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孫細望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目前,在高校學生工作中還存在著群眾路線觀缺失的現象。加強群眾路線在學生工作中的促進作用,通過調查研究提高決策水平,加大學生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群眾路線教育工作,必將促進高校學生工作的健康發展。
群眾路線高校學生工作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群眾問題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基本內容概括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方法。高校大學生是最有創新潛力和智慧的一個群體,作為高等學校學生工作者,只有充分在學生工作中運用群眾路線,堅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才能取得學生工作改革的新突破。
一、群眾路線在學生工作中缺失的表現
1.學生活動與教學關系不夠協調
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在某些方面,大學學習更側重的是課堂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實習。目前很多教師都反映現在的大學生好像天天都很忙,沒時間看書試驗,對自己的專業不鉆研,對老師的教學不感興趣,甚至不愿意上課,似乎很熱衷學校或學院組織的各種學生活動,為了活動,寧愿舍棄上課,認為活動比課程學習更重要,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為了參加或準備各種學生活動,明目張膽地請假甚至曠課,本末倒置的做法讓很多任課老師不解。通過在學生群體中了解情況,學生也表現很無奈,反映說近年學生活動多而集中,有時活動的時間和上課是沖突的,有時比賽時間不沖突,但準備活動要花很多時間,花在學習上的精力就很難保證,如果學生不參加活動對學院的學生年終工作考核成績是有較大的影響的,并且學生個人不參加活動,就不能獲得相應的獎勵和積分,而這些獎勵積分是評判學生表現好壞,積極與否的重要依據,牽扯到學生的入黨、評優、獎助等很多利益,學生不敢怠慢,所以在上課和參加活動之間選擇的話,很多學生選擇后者。
造成這種學生重活動輕學習的局面的深層原因,是學校學生工作主管部門存在著一些嚴重的行政化思維,不正確的政績觀,為了自己及部門的政績,不惜犧牲學生的利益,缺乏群眾路線,深入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研究不夠,政策制定的論證不夠,沒有統一的布局,每個部門科室都很重視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各自為政,為了自己負責區塊的工作業績,開展大量活動,而且很多活動是一系列的,常常在一個活動主題下又有很多活動,活動時間規劃的跨度大,貫穿始終。而且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每個子活動要有計劃,有過程記錄圖片,有總結表彰,學生要花時間準備各個子活動,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不同部分科室以及院系組織的活動疊加,學生經常要犧牲自己大部分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寫材料,組織訓練等,很多學生都是蠻負荷運轉,壓力大、很辛苦,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也受到打擊,精力有限,學業很難兼顧得到,導致學生平時靜不下心來學習,臨考前突擊復習,考試過程中,頂風作弊,屢禁不止,長期以來就會形成很差的學風考風。學生活動規劃制定者、組織者勞力傷神,煞費苦心,而活動參與者倦怠,消極應對,輔導員班主任作為執行監督者很無奈,形成惡性循環,完全違背了學生活動是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服務的根本理念。
2.學校對輔導員班主任的培訓不夠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核心力量,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是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是學生集體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生聯系校領導和任課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橋梁,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守護者,學生日常事務的服務員,利益的維護者、呼聲的代言人。輔導員的工作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輔導員的工作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強,方法得當,能及時解答同學們的困惑及危機,幫助學生成長,如果處理問題能力不夠,方式方法不當的話,就有可能誤人子弟,失去學生的信任,扭曲學生心靈,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有時面對一些危機事件、矛盾事件,如果處理不好還會激化學生之間的矛盾,師生之間的矛盾,老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從而事態擴大化。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的。經濟的騰飛,社會改革的強力推進,周邊環境的復雜化,思想活躍化,給大學生思想情況、人生觀、世界觀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大學生涉世未深,鑒別力還不夠,此時亟需正確的引導。輔導員除了要處理一些日常事務,為學生服務外,更核心的工作是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傳播正能量,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這個工作的本身就對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工作重要性及工作壓力與崗位配備不齊全,上升空間狹窄的矛盾,導致輔導員隊伍長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再加上輔導員要處理太多的學生事務,組織學生活動,沒多少時間進行學習,長此以往會出現職業倦怠,很多積累有工作經驗的輔導員紛紛離開這個崗位,造成輔導員崗位長期處于缺人的狀況。鑒于這種狀況,很多高校利用兼職輔導員作為有效補充,一些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被選聘作為兼職輔導員進行使用,但由于其學業及科研負擔重,能夠處理好學生的日常事務工作就已經不易了,在學生工作之余,往往沒有過多的精力去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以及對學生工作進行研究和思考,有限的工作能力也很難適應新時代學生工作的要求,工作過程中造成學生的不滿意,不信任,久而久之,認為輔導員是可有可無的,對輔導員產生抵觸情緒,很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部分學生工作人員的群眾路線意識淡薄
高校的輔導員班主任直接面對學生進行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存在著不顧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愿聽取學生的意見,僅憑強制性命令的方式安排工作,學生反映的問題,輔導員班主任不予理睬,對學生缺乏耐心,不愿和學生談心,高高在上,用純行政化的方式來工作,群眾路線意識淡薄,學生有很多怨言,從而在工作中產生抵觸情緒,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也容易激起矛盾,影響后續學生工作。
