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容,姜安麗
護理管理是以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為主要目的的活動過程。美國護理學專家吉利斯(Gillies D.A.)認為護理管理過程應包括:資料收集、規劃、組織、人事管理、領導與控制的功能[1]。科學的護理管理是促進護理學科發展、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2],而護理專業期刊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護理學科發展的狀況[3]。因此,護理工作者可以通過對有關專業期刊的研究了解目前國際護理管理領域的發展現狀。本研究基于管理過程學派的管理職能理論,采用內容分析法,對2012年國際SCI護理綜合類期刊影響因子排名前6位的雜志中護理管理領域論文的研究主題進行分析,以期總結出當前國際護理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為國內護理人員工作及科研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1 資料來源 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2012年國際護理領域SCI綜合類期刊影響因子排名前6位的雜志進行分析。選取護理綜合類期刊而排除護理管理專業期刊(如《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進行分析是為了了解護理管理在國際護理研究領域中所占的比重。選取的雜志分別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IF=2.178),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IF =1.708),Nursing Outlook(IF=1.522),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IF =1.49),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IF=1.477),Nursing Research(IF=1.402)。通過檢索 PubMed,Elsevier,Springer,ProQuest,Wiley Online Library,Ovidweb Online數據庫,獲得該6本雜志2012年所發表論文的608篇摘要。
1.2 研究方法 使用NoteExpress軟件對所獲得的摘要進行文獻管理,經過研究者反復閱讀和分析,篩選出與護理管理領域有關的摘要154篇,占摘要總數的25.3%。通過 Wiley Online Library、Ovidweb Online和 Google學術數據庫檢索獲得該154篇摘要的全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分析文獻的研究主題。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研究對象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方法。它通過量化的技巧以及質的分析,以客觀、系統的態度對文獻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借以推論出該文獻內容的環境背景及其意義[4]。利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百分比、頻數等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論文的期刊分布 608篇摘要總數中6種期刊各自分別為154篇、52篇、50篇、49篇、253篇、50篇,其中護理管理類論文篇數分別為42篇、7篇、16篇、15篇、69篇、5篇,各占本刊所得摘要總數的27.3%,13.5%,32.0%,30.6%,27.3%,10.0% 。
2.2 論文研究主題分析 將管理過程學派提出的5大管理職能作為內容分析法研究論文主題的一級類目系統,嘗試更加系統科學地對國際護理管理領域研究熱點進行歸納和總結。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兩位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與西里爾·奧唐奈首先提出了管理過程學派,又稱管理職能學派,其主要特點是將管理理論同管理人員所執行的管理職能,也就是管理人員所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這一理論是在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孔茨和奧唐奈在仔細研究這些管理職能的基礎上,將管理職能分為計劃、組織、人事、領導和控制五項,而把協調作為管理的本質,作為5項職能有效綜合運用的結果[5]。基于此對154篇論文的研究主題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的結果見表1。將計劃、組織、人事、領導和控制5大職能作為一級類目,根據其各自的含義歸納總結出下屬的二級類目。
3.1 護理管理在國際護理研究領域關注度高 通過本結果可以看出,不同期刊護理管理論文所占各自摘要總數比例不同,說明不同期刊關注角度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也可以看出,護理管理作為護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領域已受到國際護理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關注。當前國際護理管理領域的熱點問題有醫院護理管理組織體系的完善[6],護理管理人員分工的明確,現代管理學理論的應用,對護理管理人員能力和知識結構要求的提高[7]等。我國護理管理研究的發展應在適應我國現狀的基礎上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向著管理隊伍專業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方法人性化、管理研究科學化的發展目標不斷努力。
3.2 基于管理職能理論的研究主題分析
