師,在那里他學會了許多基本技能。例如他很會熨衣服,通過熨衣服可以從中了解到服裝的構造及其剪裁方法。他在讀書的時候還到著名的SavileRow那里實習,在那里他發(fā)現(xiàn)了服裝形的不同來自于紙樣上圓形變化,因此對斜裁產生興趣并進行研究,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裁剪。這些寶貴的經驗,在他以后的設計生涯里受益無窮。
實踐是一切認識的來源。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學生所學的知識要走到實踐中去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所學得到應用。提倡實踐性,讓學習的內容豐富多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結果。
啟示三:學習多種文化元素
約翰·加利亞諾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多種文化元素。加利亞諾出生在一個多文化背景的家庭,他繼承了母親血統(tǒng)中的西班牙熱情,并將其與成長中英國人的幽默相融合。他在從事服裝設計工作后更是常常在不同的地方汲取創(chuàng)意。
多種文化元素的發(fā)展和碰撞,是21世紀世界發(fā)展變化的一個重要趨勢。教師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造條件,多看,多想,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元素,在平凡的事物中汲取靈感,集思廣益。
在學習多種文化元素的同時,要注意把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有機地與其他多元文化相融合。使中國特色、中國元素能夠始終占據(jù)服裝藝術殿堂中重要的一席。
兩位設計大師在各自成功的道路上有許多值得我們探討研究的地方,希望在我們的實踐教學中能夠有所受益。
[1]劉瑞璞編著:世界服裝設計師代表作及制作精華[M].南昌:江西科技技術出版社,1998
[2]袁利,趙明東著:打破思維的界限——服裝設計的創(chuàng)新與表現(xiàn)[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3]服裝設計師品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上海:東華大學2007
[4]潘魯生著:設計藝術教育筆談[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