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良楓 陳 敏
品管圈活動(quality control circlc,QCC)是指同一工作現場的人員自動自發地組成小組,通過全體參與,在自我啟發、相互啟發的原則下,應用各種統計工具及品管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中的障礙[1]。我科2012年10月開展品管圈活動,以提高骨科冰敷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2011年10月~2012年3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的98例冰敷患者作為對照組,男56例,女42例。年齡14~56歲。將2012年10月~2013年3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后的112例冰敷患者作為觀察組,男67例,女45例。年齡13~59歲。入選標準為:24 h內有明顯外傷史;四肢閉合性骨折需要手術治療;無影響本項觀察的疾病,如高血壓、腎功能損害、妊娠期水腫、腹瀉等。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損傷類別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成立品管圈 由輔導員、圈長、圈員共11名護士自愿組成。護士長任輔導員,對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投票選出的圈長對活動進行統一管理、籌劃;圈員參與實施輪流負責某一步驟的計劃安排。每月召開圈會,必要時利用晨會、QQ群、飛信等方式進行交流、討論。圈員共同討論最后選定“創心圈”為圈名,其寓意為:開拓創新和愛心護骨。
2.2 選定主題 列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根據問題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員能力4個方面,每項從5~1分進行評分。經小組投票,最終確定分數最高的“提高骨科冰敷效果”為本次品管圈的活動主題。
2.3 要因分析 對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的98例冰敷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38例患者傷后72 h患肢出現重度腫脹,發生率為38.78%。具體原因:冰敷表面不服帖20例,冰塊滑落9例,巡視不到位7例,患者依從性差2例。
2.4 對策實施
2.4.1 使用網格狀生物冰改善冰敷表面不服帖 網格狀生物冰是用塑料外包裝將多塊小生物冰拼接而成,冰凍狀態下可彎曲、折疊,能彌補傳統生物冰無法彎曲、冰敷作用面不服帖的缺點。
2.4.2 制作冰塊袖套,防止冰塊滑落 傳統冰敷是用繃帶將冰凍后的生物冰捆扎在肢體上,難以持久固定。圈員根據不同尺寸的網格狀生物冰制作冰塊袖套。冰塊袖套是一種可開合性袖套,使用時先將網格冰放入袖套內,用粘扣封閉開口,然后用袖套上下兩端的固定帶將生物冰服帖地固定在患肢上。使用后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4.3 設計冰敷治療單,起到警示和嚴格交接班作用 冰敷治療單將需要評估的巡視時間、冰敷部位、患者疼痛度、患肢腫脹度、水泡大小、有無凍傷、冰塊狀態繪制成表格的形式。護士在每小時巡視時既方便填寫,又不會評估缺失,便于考核。
2.4.4 專科培訓及考核 利用圈會、晨會,學習冰敷的重要性,掌握冰敷袖套的使用,能根據冰敷巡視卡對患者肢體腫脹、疼痛程度等各項指標進行準確評估,并考核實際操作情況,與績效掛鉤。
2.5 評價標準
2.5.1 肢體腫脹程度的標準[2]輕度:局部輕度腫脹,皮紋存在;中度:腫脹加重,皮紋消失,皮溫升高,但無水泡形成;重度:皮膚明顯腫脹、發亮,出現水泡、皮溫明顯增高。
2.5.2 疼痛的分級 參照WHO疼痛分級標準[3],將疼痛分為:0級為無痛;1級為輕度疼痛,可忍受,生活正常;2級為中度疼痛,需要鎮痛劑;3級為重度疼痛,干擾生活;4級為劇烈疼痛,不能入睡;5級對疼痛無法忍受,嚴重干擾生活。
2.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3.1 有形成果
3.1.1 兩組患者傷后72 h患肢腫脹程度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傷后72 h患肢腫脹程度比較 例(%)
3.1.2 兩組患者患肢疼痛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患肢疼痛情況比較 例(%)
3.1.3 兩組患者術前腫脹消退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腫脹消退情況比較 例(%)
3.2 無形成果 全體圈員對QCC認識和運用能力有明顯提高。圈員的共同努力、互相幫助貫穿整個活動始末,讓大家深刻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增強了科室的凝聚力。通過對原有問題的分析改進,開闊了大家的思維,和圈徽的寓意一致,用智慧、愛心給護理質量增加了原動力。
4.1 提高冰敷效果的重要性 四肢骨折傷后24~72 h為腫脹高峰期,局部腫脹淤血,壓迫周圍神經,不但會引起疼痛,還會出現張力性水泡,出現水泡則為手術禁忌證[4]。冷敷能降低組織代謝中氧消耗,抑制組織液及淋巴液生成,減少滲血(液)和水泡形成,有效地減輕水腫和疼痛,為提早施行手術爭取時間[5]。因此,為確保冰敷效果,護理人員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操作流程。
4.2 提升護理質量,節約醫療資源 通過本次“品管圈”活動,采用了更科學、有效的冰敷方法,最終達到提升冰敷效果的目的,有效地減輕水腫,止痛,縮短了手術等待時間,節約了醫療資源。
4.3 提高護士團隊合作意識和創造性、積極性 圈員的共同參與,如分析冰敷效果不佳的原因、查找文獻、尋找合適的生物冰、制作冰塊袖套等增添了團隊合作意識。每一階段的成功都激發了護士們的創造性和工作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品管圈活動的有序進行,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1] 吳曉霞,董 敏,吳玲燕.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老年鼻飼患者非計劃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49-1651.
[2] 劉 玲.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求醫問藥,2012,10(11):964.
[3] 湯 麗,王莉俠,周夢云.冰敷袖套制作及在跟骨骨折中的早期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122.
[4] [美]Donald A,Wiss MD.范 華,孟賓鈞,盧 強,等主譯.骨科標準手術技術叢書—骨折[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24.
[5] 張 巍,羅從風,王建偉,等.冰袋冷敷法在創傷骨科圍手術期的應用[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0,31(3):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