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發+++劉芳
摘要:
我國人口比較多,在房屋建設量也非常巨大,在總的社會能耗中建筑能耗已經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2006年年底,就建筑節能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調研提交的數據表明:按照當前的一種趨勢的發展,到了2020年對于煤的能耗達到十幾億噸。由于我國城市發展的進程不斷在發展,制造業的調整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建筑的能耗不斷在提高。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建筑相關能耗占全社會能耗46.7%,其中包括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調等)約30%,以及建材生產過程中的能耗16.7%。另據有關數據顯示,以前的建筑能夠達到節能標準的只有百分之零點幾,新建的也只有15%達到節能標準。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城市現代建筑對制冷制熱及通風等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對其總運行成本、節能環保、用戶體驗、與建筑外觀的結合等都提出了新要求。能源結構調整、技術更新速度都超乎想象,推廣節能環保綠色建筑已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辦公建筑;節能設計;建筑規劃;能源;太陽能
辦公建筑的設計以及建筑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滿足消耗的最小化,而且也要滿足功能的要求,辦公建筑一定要給人愉悅感,這樣不但能將公司的形象樹立,而且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當前,在辦公建筑內出現的辦公區域是變得越來越大,所以,對于建筑的辦公空間的形式是非常受關注的,相對于辦公建筑來說,最大的作用就是能給員工提供一種工作環境,重要的就是辦公室的選擇以及辦公形式的選擇,這些對于辦公的人員有很大的影響,在對辦公建筑樓的能耗對比中,我們可以發現,建筑的空調采暖對于建筑物能耗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電量呈直線上升。
一、建筑節能概況
(一)傳統中國建筑節能技術
由于社會的發展比較迅速,當前許多新的建筑材料以及新的技術不斷發展,許多建筑師都將眼光放在這些新的技術以及新的建筑材料上,而對于我國的傳統建筑技術卻忽略了。古代建筑和環境和諧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一種境界,在這領域有很大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筑就講究陰陽五行之說,也就是看風水,雖然有很多迷信的東西,但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國古代的建筑師以及工匠們在進行建筑的建設時,對周邊的環境特別重視,尤其是地勢、氣候以及林木植被等,對這些進行都要認真的研究和調查,使建筑的形式以及布局方面都要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比如說,我國古代江南的村鎮都選擇的位置都特別好,是夏有風,冬有日,西北寒風小,夏日較涼爽,所以村落的位置通常就依靠著北以及西面的山,在南面以及東面常常被能入選為村落的位置。因此,古代建筑師們的這種創造環境舒適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另外,對于我國古代的人們來說,能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地理和氣候等條件建造建筑。例如,北方最顯著的窯洞,土坯和夯土建筑,通常,在進行建設這些建筑的時候,就地取材,能創造出適合人們對于居住環境。而對于南方的居住形式來說,一般采用的是竹木建筑,這種建筑將地面與房屋地面架空的形式,隔離了地面的潮濕,并且通風較好。以上這兩種建筑形式,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的發展沿用到至今,因地制宜,對于自然的一種合理的應用所產生的生活環境,是非常能體現出一個地區的建筑特色。同時,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區都有適合本地區的建筑形式,通常都是利用對很多不利因素的避讓而進行選擇生活空間。我們反觀這些建筑形式,都是和自然進行和諧的結合,都是根據地域特點來選擇建筑的形式,在和大自然進行接觸的時候,都比較順應于自然,形成一種“文明建筑”。
