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點名、藍牙點名、微博點名、指紋打卡點名……近幾年來,高校老師點名方式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有些因為輕輕松松就杜絕了逃課現象而被大學生們驚呼為“點名神器”。甚至有網友調侃:人類已無法阻止老師點名了。
遙想小編當年的大學,那段青蔥歲月里,竟沒能與這些高科技的點名奇招相伴,有些失落,也有些慶幸。下面小編就把收集到的大學點名奇招奉上,看看你能招架幾招。
南京師范大學:拍照查缺
由于文學院專業多屬于文科,少數同學進入大學后慢慢發現,即便平時不上課,期末時臨時突擊背一背書也能考過。于是有些學生平時不上課,在宿舍打游戲,雖然成績沒有受影響,但荒廢了時間,也缺少了學習的過程。針對這一現象,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推出拍照查缺法。每節課上課前,學習委員會拍攝教室里教師和到課學生360度的全景照,課后將照片上交給學院,學院根據照片“揪出”缺課的學生。點名的結果將作為每學期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并與綜合測評成績掛鉤。
武漢長江工商學院:“微博點名”
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新聞系《網絡新聞事務》課堂上,張厚遠老師正在使用微博進行點名。電腦機房傳來一陣敲擊鍵盤的聲音。“@張老師:早上好,我到了。” “@張老師:早,今天天氣又變了。”在張厚遠老師的電腦屏幕上,各式各樣的簽到不停地在滾動,之后老師再通過備注的名稱核對人數,這樣微博點名就算完成了。
作為“微博點名”的發起人,張厚遠老師說:“微博既可以點名,又可以更好地與大家溝通、互動。而且通過發私信與學生聊天及時了解學生想法,既輕松又快捷。”
武漢紡織大學:軟件互查
武漢紡織大學數計學院計算機課上,學生們自己設計點名軟件,“互查”考勤。50余人的課堂被分成10組,點名時輸入組數,教室多媒體的大屏幕就開始滾動,在老師按下停止鍵時,屏幕上會顯示一個數字以及“恭喜第×組,你們中招了!”的字樣。該小組成員會被點起來回答問題或者當場解決其他同學學習中的疑惑,未到的同學會被計入考勤,并且被罰做不一樣的點名軟件用于下次點名。這種點名方式被學生們視作有趣的“惡作劇”,激活了學生“整蠱”熱情,所以收效頗佳。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藍牙”點名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系老師專門研發出的一套新點名系統,要求學生用個人學號命名手機藍牙,老師再用筆記本電腦外置藍牙增強器搜索,通過與學生信息數據庫比對,未搜到學號者,就算曠課。
各地多所高校:指紋打卡
指紋刷卡點名,在全國各地多所高校都有出現,對大學生來說或許并不陌生。開學前,通過指紋采集,學生的信息被錄入。每節課上課前,學生需要依次從一臺指紋簽到儀前走過,在上面輕輕地留下指紋,隨著一聲電子音“謝謝”,完成了本堂課的簽到。
四川大學:“刷臉”考勤
網傳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魏驍勇老師研發出一個“基于圖像的課堂考勤系統”。該校老師在點名時,采取多角度對教室內學生分區域拍照,然后將照片上傳到服務器,自動拼接成一張整圖,系統再對照片里的學生頭像自動編號和識別,最后出現學生的個人信息,旁邊則有“是我”和“不是我”兩個選項,以辨識誰上課、誰逃課。
當事人魏老師回應:“網上有些東西系誤傳,這套系統根本不是為了點名。”魏老師表示,其實將這套系統引入課堂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考查學生到課的出勤情況,而是因為他所授專業課的內容與這個系統有關,需要在課堂上演示。結果,卻被網友誤以為是點名“神器”。
學生有話說:靠點名留住學生,不如靠課堂的“有用、有趣”
“逃課現象的確存在。”很多同學承認自己曾經由于種種原因而逃課,“但作為大學生我們還是有判斷能力的,大部分同學不會故意逃課的。”有同學表示:“點名可以留住學生的人,但留不住學生的心。”上課有魅力的教師,不需靠點名,大家都會按時到堂,認真聽課,甚至能吸引外專業的人來旁聽。有同學甚至認為,點名的做法是本末倒置,想學生按時上課,教師要先提升自己的課堂吸引力。也有同學表示:“我覺得指紋打卡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有效防止逃課,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總比在寢室睡覺或者打游戲有意義得多。”
學校有話說:嚴管背后更多是無奈
“之所以這樣嚴抓學風,是因為現在的學生自制力很差,求知欲弱,這也是校方的無奈之舉。”一位從教幾十年的老教授表示,幾年前他的課爆棚,現在逃課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多。校方采取各種點名方式,是借助外力促進學風建設。當然想要解決逃課問題,老師要盡可能把課講好,與社會實際接軌,讓學生坐得住,同時學生也應有自制力,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