高校的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的核心,是校院管理和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學生工作的直接實施者,校院思想的傳達者,輔導員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學生群體團結穩定的中堅力量。然而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影響下,很多學生為了成為學生干部,采用請吃飯、送錢送禮、打擊競爭對手等不正手段,認為當上干部,可以和老師走的更近,自己更有面子,為以后的評優,入黨等撈取資本,功利思想極其嚴重。當上干部后,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沒有正確的群眾觀,不斷脫離群眾,對其它同學指手畫腳,打官腔,干事不踏實,搞形式主義,欺上瞞下,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注意對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提高,從而引起其他同學的強烈不滿,甚至憤恨,大大損壞學生干部隊伍的威信和形象。也有很多學生干部一直忙于輔導員交辦的一些日常事務,按部就班,不注意創新,也有一些因為工作耽誤學習,不能保證自身的優越性,得不到群眾的信任,不能起到學生干部應有的模范帶頭作用。
二、群眾路線促進學生工作改革的啟示
1.調查研究提高決策水平
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在制定規劃的時候,要展開充分的調查。學校的學生工作主管部門,在制定活動計劃時,要充分調查基層院系現有學生活動情況,結合學校、院系,學生活動的具體情況,做到學生活動和學生的學習不打架,想辦法既要讓學生的業余活動豐富多彩,起到鍛煉學生的能力,釋放他們的個性的目的,又要通過學生活動促進學風建設。做到活動為學習服務。學生主管部門要加強領導,各部室的活動要協調統一,不能各自為政,只注重自己分管的那一塊工作,要統籌協調,制定活動計劃,要切合各學院的實際,活動的數量要適中,質量要提高,否則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影響學習和休息。學生活動要精,力求品牌,但也不能為品牌而品牌,強調基層院系的自主權,主管部門減少干預,避免強行給院系加擔子,定任務。學生活動成績最好不要直接和學生的評優,獎助和入黨等掛鉤,或減少其參考權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活動的意義。學生工作主管部門同時充分論證學生工作年終考核制度的科學性,減輕學生及老師的工作負擔,避免為考核而考核,搞形式主義。
2.加強基層學生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工作
基層的學生工作人員直接面對學生開展工作,所以他們的指導水平和能力對學生工作開展的好壞起直接作用。鑒于學生工作隊伍的流動性,基層學生工作人員頻繁變動,新手很多,工作能力良莠不齊的矛盾,就需要學校在提高基層學生工作人員待遇等,避免頻繁流動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比如每周固定時間,對基層的學生工作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加強溝通交流,共同探討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找尋最佳的解決方法。同時由于很多輔導員的專業并非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政治素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對他們進行專業化教育,提高他們的水平,為平時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準備,以求達到更好的工作效果,滿足學生的各種不同需求,讓學生滿意,幫助其發展。
3.不斷加強學生工作人員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教育
對輔導員和班主任,學校要定期組織大家進行集體學習,通過各種形式,深入調查學生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改進工作作風,看看自己有無利用權力而非權威,純行政命令式地工作;有沒有經常深入學生寢室、教室,切切實實地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情況,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解決學生的疑問;有沒有解決學生面臨的具體問題等。
對學生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教育,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而非空洞說教,既要理論深入人心,又要在行動有所展現。培訓內容和形式應該多樣化,除了要進行崗位知識,管理能力,工作技巧、工作效率等素質培訓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加強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培訓,深化群眾路線意識,做任何學生工作都要深入學生群體中去,善于發現學生群體中的一些問題,善于做群眾工作。比如籌辦學生活動,要走群眾路線,善于集思廣益,征求大家的意見,將活動組織好,協調好,辦出特色和創新。牽扯到學生獎助學金,評優、入黨等利益時,不能首先就考慮自己,為自己謀利益,應在公正的立場上為輔導員班主任建言獻策,排憂解難,弘揚正氣,力求做到最大的公平公正,減少矛盾。
三、群眾路線工作的制度保障
做學生工作走群眾路線,不僅要求學生工作部門人員要有群眾意識,更關鍵的還是要有制度做保障,用詳盡完善的制度來約束人,規范事。只有這樣貫徹和落實下去,才能促進學生工作的良性發展。
1.定期進行群眾路線教育
對從事學生工作的領導、老師和學生干部要重視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只有統一認識,走群眾路線,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每周或每兩周固定好時間及地點,制度化地切合不同對象,分門別類,聯系工作實際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讓大家實時都有群眾意識,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使群眾路線成為一種內在機制,形成執行群眾路線的行動自覺性。
2.民主監督制度
廣大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工作在第一線,對學生群體的情況了解最透徹,學生工作主管部門要建立民主參與制度,制定工作計劃(包括活動計劃)時,要廣泛征集輔導員班主任的意見,還要請各院系專家教授進行論證,使工作計劃合理,不影響學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促進學風建設。同時拓展學生反映問題的渠道,學生群體的教學區和生活區可設置信箱,部門或領導的手機、電子郵箱、微博等,廣泛收集學生們的意見和需求,并爭取及時的答復和解決學生反映的問題,同時也能加強對學生工作人員的監督與管理,促進學生工作的開展。
3.改革考核制度
學生工作考核不能只重視結果,不顧及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應該更著重過程的考核,學生工作人員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避免年終考核的投機取巧,弄虛作假,形式主義。要實實在在地走群眾路線,在可能的情況下,可安排學生群體對學生工作的各方面進行評議,并加強學生考核的權重,形成制度化,避免搞形式走過場。
學生工作只有扎扎實實走群眾路線,一切為學生著想,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才能促進學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呂芳.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J].學理論,2013,(25):164-165.
[2]姜家興.用群眾路線從事高校學生工作[J].現代企業教育,2013,(1):33-34.
[3]胡衛東,陳憲德.群眾路線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啟示[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3,1(30):21-122.
[4]陳景輝.高校學生干部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3,(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