在我國,傳統的建筑建設方式以及建筑技術,都是我國人民在慢慢的實踐中以及對于大自然的合理利用,經過數千年的遴選而產生的建筑形式,其存在的優點可想而知了。因此,也讓現代的建筑師有一種對于傳統的認知,在建設當代的建筑時,應該盡可能的結合我國傳統的建筑形式,而不能只重視新材料以及新技術。
(二)我國的建筑節能
建筑節能一詞的詞義先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建筑節能”;第二個階段叫“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即減少能量在建筑中的損失;第三個階段叫“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其中第三階段的叫法更為積極。這體現了人們認是建筑節能已經從只注重抑制需求、減少能耗量,發展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也就是利用相同的能耗,給人們提供更為健康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最大化地減少能源消耗,并能做到節約。
第二階段:在建筑的建設當中,一定要確保能量的守恒。
第三階段: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第四階段:體現減小有害氣體對環境的影響,這樣不僅僅體現出能對能源加強了利用,還對我們所生存的地球也有了保護的作用。
在節能建筑方面,我國在這方面起步有點晚,同時我國也頒布以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和規范,按照先對住宅后對公共建筑,先城鎮再農村等。
二、辦公建筑特點分析
辦公建筑自身的建筑特點是:造型豐富,形體復雜。因此體形造型和所占空間是比較大的;隨著現代辦公理念的進一步轉變,對擁有越來越大空間辦公室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在辦公建筑中,經常會存在中庭空間;建筑物為了塑造一種立面效果,常會采用大面積的玻璃幕墻,一般窗墻比較大;辦公建筑的人口進出量比較大,因此大廳的熱工環境并不理想;建筑的進深都比較大,不能有效的實現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的要求。
(一)公司自用辦公樓
公司自用辦公樓在進行初期的設計時,就對其使用對象已經確定了。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對業主提出的相關條件進行了解和掌握,同時對辦公樓具有作為企業面向社會展示自己形象的功能進行考慮,另外,還要對地區環境的影響進行相關的考慮。
(二)租賃辦公樓
專門用于出租使用的辦公樓,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供出租以及非收益的部分。對這類辦公建筑設計時,考慮的主要有:合理設計辦公建筑自身的空間和公用部分面積,盡量增加出租辦公空間,自身空間的使用舒適,公用部分的服務質量能相應的提高,建筑節能方面也要設計適當,減少運營成本。
(三)綜合辦公樓
綜合辦公樓一般是指在同一個建筑中,其功能比較多,在進行此類建筑的設計時,一定要重視整體概念的設定,做好不同功能的合理組合,統一對功能安排與協調,在這之中,特別要重視的是流線不交叉與功能設計的合理。
(四)政府辦公樓
在使用上以及公共性上政府辦公樓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其設計的功能流線要依據政府各行政部門的特征來進行設計,并且對于其安全與公共性一定要進行全面的考慮。
三、現有辦公建筑技術特點
(一)現代辦公建筑的外皮
現代辦公建筑的外皮主要是說建筑物的外圍護結構。一般情況下,公共建筑的外圍護結構類型相比較與普通的居住類的建筑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并且有著相對復雜的技術。
1.外墻
辦公建筑的外墻在以前一般就是都是空心的,而現在建筑的外墻一般都是使用各種混凝土來進行澆筑。建筑外立面裝飾一般是噴涂或者鑲嵌貼面,這樣對于建筑的墻面也增加了許多美感,在我們常見的一些比較高檔的辦公建筑中,在對圍護以及外墻的裝飾上通常都選擇幕墻,在選材上,通常其主要的形式有玻璃和石材,以及各種金屬等。但我們在進行外立面的裝修裝飾中,盡管其比其他的材料看起來美觀,但是,它的熱工性能與其他的材質比起來就比較差。
2.外窗
“窗戶”是眾所周知的一種比較常見的房屋構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窗戶的材質在不斷地變化,質量在逐漸的變好,并且功能也在不斷地加強,給人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可以說,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不能離開它,并且發揮的作用逐漸的加大。除了一般的擋風遮雨的功能,對于其外觀的要求也是逐漸的提高,它的外觀多樣,色彩豐富,有了一定的審美功能。一般情況下,在建筑設計時人們只注重門窗結構的采光性,而忽視其在節能保溫方面的作用。
3.屋頂
