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20世紀70年代初,合作學習興起于美國,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近些年來,合作學習在各個學科專業得到了引入,其對于教育的優勢作用更是有目共睹。在合作學習中,師生的角色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合作學習師生角色教學模式
一、引言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合作學習的理念在中國自古有之,而近代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是指在教學中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單位,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教學各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小組總成績作為部分評價和獎勵個體成績的依據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教學策略體系。這一教學方式的變革為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與轉型提出了新的思索。
二、角色的含義
“角色”一詞源于戲劇,米德于1934年首先利用這一概念說明個體在社會舞臺上的身份及其行為后,“角色”的概念被廣泛應用到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中。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角色是指教學雙方(師生)在合作學習環境中形成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即在特定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身份以及由此所起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的各個階段:合作理念與技巧的導入、合作小組的構建、合作任務的設置、合作活動的實施、合作效果的評估等方面,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都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因此,師生都有必要加強角色意識,對各自的角色作認真的思考,并加以重新定位,這將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各自職能的發揮,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三、合作學習模式下師生角色分析
合作學習強調教師的角色是個領導者,學生的角色是個演員,教學的中心是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作用得到了更多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使得學生在教學改革中扮演了和教師一樣重要的作用。
1.合作學習前期的準備階段
合作學習前期的準備工作不用說是很重要的。教師是學生的培訓者,學生是領會合作學習精神的受訓者。對學生傳輸和培訓相關的合作學習的技巧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否則的話,學生就無法很好地配合,合作教學就無法順利進行,甚至無法實施,更談不上對學生合作品質等方面的培養。教師或直接或間接教授學生與他人協作、協商、對話等技巧,引導他們通過妥協、和解、傾聽、移情等與人有效合作。這時,教師是技巧的引導者、傳授者,而學生則綜合自身的合作經驗,是技巧的積極準備者。合作學習的準備階段完成,教師與學生承擔了合作理念與技巧的導入者的共同角色。
準備階段的小組分組是個很重要的工作。教師是科學的分組者、協調者;學生是積極的配合者、建議者。教師與學生共同承擔著合作環境營造者的任務。教師應根據從學生處收集的信息將學生分成適合的小組。當安排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弄清楚什么應該先做,什么應該后做、如何作。教師應定出特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培訓,使學生對合作學習有所熟悉,讓他們了解如何才能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合作小組。教師應向學生們解釋小組工作到底意味著什么。尤其在小組工作之前,教師應和學生們討論如下的小組規則。
教師是教學內容及問題的設計者,學生是其實踐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并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供他們思考和交流,以便小組學習的優勢能有所呈現。在模式的初創階段,教師就是合作理念的啟發者;學生受此啟發,并根據自身已經獲得的社會經驗和學習經驗,對合作學習形成一個明確的認識。此時,他們就是合作理念的自我形成者。教案、教參、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資源,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教師需要進行資源的整合、分割和重新構建,然后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形成豐富多彩、富有情趣、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形態。把教材的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教學資源,把復制知識的課堂轉變為生成的課堂,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從這個方面來看,不僅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和知識資源的建構者,教師更要把自己置于開放的環境中,成為課堂資源的積極建構者。教師不再是終極答案的給定者,而是開放型問題的設計者、引導者和多解方法、多種評判答案標準的提供者。
2.合作學習的實施階段
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階段,教師擔當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動機與興趣的激發者、信息的反饋者、小組活動的協調者和調控者、小組討論的參與者等諸多角色。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階段,可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學生充當著各項小組活動的踐行者的角色。
教師應讓學生知道小組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需要合作,直到每個小組成員都掌握了他們所學的內容。教師也應盡力培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建立良性的目標機制。為了保證互賴,教師應在小組里給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學生的積極互賴可以通過分配交織的角色。
