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 重癥監護病房,遼寧本溪 117000
膿毒性休克(Septic shock)造成危重者死亡的一種最主要病因,該病病理生理特征是由于各種炎癥細胞被激活,釋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呈現“瀑布效應”,進而損傷患者的全身臟器,導致機體內多器官出現功能衰竭,嚴重威脅病人生命[1]。對于膿毒性休克的治療,通過感染灶的清理、使用抗菌藥物以及積極的血流動力學支持等方法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其病死率仍然大于50%[2]。研究顯示[2],一部分膿毒性休克死亡患者與心肌損傷密切聯系,因而早期的、及時的逆轉患者的心肌損傷,以及快速地恢復患者心臟泵血功能,是搶救膿毒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方法。該研究探討烏司他丁在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34例膿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療效及其對PCT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該院共收治67例膿毒性休克患者,符合診斷標準[2]。67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3例)和觀察組(n=34例)。對照組中,男性:女性=21例:12例,年齡為16歲-68歲之間,平均為(43.8±3.7)歲;膽系感染共有8例,泌尿系感染共有3例,重癥肺炎共有12例,多發傷共有5例,重癥胰腺炎共有5例。觀察組中,男性:女性=21例:13例,年齡為 16~71歲之間,平均為(43.9±3.2)歲;膽系感染共有8例,泌尿系感染共有4例,重癥肺炎共有11例,多發傷共有6例,重癥胰腺炎共有5例。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①符合臨床診斷標準[2]:有明確的感染,存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BP<90 mm Hg,存在急性神志障礙等組織灌注不良表現;②APACHEⅡ評分≥12分;③Marshall器官功能障礙評分≥6分。
①存在慢性腎臟、肝臟、肺部等各種器官系統類疾病;②惡性腫瘤者;③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腦死亡者;⑤結締組織病者;⑥烏司他丁過敏疾病者;⑦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
1.4.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集束化抗休克和監護治療:積極地給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補充有效的血容量、積極地改善機體內微循環、糾正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紊亂、糾正酸堿失衡、給患者補充足夠的營養和對癥治療等;積極地控制和避免患者出現原發性感染,其措施包括清除感染病灶、引流以及聯合應用抗生素等。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30萬U烏司他丁(H19990134)治療:將其溶解于20 mL 0.9%生理鹽水,靜脈注射,持續10 min/次,8 h/次注射,治療療程為5 d。
1.4.2 血液標本的檢測 入院時、治療后3 d,采取ELISA試劑盒檢測患者血液標本內的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
觀察兩組病人治療情況:ICU住院總時間、多器官功能衰退(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發生情況、病人穩定的時間和病死率;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APACHEⅡ評分,檢測兩組的PCT水平,其中APACHEⅡ評分包括慢性健康評分、年齡評分和急性生理評分三部分,總分數在0~71分之間,分值越低,病情越輕,反則病情越重[3]。
該研究采取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 t檢驗。
觀察組在病情穩定時間、ICU住院總時間、MODS發生率、病死率等治療情況均顯著地低于對照組(t穩定時間=12.318,P=0.000;t住院時間=8.088,P=0.000;χ2MODS發生=4.309,P=0.038;χ2病死率=4.148,P=0.042)。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病情穩定時間和ICU住院時間對比(d)

表2 兩組MODS發生情況和病死情況對比[n(%)]
治療前,兩組的APACHEⅡ評分、PCT水平相比,無統計學意義(tAPACHEⅡ=0.106,P=0.916;tPCT=0.138,P=0.890);治療后,觀察組的APACHEⅡ評分、PCT水平顯著地低于對照組 (tAPACHEⅡ=5.692,P=0.000;tPCT=17.878,P=0.000)。見表3。

表3 兩組APACHEⅡ評分和PCT水平的對比
膿毒性休克為一種較為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病人處于休克狀態時減少了體內循環血量,組織細胞處在低灌注狀態下,造成細胞膜出現功能性障礙,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最終引起細胞死亡[4]。此時,機體內產生了釋放了大量炎性介質以及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在人體代謝性酸中毒的環境內,細胞內各種產能細胞器受到破壞,一些蛋白酶進入血液內,造成內臟血管收縮,人體內的內毒素水平異常升高,進而釋放大量炎性介質[5]。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給予烏司他丁治療后,病情穩定時間為(1.4±0.5)d,ICU住院時間為(6.8±1.7)d,MODS發生率為32.4%,病死率為14.7%,均明顯地低于對照組相應觀察指標,烏司他丁的療效顯著,很可能由于[6-8]:①烏司他丁為一類有肝臟組織分泌的一類廣譜蛋白酶,經人體代謝后進入尿液中,與體內各種酶類相結合,進而抑制酶類活性,促進這類酶類被降解;②烏司他丁能夠有效地調節各種炎癥因子的釋放過程,可穩定溶酶體膜,有效地抑制體內溶酶體酶的釋放過程;③烏司他丁可以有效地清除機體內的氧自由基,對休克狀態下的微循環狀態有顯著的改善作用,有效緩解缺血性再灌注損傷,在保護肺部、腎臟、肝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PCT是甲狀腺C細胞所生成的,在機體內特異性酶的作用下形成降鈣素。相關研究顯示,當人處于嚴重的感染狀態下,血液PCT的含量顯著升高,PCT是評估預后效果和判斷感染程度的一種重要指標。當病人處于膿毒性休克時,激活機體產生如PCT等各種炎癥介質,各種酶類進入血液內,破壞正常細胞的細胞膜,若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會損傷機體的各種器官組織,進而導致多臟器出現功能障礙,最終衰竭。烏司他丁在治療膿毒癥休克患者時,可以顯著地減少全身性炎癥反應,降低機體內的PCT水平,PCT水平由入院前的(24.7±2.7)μg/L,下降至治療后的(4.9±1.2)μg/L, 且治療后的 PCT 水平高于對照組的(12.4±2.1)μg/L,從而有效地保護和穩定機體內環境,有效地降低休克狀態下的臟器損害,因而經過烏司他丁治療后,可逆轉患者的病情,患者的 APACHEⅡ評分由入院前的(27.7±3.6)分降至(15.9±2.6)分,MODS的發生率為32.4%,低于對照組的57.6%,住院時間僅為(6.8±1.7)d。
綜上,烏司他丁能夠降低休克患者的PCT水平,縮短住院時間,減少MODS的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1]勞志剛,吳昊,王素寧,等.烏司他丁治療老年膿毒癥性休克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藥,2011,51(41):95-96.
[2]王柏磊.烏司他丁治療老年膿毒癥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30(5):752-754.
[3]王珊珊.烏司他丁在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1):1721-1722.
[4]鄭興國,尤丁營.烏司他丁對泌尿系膿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CT及IL-6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3):212-214.
[5]唐晉,陳雪梅,熊朝暉,等.烏司他丁對28例膿毒癥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臨床內科雜志,2013,30(8):535-536.
[6]錢鶴平.氫化可的松聯合烏司他丁治療膿毒癥39例臨床分析 [J].交通醫學,2014(3):250-251.
[7]顏云盈,邱寶強,李梅,等.烏司他丁治療小兒膿毒癥臨床觀察[J].河北醫學,2013,19(1):89-91.
[8]梁瑜.不同劑量烏司他丁治療嚴重膿毒血癥患者療效評價[J].河北醫藥,2013,35(14):211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