屋頂可以說是建筑的“第五立面”,并且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它所發揮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公共建筑中。當前,屋頂的綠化在建筑中是比較常見的,并且其效果值得被廣泛的推廣。屋頂綠化不但可以為城市增添一份色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是屋頂的輻射熱降低,使城市的熱島效應減小。因此,若將屋頂綠化充分的利用,就可以為城市創造一個空中的綠化系統,進而使城市的環境的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現代辦公建筑的內核
現代的辦公建筑的內核通常就是指建筑物的內部構成,比如說,在采暖上,以及空調系統中和內部的照明系統等。當前,為了提高建筑的穩固性,高層以及小高層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混凝土通常有很大的熱惰性,也就是有這項指標,所以建筑內部有很大的蓄能作用。
辦公建筑內的空調系統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集中式和分散式。在辦公建筑中,為了達到照明節能,一般都使用節能熒光燈,這種節能燈有很明顯的節能效果。而在辦公樓建筑中未來的發展將會朝向照明的自動控制方面進行發展,同時,還要提高人們的節能意識。
在辦公建筑中,從技術的角度講,其節能方面和居住建筑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的相似,但辦公建筑也有自己的特點,在自身的建筑上比一般的居住住宅復雜程度高,和居住建筑相比,難度也增加了不少。
四、能源消耗影響因素
(一)舒適度要求的提高
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對于辦公環境有了更加高的要求,這就使得辦公建筑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加。人們對于辦公環境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能耗也在隨之相應的增加,明顯的,伴隨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總體而言能量的轉化率也在漸漸的提高。
(二)節能方法的單一
當前,在節能設計過程中人們只看重圍護結構的節能,對于整體的節能非常缺乏。相關資料顯示,作為現代建筑的辦公建筑,其能耗主要受建筑設計、服務設計、人員活動三個因素的影響。圍護結構是建筑結構設計的一份子,對于建筑能耗來說,建筑的選址、平面功能、采光、體形系數、自然通風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還有,設備性能和人員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筑能耗。這些因素在當前的節能方法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三 )節能的片面性
從狹義上說,建筑能耗指的是建成建筑物之后,在使用時每年所消耗的能源的綜合,大致上包含電器、采暖、照明、熱水供應、通風等方面,也就是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能耗;而從廣義上理解,其指的是包含建筑材料、設備的生產、運輸,及其建筑建造、使用、拆除這些過程中能源消耗的綜合。
(四)使用者節能意識的不足
辦公樓的使用者沒有意識到節能的重要性,辦公室中經常會存在打開門窗吹空調、辦公室沒人依然開著空調、辦公室的設備處于無人待機狀態、熱水器全天通電、不管在何種日照下辦公室的燈總是開著。
(五)節能管理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
大多數的辦公樓對于系統都沒有制定管理制度,有的即使制定了管理制度,也沒有設置相應的部門和人員進行監管,這些制度基本上都流于形式。
五、辦公建筑節能設計的具體措施
辦公建筑的節能方面,小型的辦公室通常對于建筑的能耗是小的,因為小型的辦公室在使用空調系統中方便使用小型化的系統,就是在使用集中式的空調系統時,也能對分區進行控制,對于電能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減少了。盡管在使用上,小型的辦公室可能會減少,但是進行綜合的考慮,在對能源的節約以及成本的減少上,還是比較具有優勢的。相對于普通的民居住宅來說,辦公建筑的特點就是其功能比較復雜,在空間上形式是比較多樣的,因此,也導致建筑的材料以及技術相對于普通的民居大很多,所以,要根據辦公建筑的特點來對建筑的節能提出節能措施。
(一)基地的選址
