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兵 張賢春 謝振年
(1河北省清河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清河,054800;2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100091)
血管病變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殘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引起下肢感染,形成潰瘍,深部組織遭到破壞,則稱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其發生概率約為15%[1-2]。中醫對 DF 的治療具有很大的優勢[3],中藥制劑可改善動脈硬化和微血管病變,使血液流變學恢復正常,從而促進糖尿病足的康復。為探討地龍提取液對DF的臨床療效,筆者近年來以之治療本病,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 1)年齡45~75歲;2)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糖尿病癥狀加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 OGTT餐后兩小時血糖≥11.1 mmol/L;3)肢端皮膚潰瘍,或較深的穿透性潰瘍合并軟組織感染,符合Wagner 1~2級壞疽標準[5]:1級表現為足部皮膚表面潰瘍,但無感染表現,2級表現為較深的穿透性潰瘍,常合并有軟組織感染,但無骨髓炎或深部膿腫;4)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1)癌性、結核性及其他特異性的潰瘍;2)足部伴有其他嚴重血管性病變或合并外傷者;3)其他器官或系統嚴重感染者;4)嚴重心肝肺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統疾病者;5)對本類藥物成分過敏者;6)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或有生育計劃者;7)精神疾病患者和生活不能自理者;8)不配合治療及治療結束前失訪者。
1.3 一般資料 92例病例均為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52例)。治療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51~69歲,平均(52.38±14.39)歲;糖尿病病史4~18年,平均(9.34±2.08)年;DF病史4個月至2年;空腹血糖(13.19±5.76)mmol/L;Wagner分級:1級26例,2級14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齡45~69歲,平均(51.26±15.37)歲;糖尿病病史3~21年,平均(10.63±2.75)年;DF病史5個月至2年;空腹血糖(13.25±5.68)mmol/L;Wagner分級:1級30例,2級2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教育,以調理飲食、戒煙禁酒、控制體重、抬高患肢、限制活動為基礎,采取西醫常規治療措施,包括:1)使用適宜的藥物或胰島素以嚴格控制血糖;2)減輕對足部的壓力負荷,避免附加于患肢的所有機械壓力;3)積極處理高血壓、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周圍神經病變、肢體缺血性病變等影響壞疽愈合的不良因素;4)對局部皮損進行清創引流,使用碘伏換藥治療,2級患者根據藥敏試驗選用適當抗生素抗感染治療;5)其他對癥支持治療,如水腫明顯者適當使用利尿劑等。治療4周后評定療效。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地龍提取液治療。地龍提取液的制備方法[6]:將活體地龍斷體后于自然環境下養殖3 d后進行低溫勻漿,4℃抽提24 h,然后于4℃、10 000 r/min離心30 min,所得上清液即為斷體地龍粗取液,分裝后于冰箱-20℃保存,使用時取適量涂抹于創面處,2次/d。治療4周后評定療效。
3.1 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創面愈合情況、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
3.2 統計學方法 試驗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4.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7]顯效:創面愈合80%以上,自覺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有效:創面愈合40%以上,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甚至加重者。
4.2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00%、82.6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4.3 創面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組間比較,潰瘍面積、膿性分泌物和創面肉芽組織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創面情況比較
表3 創面愈合時間、CRP和IGF-1比較
4.4 創面愈合時間、CRP和IGF-1比較 結果如表3所示。治療組創面愈合時間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CRP低于對照組,IGF-1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4.5 VEGF比較 治療第7 d起,治療組患者血清VEGF高于對照組,各時間點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兩組VEGF比較(ng/L)
4.6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見創面感染及肉芽過度增生等明顯不良反應。
2型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我國的發病率高達9.7%,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40倍[8],多因DF所致。目前對于DF的治療傾向于保守治療為主,西醫主要使用降糖、控制感染和改善血液循環藥物進行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仍有22%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9]。本病屬中醫學“脫疽”范疇,絡病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共同的病理基礎,絡脈瘀阻是其病機的關鍵環節,當以化瘀通絡為主要治則[10]。地龍具有清熱、平肝、通絡之功,《會約醫鏡》謂其“治跌打損傷,痘瘡紫黑”。現代研究表明[11-13],地龍提取物具有纖溶和抗凝血作用,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免疫活性,縮短炎癥周期,促進肉芽組織中肌纖維母細胞增生,促進表皮生長,進而有利于傷口收縮愈合。李東冰[14]等報道地龍通過抗炎、促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增生等作用加速肉芽填充速度,縮短傷口愈合的時間。此外,地龍還可鎮痛、利尿消腫,有降壓、降脂、降糖和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理活性。《瘍科綱要》曰:“瘡瘍為病,發見于外,外治藥尤為重要。”有鑒于此,筆者使用地龍提取液治療本病,即取其活血通絡之功。本研究結果表明,地龍提取液可降低患者CRP水平,說明其有抗炎作用;可升高患者IGF-1水平,而IGF能誘導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的表達,促進聚葡萄糖胺等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和分泌,對創面損傷修復有重要的促進作用[15];并可升高患者血清VEGF水平,而VEGF可促進內皮細胞增生和新生毛細血管形成,為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及膠原的合成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從而促進創面愈合[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0%,在改善潰瘍面積、膿性分泌物和創面肉芽組織、加速創面愈合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地龍提取液制備方法簡便,價格較為低廉,易于儲存,治療過程中無創面感染及肉芽過度增生,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地龍提取液聯合常規西醫治療對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安全可靠,其機制可能與降低CRP、提升IGF-1和VEGF水平有關,但仍需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雙盲對照臨床研究和藥學試驗予以驗證。
[1]孟雪芬.體針、激光干預糖尿病足196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0,5(6):417-418.
[2]馬靜.補法在糖尿病足潰瘍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中醫藥,2012,7(3):230-231.
[3]王曉魯.糖尿病足潰瘍的中醫治療近況[J].陜西中醫,2013,34(3):382-384.
[4]陸再英,終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8.
[5]Wagner FW.The dysvascular foot:a system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Foot and ankle,1981,2(2):64- 122.
[6]李翠芬.模擬自然環境生長的斷體地龍促進創傷愈合成分的分離及篩選[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7]嚴建鋒.龍血竭外用對糖尿病足的療效及其與C反應蛋白的關系[J].中國藥業,2013,22(7):8-9.
[8]王玉珍,許樟榮.糖尿病足病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13,27(4):276-279.
[9]Bruhn Olszewska B,Korzon Burakowska A,Gabig Ciminska M,et al.Molecular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foot syndrome[J].Acta Biochim Pol,2012,59(4):507-513.
[10]高彥彬,趙慧玲.從絡病學說論治糖尿病慢性并發癥[J].世界中醫藥,2007,2(6):357-359.
[11]李兆星,陳鈺妍,李順祥.地龍的研究概況[J].湖南中醫雜志,2011,27(6):133-136.
[12]孫姹,張長林.地龍的藥理與臨床研究概況[J].食品與藥品,2011,13(11):444-446.
[13]白鳳瑞,呂志陽.藥用地龍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中醫藥,2010,23(14):610-613.
[14]李東冰,王沛.地龍促進痔術后創面愈合的實驗和臨床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0,7(1):9.
[15]李兵.溫針灸輔助治療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中IGF-1和MMP-9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