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蕊
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與其他專業高職生相比,在專業特點、性別比例、學習特點、人際特點以及今后的工作內容都有所不同,分析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并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在校期間進行情商培養,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心理免疫能力,對他順利度過大學生活、走上實習及工作崗位有重要意義。
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情商培養醫學相關專業高職院女生居多,出現的心理困擾也多為人際問題或者情緒問題。他們或者不能敏銳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妥善的處理人際關系;或者遇到挫折時,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心理。一個人若長期處于消極情緒中,其生活、學習和身心發展將受到一定影響。情商培養有助于醫學專業高職生快樂地度過大學生活,順利地走上實習、工作崗位,為開始幸福的家庭生活做準備。
一、情商與情商培養
情商即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管理情緒的能力。自1990年梅耶和薩洛耶第一次提出“情緒智力”,到1995年戈爾曼出版《情商》,情商的概念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戈爾曼將情商概括為五個方面的能力,包括: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和管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情商對于個人保持心理健康、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家庭幸福和良好的人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相反,如果一個人情商水平不高,對其個人發展和心身健康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與智商不同,研究表明,情商經過一定的培養是可以提高的。我國情商與領導力的研究學者、清華大學吳維庫教授對MBA的學員進行一段時間的情商訓練后,發現這些學員的情商大大提高。首都醫科大學的丁路、劉琦等人以醫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10次的情商訓練,也發現這些學生的情商顯著提高,而且心理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改善。
二、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的特點
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與普通高職生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點,也有其獨特性。
1.自卑心理
高職生作為我國高校教育體制中的一個群體,大多數同學帶著“高考失利”的挫敗感步入大學校門。而后又更多的是帶著學歷不如本科生的狀況面對校園生活和就業,由此產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和普通高職生的共同心理特點。
2.學習壓力
醫學相關專業的高職生將來要從事醫務工作,與普通高職生相比,對技能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課業也更加繁重,學習壓力較大。而且由于學歷不如本科生的自卑心理,使得一些學生為提高學歷,除了完成繁重的課業外,還要努力學習,為升本做準備。因此,面臨課堂學習和升本雙重學習壓力。
3.人際壓力
高職生正值成年早期(18~25歲),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這一階段的個體正處于渴望親密對抗孤獨的沖突期。而且醫學相關專業高職院校一般女生居多。相對而言,女性與男性相比,女生情感較為豐富,更注重細節,更渴望獲得親密感,但同時又更為敏感,易對他人的學習、穿著、家境等產生嫉妒心理,因此更容易產生人際壓力。而異性交往方面,醫學相關專業高職院校男女比例遠遠低于正常人群,使得男女生的異性交往也很難平衡。男生比較受歡迎,女生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中,甚至會懷疑自己以后不會正常和異性交往,從而也易產生異性交往的人際壓力。
4.工作壓力
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將來要從事救死扶傷工作,也要比常人更加頻繁地面對生老病死的場景,時常處于應激狀態中,工作壓力較大。而且現如今醫患矛盾突出,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從實習開始就要頻繁地與病人交流,處理醫患關系,對他們的情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情商培養的途徑
1.個體輔導
個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深入、有效的提高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情商的方法。這種一對一的輔導可以幫助求助者將問題具體化,有針對性地從識別自身和他人情緒、人際關系、自我激勵、情緒管理等方面幫助求助者,提高其情商。但個體咨詢每次只能幫助一名求助者,雖然效果良好,但效率欠佳。
2.團體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可以同時對兩個以上有類似困擾的求助者提供幫助的輔導形式。團體心理輔導的帶領者對需要提高情商的對象進行招募,設計具體方案,帶領求助者在團體互動中,提高求助者的情商水平。團體輔導的人數在十到幾十人為宜,人數過多,會影響輔導的效果。
3.情商課堂
情商課堂是指開設與情商相關的講座、課程,對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講解情商的知識,提高情商的方法,以理論講授、案例討論、角色扮演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面向更多的學生,讓他們了解情商的知識,提高情商水平。情商課堂可以面向更多的學生,并使之受益,但深入性和針對性不如前兩種形式。
總之,對于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來說,個體輔導、團體輔導和情商課堂三種情商培養的方式各有利弊,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點面相結合。
四、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情商培養的意義
1.心理調節能力
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在學業、就業的壓力比普通高校更加明顯,由于女多男少性別比例懸殊造成的人際壓力,失戀的挫折也相對比普通高校培養突出,培養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的情商,幫助他們識別自身的情緒,認識他人的情緒,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應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中各種壓力。
2.人際交往能力
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由于學業負擔較重,無暇參加各種活動來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提高自身人際交往能力。而且女多男少性別比例懸殊較大現實,女生之間的斤斤計較,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特別是和異性的交往機會受到限制,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的缺乏自信。有些同學甚至覺得在校期間和異性接觸的機會少。培養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的情商,可以增強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的信心,教會他們一些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幫助他們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3.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社會環境也發生很大變化,對于醫學專業高職生來說,他們在校時間只有不到兩年,剛剛適應學校生活,又要去醫院實習一年,畢業后又要走上工作崗位。這種頻繁地更換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的學習模式,對他們的環境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校期間,培養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的情商,讓他們學會情緒管理,自我激勵,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環境適應能力,以應對今后面臨的各種環境變化。
4.提高心理免疫能力
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在實習期間和畢業后,多數在醫院或醫療領域工作。當今社會醫患矛盾突出,醫務工作者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也比正常人面臨生老病死的機會多,這種環境容易讓醫務工作者因工作而產生各種心理的負擔、壓力甚至傷害。因此,對于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來說,他們大多數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或者醫務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在上學期間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幫助他們提高心理免疫能力,有助于他們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提高心理免疫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醫學相關專業高職生的情商,適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未來工作和生活的順利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醫學相關院校高職生因其專業和性別構成的特殊性,應在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增強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外,還應注重對他們進行情商培養,提高他們心理調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心理免疫能力。
參考文獻:
[1]丹尼爾·戈爾曼 著.楊春曉 譯.情感為什么比智商重要[M].中信出版社,2010.
[2]丁路.醫學生情緒智力團體培訓效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1,(1).
[3]瑪希雅,休斯等 著.趙雪等 譯.情商培養與訓練[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4]余瓊芳,李興琦.高職院校情商教育探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2).
[5]張秀榮.論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