選擇基地的時候需要對其方位、風向、風速、水文地質環境、植被等一系列因素綜合考慮。在選擇城市的辦公建筑基地時,要服從城市規劃,這也將可能造成建筑基地周邊的環境不太理想。然而,為了使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率降到最低,我們依然需要對資源利用的程度和現有自然系統的干擾程度進行計算。建筑選址原則就是讓建筑物在冬天可以獲取充足的陽光且將主導風向避開,夏天則可以運用自然通風避免太陽輻射。所以,選址要結合建設地段的地形、地物、地貌、主導風向,合理布局建筑物。建筑基地應選在向陽的地段上,為爭取日照創造先決條件,而不宜選擇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處,因為冬季冷氣流易在凹地里形成對建筑物的霜凍效應,位于凹地的建筑所消耗的能量,就會相應地增加。
而且,在選擇基地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對現有的公共設施加以利用。基地內的電力、給排水、燃氣管線等與市政基礎設施聯系時的連接長度應盡可能短;避免選擇生態敏感區域,以免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盡量選擇便于利用自然能源的地段。
(二)合理組織通風
氣溫較低的地方,建筑規劃應該讓建筑的主要立面避開不利風向,比如我國北方地區的寒流在冬天會被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所影響,產生以西北風為主要風向的冬季寒流,建筑在規劃設計時,應將西北向封閉,對于開口方向和位置要合理的安排,組合的建筑群要可以避風節能。但是在氣候較為炎熱和潮濕的地方,自然通風則應該合理的加以引導,從而實現自然通風的目的。除此之外,規劃設計過程中,還應該盡可能的避免風影,不能讓其對建筑通風造成影響。風影其實就是風吹向建筑物的時候,其背后產生的渦流區在地面上的投影。風影內的風力比較小,其穩定性也比較差,難以形成有效的風壓通風。為了防止出現這種現象,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可以改行列式布局為錯列式。風影的長度和風向的投射角度是有關聯的,如果風向投射角垂直于建筑物縱向軸線,風向的長度就是最長的,到達一定角度,風影就會變小。然而,投射角越大,室內的平均風速就會隨之降低,所以在規劃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對這些因素充分的進行考慮,實現通風最佳效果。
(三)外圍護結構設計
圍護結構的功能主要就是遮風擋雨以及采光通風和保溫隔熱等。在當今時代,圍護結構的發展,在人們對于生活物質的追求方面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人們不僅僅是看重對于室內的環境的追求,同時,在審美方面也要使人們在生活追求中質量的滿足。
1.外墻保溫設計
墻體保溫采用單一材料保溫和復合墻體保溫兩種基本形式。單一材料保溫墻體有空心砌塊墻體、加氣混凝土墻體等特點,這種墻體輕質、多孔、構造簡單、施工方便,但導熱系數大,一般是高效保溫材料的20倍,不能滿足保溫隔熱的要求,同時單一材料保溫墻體的強度、耐久性和耐火性較差,因此,在實際工程中應用得較少。復合墻體保溫是采用承重材料與高效保溫材料(如巖棉板或聚苯板等) 組成復合墻體。按保溫材料所處位置不同,又分為外保溫墻、內保溫墻和夾芯墻多種方式,其中外保溫墻和內保溫墻是目前最常用的兩種方式。復合墻體很好地發揮了兩種材料的長處,既不會使墻體過厚,又能承重,保溫效果良好, 能承重,保溫效果良好。復合墻體如YL組合砌塊構造設計合理,熱工性能優良,集保溫、圍護一體施工簡便、粘接性好、便于外飾面抹灰、鑲嵌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我國若想達到節能65%的目標,除一部分可采用單一材料保溫墻體外,使用復合墻體將是大勢所趨。
2.門窗保溫設計
為了增大視野和采光,辦公樓常常采用開大面積窗,將室外景觀引入辦公空間,同時增強了立面效果。玻璃在這里成為外圍護結構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選擇門窗時,首先是框材應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還具備一定的剛性、抗壓性能,目前主要有斷橋鋁合金、塑鋼材料,鋁塑復合、鋁木復合等。設計時應盡量提高窗框的隔熱性能,減少窗框的外露面積,以及提高氣密性來減少冷風滲透或熱量流失;其次,從采光以及立面 的角度來考慮,有著較大的開窗面,對于門窗玻璃可以選用在表面上鍍一層半導體氧化物薄膜后制成的低輻射玻璃,這種玻璃有較強的吸熱能力和反射能力,能夠吸收大量太陽輻射能,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如果要考慮到夏季比較炎熱的天氣,想同時起到隔熱的作用,可以選擇中空玻璃、復合中空玻璃、保溫型玻璃,以此來發揮隔熱保溫效果。利用其較低的傳熱系數,保溫和隔熱都可以。近來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出現一種有別于傳統雙層玻璃和玻璃幕墻的熱通道幕墻,該系統由一個單層和雙層玻璃幕墻構成,兩個幕墻之間的空間較大,可在該通道中完成采暖、通風、空調和日常的清潔,由于其中空間大,還可以配置可調節遮陽、折光構件和控制器等,形成一個可呼吸的建筑表皮。
3.屋面結構節能設計
