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淑靜 代建云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臟病發生率逐漸升高。心臟介入手術是治療心臟病的重要方法,具有微創、危險小、痛苦少以及康復快等優點[1]。但畢竟心臟介入手術屬于有創手術,費用昂貴,有一部分還需要將醫用材料植入患者體內,導致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2],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心理分級護理模式是依據患者心理水平,有序、有系統性的程序化心理護理流程,使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都能接受此模式的護理服務。近年來,我科對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實施心理分級,探討合適的護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治療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18~69歲,平均(48.16±9.50)歲。心臟介入類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25例,冠狀動脈造影術30例,射頻消融術14例,起搏器置入術11例。納入標準:(1)均為擇期手術。(2)術前無肺、肝、腎等臟器嚴重病變。(3)術后血流動力學穩定。(4)均無精神病史,智力、表達無障礙。(5)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研究者。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心臟介入圍手術期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按照患者心理分級護理模式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心理分級及護理措施 患者入院當天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五指疼痛評分表[3]對患者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心理分級護理。(1)一級心理護理。患者PSQI<8分,疼痛<2分,主要采取共性心理護理措施,包括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環境舒適護理、手術疾病信息支持、健康宣教。(2)二級心理護理。8分≤PSQI<15分,2分≤疼痛<4分,重點進行手術疾病認知重建,如病友現身交流、手術相關圖片、資料講解;加強社會支持,主動與家屬探討治療護理方案,鼓勵其對患者的陪伴、傾聽;采用精神松弛療法,如音樂、冥想、腹式呼吸等緩解患者精神壓力;著重解決患者現存問題。(3)三級心理護理。PSQI≥15分,疼痛≥4分,密切關注患者言行,醫護人員與家屬一起陪伴患者,避免患者獨處;指導患者盡快建立積極應對方式,采用積極性語言鼓勵、開導患者,對疾病愈后情況、手術的基本過程、手術醫師專業水平詳細講解,消除患者對手術不確定感;提供專業幫助,如請臨床心理專家為其治療;調動一切社會支持系統,從家人、朋友、同事各方面給予患者關心,為其提供精神支持。
1.2.2 術后心理分級及措施 于術后7 d采用PSQI、五指疼痛評分表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心理分級護理,(1)一級心理護理。PSQI<8分,疼痛<2分,同術前一級心理護理,及時將手術結果、手術效果告訴患者;協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減少病房內光線、聲音、溫濕度的刺激。(2)二級心理護理。8分≤PSQI<15分,2分≤疼痛<4分,同術前二級心理護理,對患者想要了解的信息及時反饋;準確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配合放松技術轉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時遵醫囑采用解熱鎮痛藥緩解患者疼痛;協助患者進行術后恢復訓練。(3)三級心理護理。PSQI≥15分,疼痛≥4分,同術前三級心理護理,首要解決危及生命問題,密切關注患者并發癥發生發展情況;穩定患者情緒,及時向家屬反饋病情及情緒變化,遵醫囑給予鎮痛劑,術后24 h內每2 h 1次觀察患者用藥反應。
1.3 評價指標
1.3.1 主觀指標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當天、術后7 d填寫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及五指疼痛評分表。
1.3.2 護理效果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總天數及住院費作為護理效果評價指標。
1.3.3 工作滿意度 采用艾瑞克森編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4]對患者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12個條目、1個護理工作整體滿意度評價兩部分,各條目均采用7級評分制,0分表示與期望值相差極大,1分表示低于期望值較多,2分表示稍低于期望值,3分表示與期望相同,4分表示高于期望值,5分表示高于期望值較多,6分表示高出期望值極多,總分0~72分,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該量表信度為0.98,效度為 0.9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PSQI、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PSQI、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手術前后PSQI、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組間、不同時間點均低于對照組,P<0.05
組別 例數 PSQI評分術前 術后疼痛評分術前 術后45 7.08 ±0.72 7.64 ±2.14 3.38 ±0.81 4.58 ±0.62 45 6.50 ±3.04 5.74 ±2.62 3.39 ±0.45 3.48 ±0.53對照組觀察組
表2 兩組患者住院總天數、住院費用及工作滿意度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住院總天數、住院費用及工作滿意度比較(±s)
注:1)為 t'值,2)為 t值
組別 例數 住院總天數(d)住院費用(元)工作滿意度(分)45 15.52 ±3.46 35027.11 ±5027.37 46.82 ±11.95對照組 45 22.82 ±5.18 48540.28 ±6105.91 21.47 ±9.50統計量 7.86121) 11.46112) 11.13932)觀察組P值 <0.05 <0.001 <0.001
3.1 心理分級護理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 心臟介入手術可引起一系列復雜的生理、心理變化,導致患者在一定時間內難以應對生活的無自主性。本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后其睡眠質量、疼痛情況較對照組有明顯的改善。說明本研究根據患者不同心理水平采取的心理分級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緩解擇期心臟介入手術患者不良心理反應。通過護理人員全程持續一對一模式為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如心理分級標準、術前術后影響睡眠的不同因素、疼痛的不同程度、心理負性情緒變化,尤其對于二級護理以上患者一般性護理難以奏效,采取心理級別干預能保證心理護理的徹底執行,從而明顯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其對手術過程、術后功能變化的恐懼程度,提高了他們對疾病治療、手術及身體康復的信心。
3.2 提升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是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標準,做好心理護理,協調護患關系,增進彼此之間的互相理解,能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助于順利地開展護理工作,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本研究數據顯示,接受心理分級護理的心臟介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體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心理分級護理從護理內容和護理級別兩方面規范護理人員每日心理護理工作,要求其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與患者接觸溝通,在實施每項護理工作中貫徹心理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進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3.3 減少患者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增加經濟效益 住院時間是影響醫療費用的重要因素,要縮減醫療費用,應當在保證醫療效果的同時減少無效住院時間[5],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總住院平均天數短于對照組,總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提示擇期心臟介入手術患者通過制定圍手術期心理分級護理,實施更加系統、全面的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對其健康狀況、健康恢復保持樂觀自信,心理上能有充分的準備,能積極配合手術及術后康復護理,患者能較快恢復健康,因而切實減少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1] 張皎平.心臟介入手術患者全程心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0,8(6):793 -794.
[2] 劉華芬,王曉紅,劉秀娟.心臟介入手術病人術前心理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08,22(12B):3253 -3254.
[3] 戴文英.“五指疼痛評分模型”在疼痛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B):11 -13.
[4] 王 晶,趙瑞潔,徐麗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在提高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滿意度中的作用[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10):1059-1060.
[5] 余 萌,劉溢思,吳 瑛,等.中青年病人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理特征分析[J].護理研究,2012,26(1B):113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