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微 鐘秀宏 楊淑艷 楊寧江
腫瘤學是當今醫學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面對腫瘤發病率逐年增高的現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逐漸認識到腫瘤學是臨床醫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課程,將腫瘤學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進行講授。吉林醫藥學院較早地開展了《臨床腫瘤學》選修課,在腫瘤學教學中進行了一定探索。
臨床醫學臨床腫瘤學教學探索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世界癌癥報告》報道,2012年約有1400萬新發病例,其中中國約占20%。預測未來2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癥病例將增至2200萬,同期癌癥死亡病例將從每年820萬上升到每年1300萬,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腫瘤防治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而且近年來腫瘤相關知識更新迅速,因此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了解和掌握腫瘤的發病情況、病理類型、臨床表現、診斷及預后、治療原則和腫瘤最新研究進展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腫瘤學是臨床醫學專業中一門新興學科,以往多數醫學院校的臨床專業未設置專門的腫瘤學課程,腫瘤學知識分散于各學科中內容不夠系統、不夠全面。因此,本校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開設了臨床腫瘤學選修課,一方面是對必修課教學內容的補充,另一方面介紹腫瘤研究的新進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及專業思維。但是由于臨床腫瘤學教學時數相對較少,而且內容多、涉及多門學科,要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的掌握腫瘤學知識存在一定難度。
一、《臨床腫瘤學》選修課的教學經驗
1.典型病例分析導入,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建立
托爾(Towl,A.R)說,一個出色的案例,是教師與學生就某一具體事實相互作用的工具;一個出色的案例,是以實際生活情景中肯定會出現的事實為基礎所展開的課堂討論,它是進行學術探討的支撐點。一個好的腫瘤病例可以起到在腫瘤學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之間的穿針引線的作用。比如在一個典型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學生可以從中學習乳腺癌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影像學特點、病理類型及轉移途徑、腫瘤分期、乳腺癌治療措施等多種相關知識。這種病例真實自然,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對典型病例的討論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般我們會提供一個典型的腫瘤病例留給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解決問題,下次上課的時候先討論,各成員總結出自己對臨床病例的分析結果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每組學生派代表充分闡明觀點,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以此為本次教學內容的導入,進一步擴展相關知識。在教的層面上,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與PBL教學法融為一體,結合啟發式、交互式和自學式等教學方法,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的層面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理清思路,然后共同討論、各抒己見,交流學習心得,拓展了學生的臨床綜合分析能力,在辯駁和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到知識,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臨床實踐中要敢于質疑、科學地評判資料和信息。批判性思維是我們通過主動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個人判斷而做出合理決策的思維認知過程。對于醫生這個職業,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客觀地觀察現象、審視理論、分析觀點,有著特殊的實際意義。這些病例的學習和討論進一步增強了腫瘤知識的學習,促進了批判性思維的建立。
2.結合地域特色、引入實例,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才能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結合地域特色、引入熟悉的實例,豐富腫瘤學教學內容是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例如,將廣東地區的生活、飲食特點與我國廣東潮汕人群鼻咽癌高發的實例相聯系,將腫瘤的流行病學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生動化而加強學習效果,教師在隨后介紹鼻咽癌病因時啟發學生思考廣東潮汕人群鼻咽癌為何高發;再如,簡介大家熟悉的著名演員傅彪兩次肝移植,最終死于肝癌,與其早年過量飲酒、過度勞累及乙型肝炎病史關系密切,使學生對肝癌的病因及高危人群印象深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加強學科間融合,強化臨床綜合思維能力
臨床腫瘤學教學內容在設計上遵循不重疊、重素質、跨學科、講實效的原則。課程內容主要為腫瘤的概論及我國常見的9種腫瘤,附腫瘤的病理學檢查方法和腫瘤最新研究進展。