教師應注意課堂的動態變化,隨時進行必要的改變。在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師對于學生的期望、評價以及及時的反饋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合作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和藹自然的聲音,配合使用充滿情感的肢體語言,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就能極大地被調動,從而自發地進行很好的配合,輕松的合作學習的氣氛自然而然地就會建立,學生們也會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教師應熱切地觀察小組活動,利用教師本人能采用的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正確的紀律,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當學生在討論問題和一起學習時,教師應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討論,可以和學生坐在一起,傾聽小組成員的所作所為,注意發生的問題并給予合適的建議。教師巡視時,應適時表揚做得好的小組。這樣可以增進師生關系,建立更為輕松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里,學生們不會再擔心和恐懼出錯。教師應監控學生小組的學習過程,鼓勵他們共同解決問題。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潛能需要被激發,他們在被引導的過程中,才能意識到他們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他們其中的組成成員之一。
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合作,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考慮如何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指導,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采取友好、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過多干預學生思考、解決的過程,又不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是積極的旁觀者。學生的每個學習動向都應得到教師的注意,及時引導、幫助、鼓勵、警示會起到疏通引流、防患未然的作用,絕對要勝過學生暴露所有問題時再進行的評價、糾正。教師與學生在合作執行的過程中共同體驗合作,是合作體驗的分享者。教師給學生提供各小組發言機會,然后將各小組學習結果進行匯總,使知識系統化、一體化,這也是小組學習結果的展示階段。通過小組合作活動,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再經過教師的指點,使學生對學習過程與方法有正確的認識與把握。這時,教師是啟發者,學生是經驗的總結者。
3.合作學習的后期評價階段
合作教學強調“不渴望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它采用的是多元評價方式。評估是指小組自評、小組成員自評、小組間評估及教師評估。Johnson和Johnson將小組自評(group processing)看做是合作學習的五要素之一,即要求小組定期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反思小組的運作情況和功能發揮程度,以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小組成員自評就是小組成員從個體的角度評價小組情況及其中個體的表現。小組間評估可以以組間競爭的形式進行。教師評估務必要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使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轉向鼓勵合作。在這一階段,教師是合作評估機制的制定者、合作活動的仲裁者,而學生是自我評估者,教師與學生是合作活動成效的共同反思者。
在實際的教室里,小組的自我評價是用得最多的。在某個任務結束后,小組成員應坐在一起討論彼此活動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哪些活動要改進,如何改進。通過討論,小組能取得小組目標的實效性,也可以讓小組的工作進展得更為順利。在小組自我評價之后,別的小組被提供機會來給這個小組提出建議。之后,教師總結大家的反饋,然后從觀察者的角度提出建議。
四、結論
由于合作學習的特性,教師與學生在共同體中分別承擔著各自的角色,同時由于這些各異的角色而承擔起了共同角色。師生角色的轉變是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合理要求和必然需要。合作是一種社會準則,培養學生的合作、自主學習能力被視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尤為重要,伴隨著這種學習方式的變革,師生角色也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遷。所以,構建適宜的合作學習環境,并參與其中,將學生很好地組織、協調和調動起來,進行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勢必成為教師的主要任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發展的能力理應成為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思維火花的迸發、潛能的發揮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合作學習任務及其流程的設計、合作學習的情境創設、合作學習實踐的管理、合作學習情況評價的組織等需要教師的思考和導控,其完成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進程和結果。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擁有多元、多重的身份,他們作為“學習共同體”中兩個互相依存的角色而存在著。在這由學習者(生)與助學者(師)共同構成的學習團體中,雙方通過溝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合作任務,并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的合作關系。教師個人的認知和技巧被激活,學生從中還能夠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機會均等、人際關系的平等、合作經驗的積累、自我情感和個性差異得到保護和發展的感受,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
由于合作學習視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因此這種互動觀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與傳統的教學觀有所不同,合作學習的互動觀是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將教學互動推延至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多種互動過程的有機統一。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已不再充當惟一的信息源,而是教學過程中人際交往、信息互動的實踐者,是學生們共同學習、共同探索中的積極參與者。教師的這一角色變化,促使學生開始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學生由此而進行自身角色的轉變,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高艷,陳麗,尤天貞.關于合作學習的元分析.山東教育科研,2001,(10).
[2]靳玉樂.合作學習.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裴娣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學科教育,2000,(2).
[4]王坦.合作教學導論.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5]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