屋面是建筑外圍護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溫隔熱的性能直接影響建筑的節能效果。在建筑設計中,一是要選擇合適的屋頂形式,利用屋頂的形狀來引導自然通風。二是要選擇合適的保溫隔熱材料。因此,保溫隔熱材料應該選用導熱系數小、蓄熱性大的材料,同時不宜選擇容重過大的材料;要選用防水性能好的保溫材料,防止保溫隔熱層吸水,降低熱工性能。在進行屋面的節能設計時候,可以選用一些新型的高效保溫材料,比如采用膨脹珍珠巖保溫芯板保溫層代替常規的瀝青珍珠巖或水泥珍珠巖做法,就克服了常規作法的諸多缺點。這種保溫芯板施工方便、價格低廉、不污染環境,芯板為柔性制品,不僅適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帶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溫效果更可顯示出它的優越性。
4.建筑體型設計
對于建筑的組成部分方面建筑的體型設計也是相當的重要,首先考慮的就是在節能方面,這種理念是非常理性化的一個因素,并且給建筑師能帶來在建筑設計中產生同時帶來靈感。對建筑體型設計中,還能為以后的建筑節能設計夯實一個基礎。為了能夠將節能理念更好的滲透到建筑設計當中來,在對建筑進行設計階段,應該選擇一個合理、正確的建筑體形,并盡可能的去減少外界同建筑物這兩者之間的其自身交換的熱量。經過以往的實踐證明,如果在設計過程中,在其他一些固定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建筑物其自身的外圍面積除以其所包圍范圍之內的體積,所真正得到的實際體型系數如果越高,那么該單位面積內的建筑物體所散發出來的熱量也會越高,這樣就違背了建筑節能設計理念。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當前的設計過程中,注意考慮節能同建筑形式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在外形相對簡單的一些建筑內還有相應的外部環境當中,因其自身的外殼面積相對較小,凹凸少,盡量規則,基于這種情況之下,在建筑物其自身的體形設計這方面不適合選擇使用較為復雜、多樣的輪廓線。
5.自然采光
很多年以前,建筑的采光主要是通過自然采光實現的。但是,當前,城市的用地凸現出來的問題非常明顯,同時,在建筑設計中,隨著建筑的技術的進步以及發達化的建筑功能,隨著建筑的發展,人們潛移默化的忽略了自然采光,而對于當前的社會形勢,能源問題是相當的緊張,對于天然采光逐漸的被人們重視起來了,它對于能源的節約以及能耗的節約體現的非常明顯,在室內,將其創造的是非常的豐富多彩,給人們提供的空間是相當的舒適以及健康。
6.自然通風
建筑的通風方式在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自然通風對于室內的空氣調節作用非常大,改善度以及節能性也是非常高的,長期以來,傳統的空氣調節方式就是這種方式,指導發展到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由于當前的能源危機,為了保持空氣的優良性,建筑師們對于建筑室內的通風問題重新審視,自然通風的意義主要有一下三種;分別是能對室內的空氣進行改善,其次是能實現被動性的制冷,最后在能源方面,能實現最大化的節約。在一般的建筑當中,自然通風主要是通過氣流傳熱,而空氣流動主要通過建筑物的窗、門等開口位置所具有的空氣壓力差傳熱。出現空氣壓力差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就是風壓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熱壓的作用。熱壓一般是取決室內外的空氣溫差,也就是空氣的重度差以及高度差。解決熱壓現象主要可以根據合理的空間布局、合理設計門窗等方法,同時,在建筑的設計當中必須要設置相當數量高窗與低窗結合,從而可以提高進出口的高差,當熱空氣有所上升時,則由高窗進行排出,而涼風則會進入室內,從而發揮出煙囪效應。但是,當設計中應用煙囪效應時,則必須要把天井設計在其中或是在樓梯間以及走廊的屋頂設置一個排風的天窗等,從而也可以增加自然通風量。
7.新能源的利用
對于新型的能源來說,主要有太陽能以及核電能和風能等。它的特點主要是環保、清潔,除了核電能在使用中出現燃料的核裂變,其他的則是可再生的。在自然界中,由于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說。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氣等,在當今,對于新型能源的利用應常見的新能源利用是太陽能和地熱等。
7.1太陽能的利用
