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加強高校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為例,介紹了秉持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理念下的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工作實踐。
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實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高校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應對當前新形勢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體現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為高校黨建工作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一、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深刻意義
人文關懷,是在認識、尊重個體獨特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上,確立個體的主體地位,關心滿足個體的多層次需求,從而在政治上、精神上實現個體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以人文關懷促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表明高校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這不僅需要著眼于每一個學生全面而獨特的發展,學會尊重人、關愛人、引導人,挖掘與認可每一個學生的價值,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需要進一步增進各級黨組織關懷學生黨員、支部內黨員間的相互關懷,從而激發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更好地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黨內和諧。
所謂心理疏導,實質上就是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與行為,運用心理咨詢、談話談心等技術方法,幫助大學生化解心理矛盾與沖突,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維護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高校黨的思想政治建設中引入心理疏導的理念,則是高校在應對當前大學生眾多心理問題,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基礎上的一大舉措。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黨員優化心理素質,培育學生黨員完善的認知系統,良好的自我意識,穩定沉著的情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堅定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通過學生黨員的優良心理素質,帶動更多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從而使大學生的內在價值與潛能得以充分發揮,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更好地發揮個體的能力。
所以,在高校黨的思想政治建設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一方面,要促進校園和諧理念與氛圍的形成,引導學生黨員正確認知自我,人際關系融洽,理性面對挫折與榮譽,以和諧良好的心理素質帶動全體大學生積極應對大學生活;另一方面,關心滿足學生黨員的多層次精神需求,培育學生黨員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激發學生黨員的內在潛能,進而促進高校學生黨建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和諧發展。
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促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工作實踐
(一)加強領導,把握關鍵,做好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
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需要加強領導,以人為本,在關注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前提下,嚴把黨員發展的切入點,嚴抓黨員的培養教育過程。
在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學院積極引導新生確立新的政治理想與追求,關注新生的心理適應狀況,組織開展入黨啟蒙、入學適應教育。通過入黨啟蒙教育,教導每一位新生認識中國共產黨,指導新生如何書寫遞交入黨申請書,加入黨組織的程序等,讓新生了解黨、認識黨,感受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在入學適應教育中,組織新生心理普查,安排心理健康講座,及時疏導引發新生心理失衡、失調的問題,提高新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在黨員培養教育中,充分發揮大學生業余黨校的教育作用,每一位有志于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大學生在接受黨的理論知識的教育之余,同樣需要接受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內容,明確一名合格大學生黨員的前提必須是一名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大學生,實施學生黨員心理健康責任田制度,即讀一本心理學的書、聽一場心理學講座、做一件幫助他人的事。并且,開展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團體培訓活動,提高學生黨員的心理素質。如組織2012級重點培養對象開展“增進交流,提高團隊凝聚力”的團體輔導活動,引導學生挖掘潛能,培養積極心態,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二)深化認識,促進交流,發揮學生黨員與黨支部的模范作用
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深入認識,主動交流,以活動促教育,以教育促提高,以大學生黨員優良的心理素質帶動全體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一方面,學院積極促進各支部之間的交流,開創學生黨支部工作觀摩會的活動形式,提高支部干部的工作能力,規范黨支部的工作程序,從而體現我院學生黨建工作既尊重個體,滿足個體的發展需求,又關愛個體,確保每個要求上進的學生有所發展,真正維護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另一方面,在學生黨支部內開展五佳黨日活動。活動主題鮮明,形式豐富,展現了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與黨支部的堡壘作用,增強了學生黨員的凝聚力和學生黨支部的向心力。在第三屆五佳黨日活動中,各學生黨支部圍繞“創建先進支部,爭做優秀黨員”的主題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活動。學生黨支部從“走出去”,即參觀學習、與母校先進支部交流學習等,到“請進來”,即組織專題報告會、紅色影片巡演等,在校園內營造一種“我是黨員我爭先”的和諧氛圍,發揮了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實現了以大學生黨員的優良心理素質帶動全體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目前,積極搶占網上制高點,正成為學院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學生支部開創博客、微博、微信交流平臺,拓展空間,延伸時間,解答入黨上的疑問,交流思想上的困惑,分享支部的精彩組織生活,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與感染力,真實體現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精神。
新形勢帶來新要求,高校黨建工作者應加強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知識素養,掌握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工作方法,促進高校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紹君,馬立敏.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J].教育探索,2012,(10):110-111.
[2]崔靜.新時期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見[J].青春歲月,2011,(1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