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華 王慧玲 段湘君 徐 梅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由此推斷要想讓學生學好護理禮儀,應把其放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學習。而以往護理專業學生在入學后第一學期開設《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課程,在第二、三學期才開設《基礎護理技術》和各門臨床護理課程。這樣的課程安排使學生在《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實訓課上只能訓練單純的站、坐、蹲、行走等簡單的姿態,在《基礎護理技術》課上單純練習基護操作。學生自己往往不能將《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與《基礎護理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不能將護理禮儀運用到臨床基礎操作中,使護理禮儀與專業課程相脫節,護理禮儀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我們在2012級護理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第一學期就開設了32學時的《基礎護理技術》,并且和《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同時開課。在《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課程教學中應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把學生放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進行禮儀訓練,使學生能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禮儀意識,使其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能自覺運用護理禮儀。
隨機選擇我校2012級專科護理一個自然班58名學生為試驗班。對照班為一個60名學生的平行班。兩班均為高考統招生,均為女生,年齡18~22歲,學制3年。兩班學生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班使用傳統的授課方法,在實訓課中沒有加入基礎護理技術的情境設計,只是單純的護理禮儀訓練。試驗班對《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課程進行改革,在課程中訓練入院接診、肌內注射、口服給藥、鋪床等工作場景所需的護理禮儀,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體會護理禮儀的重要性,體會護理的職業美。
2.1 制定情境禮儀 結合河北省衛生廳頒發的《河北省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基本技能操作標準及評分方法》的操作步驟,在試驗班的《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授課中先由教師制定入院接診、肌內注射、口服給藥、鋪床等工作場景所需的護理禮儀的要求。《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授課教師和《基礎護理技術》授課教師共同備課,依據制定完畢禮儀要求再進行共同商討,以便雙方達到意見一致。
2.2 實施
2.2.1 言傳身教,在禮儀環境中接受和內化知識 禮儀老師在上《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課時,嚴格按照護士的儀容、儀表、服飾的禮儀規范要求自己,戴護士帽,護士服清潔、平整,身著白色工作褲,腳穿白色軟底護士鞋,站立有姿,行走有態,落座有相,舉手有禮,淡掃紅唇,面帶微笑,展示在學生面前,將一個清爽、秀麗、端莊、文雅的標準臨床護士的職業形象確立在學生的思想深處[1]。
2.2.2 提前布置任務 根據授課班級《基礎護理技術》的教學日歷,在《基礎護理技術》講授入院接診、肌內注射、鋪床、口服給藥前給學生布置任務,即依據所給病例完成以下任務:(1)查找《基礎護理技術》課程中所要求的操作技術步驟。(2)作為病區護士,該如何完成此項操作。(3)在進行操作時能運用護理禮儀。(4)根據此病例分6組進行相關情境的模擬訓練,注意禮儀要求。
2.2.3 大膽模擬,情境教學 上課時,讓其中一組學生根據上次課的病例進行相關的情境模擬。情境模擬過程中,要求其他沒有進行角色扮演的護生將觀察到的禮儀與其中溝通技巧的優點、缺點進行記錄[2]。結合學生記錄情況,分析情境模擬中的優點及不足,討論后糾正不足之處并進行完善,再次進行糾正后的模擬訓練,此次練習時,不僅嚴格操作程序,更注重語言表達能力和職業形象的培訓。
2.2.4 考核 課程結束后,兩班學生均在進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時,由禮儀老師進行禮儀評分,滿分100分,其中儀容15分,儀態25分,表情15分,言談25分,溝通20分。評分>90分為優;80~90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為差。考核前學生隨機抽簽決定其考核項目。
2.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等級資料進行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兩班基礎護理技術考核中護理禮儀成績比較(表1)

表1 兩班學生護理禮儀實踐成績比較 例(%)
3.2 兩班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及基護教師對學生評價情況比較(表2,表3)

表2 兩班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情況比較(名)

表3 基護教師對58名試驗班學生評價情況比較(名)
4.1 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過去基護老師都是按教科書中的操作流程進行教學,忽略了對護理禮儀方面的要求[3,4]。學生通過基護課的實訓,操作程序清楚,但是,在言談、舉止、外貌形象等方面沒有得到很好培養。將護理禮儀訓練與基護操作情境相結合后,基護老師反映實訓操作中學生能融入禮儀內容,既提高了護生操作技能,又激發了她們學習的興趣,鞏固了專業思想,增強了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增強,自卑感明顯下降,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學習和生活態度更積極[5]。縮短了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4.2 整個操作實訓過程被護生接受 學生在剛接觸護理禮儀這門課時,大多認為這門課程不重要,認為護理禮儀不像基礎護理技術、健康評估等對其今后的工作有實質性的幫助和指導,往往不愿意下功夫去學習這門課程。護生在實訓過程中,發現要想順利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處理沖突,需要大量的禮儀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他們在實訓室、教室反復模擬訓練,提高了其審美觀。自從開展護理禮儀課之后,過去的奇裝異服、不文明語言減少了,說明實訓方法被學生接受。
4.3 提高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護理工作的特點是與人的交流,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對其非常重要。良好的護患關系往往是病人配合護士操作的前提。而學生的教材里沒有系統、規范解釋護理操作內容,導致無臨床經驗的“準護士”將各學科的知識整合為某項護理操作的解釋時有一定難度。護理禮儀與基礎護理技術相結合,使護生從初學時就按規范要求練習,到自動在訓練過程中加強與患者溝通能力的練習。不斷訓練護生的膽量、口才、解釋等方面的溝通技巧,使護生的語言溝通解釋能力逐漸增強;使護生在臨床實習時,能夠將所學知識順利地應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從而提高了護生的服務品質。
4.4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教師給出的情境教學模擬訓練,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收集資料,進行小組成員的分工及模擬練習,因此學生對課堂表演的期望值也一并升高,充分調動了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教師作為引導者,把握表演時間和課堂氣氛;當場點評,循循善誘,啟發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禮儀技能的外在表現,使學生有進步感、成就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 李 麗.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的禮儀和溝通培養[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7):95 -96.
[2] 夏雅雄,方仕婷.護理禮儀融入護理學基礎教學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881 -1882.
[3] 羅菊英,李 林.護理禮儀在護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效果調查[J].全科護理,2009,7(7B):1870 -1871.
[4] 李柳茵,趙小平,張莉芳,等.《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強化護士禮儀與素養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5):2561-2562.
[5] 梁子麗,畢桂娟,劉雪萍,等.護理技術操作考核中貫穿護理禮儀教育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1,25(1B):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