凡是病理學課程曾涉及的內容,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學。比如講授腫瘤的概論時,重點介紹腫瘤病理診斷以及與腫瘤有關的病變及良、惡性腫瘤的鑒別。常見腫瘤則重點介紹病理分型、轉移途徑、臨床病理聯系、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與預后,簡介腫瘤流行病學、病因學及最新研究進展。將以往多學科分散講解融為病理、診斷、內科、外科等多學科內容優化組合的系統化學習。在教學中滲透病理診斷對腫瘤診斷的重要性,并根據實際情況注意病理診斷的必要性,增強了臨床醫學生對臨床病理診斷的認識。同時要使學生認識到,對于腫瘤,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治療是時間,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三級預防。一級預防:病因學預防,請學生注意常見致癌因素及預防措施;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警惕癌癥早期信號,重視癌前病變及篩查方法。三級預防:綜合臨床治療,避免臨床并發癥及復發,了解腫瘤綜合治療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強化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理念,注重培養腫瘤綜合治療的意識。比如,列舉肝癌的綜合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支持治療,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惡性腫瘤治療效果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多學科協作方能實現,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如腫瘤類型、侵犯范圍、分期等合理地制定規范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腫瘤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除了腫瘤的治療過程本身、腫瘤患者常見心理問題的解決等同樣體現了醫者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
4.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自主學習是教學的環節之一。尤其是醫學教育,其綜合性實踐性極強,傳統的“死啃教科書”和機械式的記憶已經不能適應醫學知識的更新速度,更不能滿足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必須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才能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時迎刃而解,所以探索知識的過程更具有意義。在臨床腫瘤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意識到思考永遠比背誦重要,通過典型的腫瘤病例,向學生提出要解決的臨床問題,學生通過查閱、分析資料,思考解決方法,獨立自主探索、發現并掌握相應的臨床表現及規律,實現了知識內化,使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達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在問題選擇上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基礎和臨床問題,比如,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為明確診斷還需進行哪些檢查?該患者診斷明確后有哪些治療措施?該腫瘤治療的新方法研究進展如何?曲妥珠單抗(赫賽汀)的臨床適應癥及最新研究進展。這些問題除教科書外還必須動手查閱資料才能獲得答案。查閱過程就可以鍛煉學生的文獻查閱能力,學習利用專業的數據庫和醫學論壇,比如PubMed、學校圖書館的數據庫、丁香園醫學論壇等。鼓勵學生通過自己上網查找資料解決問題,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關于《臨床腫瘤學》選修課的思考
1.加強教師專業素質是關鍵
腫瘤學專業屬于新興專業,教師資源匱乏,高素質的腫瘤學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加強腫瘤學教師隊伍的建設是當務之急。近年來隨著腫瘤學相關知識的迅猛發展,腫瘤學涉及的內容已經廣泛覆蓋了病理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影像學等多門學科,因此在腫瘤學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還要了解腫瘤研究的前沿,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調整知識結構。
2.培養轉化醫學人才是目標
臨床醫生長年致力于臨床一線,在接觸、治療患者過程中很容易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受自身科研能力所限,往往會顯得束手無策。另外,腫瘤研究人員不重視研究成果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基礎研究與臨床實際應用脫鉤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培養能將基礎研究轉化為解決患者實際問題的轉化醫學人才已成為醫學界及教育界的焦點問題。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加科研實驗,學習基本實驗技術,了解科研的各個環節,培養科研綜合素質,同時又增強了學習主動性,醫學前沿知識得到及時補充,激發了創新意識,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雙向轉化奠定了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21世紀的腫瘤治療正朝著規范化、個體化的循證醫學方向迅猛前進。腫瘤學專業屬于一門特殊的新興專業,針對當前我國腫瘤學教學面臨的嚴峻形勢,必須加快建設腫瘤學課程體系,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這樣才能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具備系統腫瘤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腫瘤學專科人才,造福于廣大腫瘤患者。
參考文獻:
[1]Stewart, B. W., Wild, C. P. World Cancer Report 2014[M].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4.
[2]張蘭勝,陳冬波.對臨床腫瘤學教學的幾點看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8):979-981.
[3]戴艷軍,楊慧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戴曉明,蔣鳳榮,戴建國.中醫院校腫瘤病理學選修課的開設與教學改革[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2):265-266.
[5]章宏,蘇建軍,王志武.實際案例教學法在全科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3,1(5):7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