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資源,能夠為人們提供熱量和陽光,人類的生存、健康、工作效率、營養等都離不開太陽。研究表明,辦公建筑中,自然采光運用太陽光,能夠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天氣較冷的地方,人們更需要多的獲取太陽能,太陽輻射入射到玻璃上可以直接為室內提供熱量,而太陽輻射要是入射到墻上或者屋頂上,提高圍護結構的溫度,降低房間的熱損失。與此同時,在白天圍護結構能夠存儲太陽輻射熱,到了晚上則能夠有效的減緩溫度的下降速度。在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還能采用主動式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使常規能源的利用率有效減少。所以,對于建筑節能來說太陽輻射意義重大。建筑在進行總體規劃設計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對太陽能加以利用。
(1)太陽能熱水系統
將太陽能集熱器與建筑屋面、陽臺、外墻有機結合,既豐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復投資。太陽能熱水系統目前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3~4年即可收回投資,非常適合辦公建筑中的食堂、洗浴等使用
(2)熱水采熱式供熱
通常我們所見的就是在樓頂設置采熱器,在儲水箱內存儲一定的水量,在采熱器的作用下對水箱中的水進行加熱,然后再送入用戶室內進行使用,當然,也可以使用塑料盤管進行地板輻射供熱。
(3)太陽能空調
將太陽能作為一種制冷的能源的一種系統。這種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太陽能吸收式以及集熱器。相對于太陽能的集熱器,目前在市場上主要有真空管和平板兩種集熱器。而對于吸收式的系統,主要依靠兩種制冷系統,分別是氨一水和溴化鋰吸收式兩種,在大型中央空調的應用中主要是溴化鋰吸收式,在一般的小型空調中通常就是一個氨一水的制冷系統。
(4)光電太陽能技術
這種技術就是利用太陽能的電池板將太陽能轉為電能。通常,在這種系統中太陽能電池板一般是由不銹鋼薄板件或者鋼化玻璃作為襯底,所以,在這種系統中,我們常常能看到的就是太陽能的電池板是和樓頂或者在向陽面的幕墻進行結合,形成一種由太陽能光電集成的幕墻或者集成頂。這種技術目前由于其成本比較高,造價昂貴,在我國的應用還沒有被廣泛使用。
7.2地源熱泵技術的應用
地源熱泵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節能技術,是將地下淺層的地熱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不僅能實現供熱,而且也能制冷的一種系統。這種技術一般是對于高品位的能源進行少量輸入,使低溫位向高溫位進行轉移的實現。這種技術被應用于冬季進行供熱,夏季能提供冷源,也就是說,冬季將地下的熱量進行取出來供給室內,對室內進行提溫,而在夏天,將地下的冷媒進行取出,將室內的熱媒送入地下。
在供熱以及供冷系統中地源熱泵在節能方面是大大的能體現出來,同時節省電能,運行費用低。近些年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未來的發展是非常廣泛的。
六、結語
當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和看待我們傳統的建筑時,包括我國傳統的建筑技術以及建筑方式,都有我們在建設新的建筑時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理論。我們并不是一味的去模仿,終究在年代以及時間上人們思想的轉變,對于環境的要求也逐漸變得比較高,很多東西并不能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提高。所以說,我們當代的建筑師在建筑設計時應該結合傳統的建筑形式以及對于新技術、新材料的結合,建造出比較適合我們當代人生活以及工作的建筑。
【參考文獻】
[1]陳兆濤,管振忠.我國北方辦公建筑能耗特點及節能設計措施[J].山西建筑,2011(05)
[2]成輝,朱新榮,劉加平,潘文彥.高層辦公建筑節能設計常見問題及對策[J].建筑科學,2011(04)
[3]柳青.辦公建筑的生態節能設計[J].科技風,2011(13)
[4]劉偉瑋,任彬彬.淺議辦公建筑圍護結構節能設計[J].科技視界,2012(19)
[5]李雪平.高層辦公建筑的節能設計[J].工業建筑,2010(12)
[6]劉濤.基于氣候變化下的辦公建筑節能設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7]任俊.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計算與評價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
[8]邱國志.辦公建筑空氣環境狀況實測及通風空調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作者單位:劉存發,天津華廈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劉芳,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博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