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英,郝英秀,雷鵬瓊,李淑杏,陳長香
護士職業是從事著高強度、高責任、高風險的服務于病人的臨床一線工作,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研究顯示,國內護士主要的工作壓力源有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以及長期緊張的腦力勞動[1]。護士這個以女性為主的職業群體除護士角色外,在家庭中也扮演著母親、妻子、兒媳、女兒等多重角色,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和家庭責任的主要承擔者。而家庭作為女性獲取愛與歸屬感的地方,也應成為其工作的堅強后盾,以幫助她們承擔來自工作的多重壓力,包括來自環境、社會、工作、生活的不良刺激、負性事件和負性情緒這些嚴重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并加速機體衰老過程應激[2]。文獻統計顯示,90%的婦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表現[3],目前國內關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研究較多,但是對于特殊職業特定人群的報道較少。了解護士家庭因素及其工作滿意度對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影響,為采取相應措施,促進身心健康,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1 對象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3月唐山市5所三級醫院年齡為40歲~55歲符合納入標準的臨床護士540人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符合生殖衰老分期研討會(STRAW)對圍絕經期的分期標準[4],即年齡≥40歲至最終月經后1年內,且≥1次月經周期長度改變,與正常相差>7d者。排除標準:已知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正在治療者;切除子宮、卵巢,子宮或卵巢解剖結構異常者;過去6個月內確定為乙醇或藥物依賴者;近3個月有性激素服用史者。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護士基本情況、家庭情況調查表及改良Kupperman評分量表進行調查。改良Kupperman評分量表包括13種癥狀:潮熱汗出、感覺障礙、失眠、易激動、憂郁疑心、眩暈、疲乏、骨關節痛、頭痛、心悸、皮膚蟻走感、性生活下降、泌尿系感染,癥狀評分=加權因子×程度評分,總分為0分~63分;加權因子(基本分)有13項,潮熱汗出為4分,其余各項分別為1分或2分;癥狀程度分4個等級,即無癥狀為0分,偶有癥狀為1分,癥狀持續為2分,影響生活為3分。各項癥狀評分相加之和為總分,6分~15分為輕度;16分~30分為中度;≥31分為重度[5]。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63份,回收552份,有效問卷540份,有效回收率為95.9%。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檢驗。
2.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年齡47.75歲±3.67歲;學歷:初中及以下35人,高中或中專268人,專科126人,本科及以上111人;職稱:護師及以下154人,主管護師318人,副主任護師及以上68人;有職務者116人,無職務者424人;科室分布:門診113人,手術室37人,急危重癥科28人,內科97人,外科47人,婦產科、兒科71人,五官科21人,感染科14人,輔助科室112人。
2.2 臨床護士圍絕經期綜合征發生情況 所調查的圍絕經期護士中有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者為344人,占63.7%,輕度癥狀196人(36.3%),中度癥狀121人(22.4%),重度癥狀27人(5.0%)。
2.3 家庭因素及工作滿意度對護士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影響(見表1)

表1 家庭因素及工作滿意度對護士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影響(n=540) 人(%)
職業女性面對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在圍絕經期往往表現得更加脆弱,綜合征癥狀更加明顯[6]。本研究結果顯示,護士圍絕經期綜合征發生率為63.7%,父母及配偶健康狀況較差,與子女關系緊張,經歷重大負性事件的一組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程度較重。父母親、配偶和孩子的理解與情感支持能夠滿足護士歸屬與愛的需要,能夠有效減輕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7]。圍絕經期護士的父母已經年邁,大部分伴病生存,有的甚至需要照顧,因為工作的需要不能回去看望父母、不能陪伴在父母身邊,再加上父母親的不理解和責怪,心中不免會有自責。隨著孩子的升學、住校、出國、結婚,與孩子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與孩子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更增加了孤獨感和失落感。配偶作為自己最親密的人,是整個家庭的頂梁柱,其健康狀況出現問題時也會非常擔心。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重大負性事件如醫療糾紛、交通意外、家人去世、子女不在身邊等都使圍絕經期護士身體和心理上受到重大創傷[8],難以走出陰霾。負性情緒超過機體的自我調節能力范圍時會誘發生理功能紊亂,加重內分泌失調,使圍絕經期綜合征變得越來越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工作滿意度越低的護士圍絕經期癥狀越重。影響護士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原因為:①護理職業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較低;②護士職業發展空間較小;③不同教育程度與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常常承擔著相同的工作[9],使得大多數護士潛在的能力未能發掘出來;④付出、回報與預期差異較大,心理落差比較明顯;⑤每天處于緊張的工作狀態、經常處于各種噪聲刺激的工作環境。對工作不滿時,護士會采用消極心理防御的應對策略相對增多[10],消極無效的應對與積極有效的應對相比常常會引起血壓升高、頭痛、抑郁、焦慮、頭暈、犯罪、酗酒等不良行為和癥狀[11,12],從而加重癥狀。
[1]郭潤蓮,陳穎.護士壓力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06,20(1B):190-191.
[2]方進博,邱昌建.護士職業疲勞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1):1-4.
[3]Freeman EW,Sammel MD,Lin H,etal.Temporal associations of hot flashes and depression in the transition to menopause[J].Menopause,2009,16(4):728-734.
[4]Soules MR,Sherman S,Parrott E,etal.Executive summary: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STRAW)[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1,76(5):874-878.
[5]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37.
[6]張海芹.不同職業女性更年期癥狀與焦慮及社會支持關系研究[J].人民軍醫,2012,55(6):505-508.
[7]Nasurdin AM,Hsia KL.The influence of support at work and home on work-family conflict:Does gender make a difference?[J].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8,16(1):18-31.
[8]張新紅.家庭情感支持對女性更年期癥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5):5213-5214.
[9]王霞.長沙市護士職業倦怠與護士工作環境相關性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6:1.
[10]Brian LP.Stress-buffering factors related to adolescent coping:A path analysis[J].Adolescence,1999,34:715-734.
[11]Carolyn G.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oping during adolescenc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urs Scholarsh,2010,42(2):166-185.
[12]Lee C,Suchday S,Rosett JW.Perceived 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s,and Chinese immigrants’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stress[J].Behav Med,2012,19(2):17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