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妹,劉清霞,劉桂鳳,李梅香
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是治療早期宮頸癌(Ⅰb期或Ⅱa期)的有效方法[1]。由于手術范圍廣及手術對盆腔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產生損傷,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礙[2],據報道其發生率為4.39%~44.91%[3]。膀胱功能障礙不僅給病人帶來了痛苦,而且嚴重影響了病人術后生活質量。我科室對術后第8天[4]病人根據人體需要和水利尿的生理理論,制訂科學合理的飲水和排尿的計劃表格,由專職護士一對一地進行指導并督促病人定時定量飲水[5]、定時排尿[6],能有效地控制尿量,防止尿量過多或過少,使膀胱形成節律性充盈和排空的習慣,禁止過度擴張,而且還可以促進反射性收縮,使膀胱保持接近正常的舒縮狀態,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宮頸癌病人80例,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2000年版)宮頸癌臨床分期標準,診斷為Ⅰb期或Ⅱa期,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兩組病人年齡、營養狀況、合并癥、文化知識、臨床分期、病理分型、麻醉及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飲水與排尿護理 兩組病人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掃術,術后持續留置尿管期間,每日行外陰擦洗2次,并定時行盆腔肌肉鍛煉。對照組術后持續留置導尿10d,第11天開始連續3d夾閉尿管,定時放尿以行膀胱功能訓練。在此期間飲水及飲食均很隨意,無任何計劃性,放尿為3h定時排放1次。觀察組術前對病人平時的飲食飲水及排尿、尿量等進行全面了解,以評估病人膀胱的儲尿量,用來評價術后膀胱的敏感性。術后第8天開始,根據人體需要和水利尿的生理理論以及個體飲水飲食習慣制定而成的計劃飲水和排尿表(見表1),附帶各種食物含水量表1份,由專職護士連續3d對病人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病人定時定量飲水、定時夾閉尿管,定時放尿并督促病人準確執行和記錄,專職護士每天檢查記錄1次,評價計劃飲水和排尿的有效性,以了解膀胱功能的恢復。計劃安排在每日06:00~20:00進行,以保證病人休息。計劃飲水方法:膀胱訓練期間飲水量限制在1 500mL~2 000mL,飲用水包括白開水、湯、果汁及稀飯等,溫度不超過40℃;按表上的計劃要求定時定量飲用,每次均在20min內完成。計劃排尿方法:按表上的計劃要求定時將夾閉的尿管開放1次,每次盡量排盡尿液,夜間尿管處在夾閉狀態;排尿時囑病人蹲廁排尿,以遵循平時排尿的習慣。

表1 計劃飲水和計劃排尿表
1.2.2 觀察指標 在第1次排尿后立即導尿,測定膀胱內殘余尿量以觀察膀胱功能恢復情況。①殘余尿量:殘余尿量<100 mL,說明膀胱功能恢復良好;殘余尿量>100mL,說明膀胱功能恢復差,繼續留置尿管。②排尿困難:尿不易排出或排尿費力,尿液變細,射程短,尿流中斷或淋漓不盡。③尿潴留:拔尿管后病人有尿意但不能自行排尿,經誘導20min后仍不能排出,膀胱處于充盈(尿量>600mL)狀態。④住院天數。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間分析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表2 兩組病人殘余尿、排尿困難、尿潴留和住院天數的比較
3.1 宮頸癌根治手術對排尿的影響 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中根治性切除宮頸旁和陰道旁組織時,由于手術范圍廣,支配膀胱的神經不可避免地被損傷,且由于術中對膀胱的牽拉,術后膀胱及輸尿管下段失去支撐因素,導致術后短期內發生膀胱麻痹[6]。因為長期開放留置尿管,使膀胱內壓力幾乎不存在,致使膀胱逼尿肌喪失收縮性,進一步增加尿潴留發生幾率[7]。觀察組除定時行盆腔肌肉鍛煉外,在術后第8天開始行計劃飲水和排尿,使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能盡早地行節律性收縮和舒張,有得益于膀胱功能的恢復,減少膀胱功能障礙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尿潴留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2 個體化護理 觀察組專職護士一對一對病人進行評估、指導、實施、督促,術前對病人平時的飲食飲水及排尿、尿量等進行全面了解,以評估病人膀胱的儲尿量,用來評價術后膀胱的敏感性。因個體差異進行因人施教,增加了病人的認知水平,使病人能重視膀胱功能訓練的全過程,從而增加病人主觀參與意識,得到病人的積極配合,這是實施膀胱功能訓練計劃的基礎和關鍵。另外,在排尿過程中,囑病人蹲廁排尿,使病人在拔除尿管后的首次排尿過程中,感到自然輕松,提高了排尿成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排尿困難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3 計劃飲水和排尿 由于病人的飲水量或進食量會直接影響排尿的次數及膀胱容量,因此,飲水計劃在膀胱康復中是至關重要的。飲水計劃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人為地給予膀胱合理的容量刺激,改善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之間的協同作用,強化了膀胱功能的訓練效果,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定時排尿訓練避免了容量刺激不足或過度導致潴留 時間過長,使排尿力與保持力之間處于平衡狀態,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人的膀胱功能。合理的飲水計劃促進尿液排泄,使膀胱養成節律性充盈和排空的習慣,促進反射性收縮,建立良好的排尿習慣,從而在短期內使功能失調的膀胱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對照組在實施間歇3 h開放一次排尿過程中,雖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擴張和排空,來維持膀胱近似生理狀態,但由于對飲水沒有計劃的控制,使膀胱的尿量小于正常的膀胱容量或超出膀胱容量,而使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無節律性收縮和舒張,從而嚴重影響膀胱功能的恢復。
宮頸癌手術后,膀胱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因此,醫護人員首先應高度重視。一對一的專職護理、合理的定時定量飲水、定時排尿,能有效地控制尿量,防止尿量過多或過少,使膀胱形成節律性充盈和排空的習慣,禁止過度擴張,而且還可以促進反射性收縮,使膀胱保持接近正常的舒縮狀態,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復。同時也縮短了病人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進一步提高宮頸癌病人的手術效果及生活質量,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復,減輕護理工作量。
[1]樂杰,謝幸,豐有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8-293.
[2]蔡娟.預防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護理體會[J].現代護理,2009,10(6):77-78.
[3]王利曉,史惠蓉.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后尿潴留發生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742.
[4]洪藞,何連芝,方玟,等.早期系統干預對宮頸癌術后留置尿管時間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2):15-18.
[5]彭鮮紅.護理干預對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障礙轉歸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8,14(5):736-738.
[6]沈海濤,李健民,勵建安,等.體位對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尿液產生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4(32):293.
[7]周天健,李建軍.脊柱脊髓損傷現代康復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05-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