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目標服務的。如何為這個目標服務是值得廣大高職英語教師認真探討的問題。本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從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英語學習基礎、英語學習策略、對英語課堂的評價等四個方面對高職高專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進而為改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國際間交流的加強,高校畢業生的英語水平已不能滿足社會對應用型英語人才的需要。換言之,高校畢業生的英語水平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見,目前的大學英語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改變觀念,從應試教育轉為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將英語語言知識與學生專業、職業能力結合起來,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徹底改變高職高專“啞巴英語”“文盲英語”的教學弊端。
本文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詳細調查,旨在了解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情況以及社會對行業英語的需求情況,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達到改進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的。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學習情感調查
學習情感調查顯示,56.3%的學生是出于興趣而學習英語的,接近38.5%的同學對英語學習不太感興趣,還有9.2%同學是對英語完全不感興趣的。同時,大部分的同學課外幾乎不會參加任何的英語強化班或提高班,多數同學目前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是不滿意的。首先,他們的學習動機主要是來自社會要求;其次,是學校的要求;再次,才是個人的要求。有接近一半的同學對英語學習是有信心的,可有接近37.9%的同學對英語學習是沒有信心的。
(二)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調查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不是特別好,尤其是英語口語會話能力,只有0.9%的學生自我評價口語很好,23.1%的學生認為口語能力還可以。同時,較多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閱讀。由此看來,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較差,尤其是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掌握較差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是特別理想。
(三)學生學習策略情況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是自己查資料或者請教同學,只有19.5%的同學會主動請教老師,還有少部分同學根本不請教。此外,大部分同學的英語學習集中在課堂上,也就是說,有很少同學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或者是自學。由此可見,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不是很科學,課堂學習的知識沒有得到課外的鞏固,這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很大的關系。在以后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課外學習的監督,使課外學習能夠進一步鞏固并掌握課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
從學習時間來看,目前每周學習英語的時間能夠達到7小時的學生只有4.4%,達到5小時只有11.2%,接近半數的學生在3小時左右,甚至還有38.8%的同學每周學習英語0小時。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自覺性及課外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因此,僅靠90分鐘的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比較困難的,在以后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英語基礎知識講解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使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外第二課堂學習。
(四)學生對英語課堂的評價
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課堂上教師講和學生練習時間應該均等,兩者同等重要,并認為教師詳解課文是有必要的。同時,大部分學生強調了口語和語法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注重講練結合,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的同時,應強調學生英語基礎語法知識的積累和口語的操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同時,學生對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也出了一些建議。其中50.9%和35.8%的學生認為兩人對話和小組討論的形式能夠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45.3%的學生認為每周的英語課時應該為4節,31.9%的學生認為周課時應該為2節;在授課方式方面,64.5%的學生認為英語課堂教學面授和網絡自學應各占一半。
三、調查結論
(一)改革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
為了滿足社會對高端技能型英語人才的需求,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與學生的職業和專業特點與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職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并圍繞各個專業的職業特色開設課程。根據各個專業的課程設置的不同,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形成較穩定和有效的行業英語課程體系,如護理英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計算機英語等。在教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將學生語言的應用同專業、職業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
(二)注重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
調查顯示,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學習基本沒有較好的方法,大多是靠課堂教學而被動地學習英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教會學生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最終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避免單一枯燥的講授式教學,適當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建立外語自主學習中心,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根據調查,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課后大多忙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在英語學習上花的時間少之甚少;而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課時僅為每周2~4節。其實,這些時間對滿足英語學習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對于外語自主學習中心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外語自主學習中心可定期組織各種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詞匯競賽、英語寫作競賽等,同時還可配備大量的英文電影、歌曲、報刊雜志等英語學習資料供學生觀賞、借閱。這些活動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英語交流的機會與平臺,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空間,而且對英語課堂學習也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有助于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劉黛琳.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與改革思路[J].中國外語,2009,(10).
[3]楊亮輝.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與學下情況綜合調查[J].湘潮,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