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靜
護理風險是在醫院入住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評估護理風險的識別有患者自身因素、環境因素、給藥因素、患者交接的危險因素及儀器使用的危險因素等[1]。護理風險針對醫院科室的不同,風險也隨之不同,其中外科的護理風險相對較高,工作量與風險的發生率呈正相關,管理制度、風險教育和防范措施等與風險發生呈正相關[2]。為進一步探究分析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對在我院治療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受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3~68歲,平均(47±18.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35例。年齡3~67歲,平均(43±22.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只給予常規基礎護理,試驗組患者在常規的護理基礎上加強護理風險管理:(1)對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對醫院有可能發生風險的高危人群進行評估。(2)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進行整體培訓,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以免職業暴露;對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進行整體培訓,抓好基礎,開展經常性教育、法制教育等,必要時邀請專家講解有關的法律問題,講解法律知識,提高護士防范的意識。(3)普及有關護理風險,對患者進行安全及無菌知識的普及,護士還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安全知識的溝通,使其家屬能清楚患者的情況,并能積極配合治療,采取有效措施。(4)組織風險管理小組,護士之間采取抽查和跟班檢查,以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及防范技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護理差錯和護理投訴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者發生護理差錯和護理投訴的比較 例(%)
護理風險是威脅患者及護理工作人員的風險之一,由于在護理工作中護理操作貫穿始終,即使是非常簡單的護理操作也存在一定的護理風險[3]。由于護理風險針對科室的不同有著不同的風險,尤其在外科和急診科護理風險相對較高,所以對患者以及護士發生的潛在風險也相對較高[4]。
本研究對試驗組患者在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加強護理風險的防范意識,能有效地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對醫護人員進行整體培訓,嚴格執行醫護人員自身的衛生,對無菌操作技術要求嚴格,嚴格執行手部衛生,符合醫院感染控制的要求[5]。護士也要對患者實行全面照護,防止和減少患者生理上的危險,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過程中還要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認識的準確性,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全面溝通,鼓勵患者家屬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6],并提高用藥安全。護士也要建立與完善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做到正確執行醫囑。嚴格防止手術患者與手術部位發生錯誤。
綜上所述,醫院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投訴也明顯降低,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中護理差錯也有效地降低了,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在臨床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普及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對醫院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王會接,杜 立,陳彩玲,等.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6):90 -91.
[2] 宴奕虹.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2):99 -100.
[3] 王 莉,董 微,肖文彥.風險管理在心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8):1865.
[4] 沈亞菊.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73 -74.
[5] 裴玉萍,孫 敏.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3):1672 -1674.
[6] 余新穎,馬 琳.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