3.2.1 計劃職能 本研究在計劃職能這一類目下總結出的二級類目包括護士工作量和工作時間[8]以及護理常規工作流程(護理文書、交班等)[9]。通過分析結果可以發現,有關該職能的研究論文較少(6.5%),并且大都集中于程序和規則這種較具體的計劃形式,具有戰術性的特點。戰術性計劃是指針對具體工作問題制定的計劃,可以在較小范圍和較短時間內予以實施[10]。總結得出,目前國際護理管理研究領域關于計劃這一職能的研究多著眼于臨床工作中常見的護理問題,較為細致具體。護理工作者通過對護理工作流程的改進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期為病人進行全面高效的護理。但目前有研究認為護理工作者應加強對相關衛生政策的學習研究[11],因此,研究者可以拓展視野,嘗試從計劃的戰略層面開展今后的研究。

表1 154篇護理管理領域論文研究主題類目分析
3.2.2 組織職能 組織職能類目下的二級類目包括了醫療團隊在醫療實踐中的運用[12]、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及職業角色定位[13]、磁性醫院中的護理改革[6],論文數占總數的13.0%。近年來,醫療系統不同專業間的團隊合作已經成為醫療領域研究的熱點[11]。在發達國家醫療體系中,護士作為領導者在整個醫療團隊中角色的研究也成為護理管理領域的研究焦點,這種理念和模式雖在我國目前的醫療環境下難以推廣實施,但對
于未來我國整個醫療體系的改革和發展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納入分析的論文中有關于特定護士角色的研究,例如高級實踐護士(APN)的職業定位[14]等,這些研究的思路、設計和方法對于我國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護理人才隊伍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2.3 人事職能 人事職能的含義包括選人、育人、用人、評人和留人5個方面[1]。該類目下共有66篇論文(42.9%),包括了護士繼續教育[15]、護士身體健康教育和促進[16]、護士有關心理問題及對臨床事件的認知和體驗[17]、護士的社會印象和公眾形象[18]、護士職業選擇和工作意愿及其影響因素[19]以及護士實踐、決策、科研及其他能力的培養[7]6個二級類目,主要涉及的是“育人”和“留人”兩個方面。從歸納總結出的二級類目來看,該職能相關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護士個體,研究內容涉及其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與護士職業生涯發展息息相關。針對目前國內外共存的護士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加強該領域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護理研究者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方法,致力于提高我國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降低離職率,以實現整個護理團隊的持久穩定發展。該類目的論文數目在五大職能中所占比例最大,足以看出目前護理管理“以人為本”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3.2.4 領導職能 領導職能類目下屬的二級類目不僅從領導者的角度出發,總結其領導力水平和方法[20],還從領導對象的認知、存在的問題及干預[21]和領導者與領導對象之間的溝通[22]等角度進行了相關熱點的分析總結,該類目論文數占總數的13.6%。護理管理者的領導藝術能夠帶領整個護理團隊有效地抵御各種風險,保持組織活力的長久不衰。目前,國際上有關于護理領導力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領導理論的應用或領導藝術的探究,同時也包括了護理人員對于管理者領導力認知和體驗的相關研究[23]。這種研究角度的變換更有助于研究者從被領導者的角度了解其對領導力的需求,所得研究結果的實用程度也會更高。部分論文聚焦于護理人員積極心理要素的研究[24],這樣有助于挖掘全新的管理者開展激勵活動的切入點,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2.5 控制職能 控制職能類目下論文數占總數的24.0%,其二級類目包括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上報情況及應對措施[25]、護士工作及科研安全[26]、病人安全和病人結局及其影響因素[27]、護士工作環境及產生的影響[28],大部分與護理安全管理相關。護理安全管理是控制職能中的一個研究熱點,是應用制度、技術、教育等多種措施,有效防范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為病人創造一個安全、健康、高效的護理環境[29]。國內關于此領域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顏巧元等[30]認為,今后可以重點開展病人參與病人安全、法律法規建立健全、護理安全信息管理等研究。在我國醫患關系仍較為緊張的今天,我國護理研究者應在國外相關研究的指導下,加強對我國護理人員工作和科研安全的研究,這對于我國醫療體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李繼平.護理管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2.
[2]李艷梅.淺談護理管理的內容和特點[J].醫學信息,2010,5(12):3793-3794.
[3]劉彥,龐清凌,賈彩鳳,等.2005-2007年國內醫學期刊社區護理文獻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19):123-125.
[4]楊洪艷,龐秋華,王小云.基于內容分析法的更年期綜合征中醫證候文獻研究[J].新中醫,2011,43(7):122-125.
[5]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J].現代班組,2011,9:27.
[6]Kalisch BJ,Lee KH.Missed nursing care:Magnet versus non-Magnet hospitals[J].Nurs Outlook,2012,60(5):E32-E39.
[7]Rudman A,Gustavsson P,Ehrenberg A,etal.Registered nurses’evidencebased practice: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first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J].Int J Nurs Stud,2012,49(12):1494-1504.
[8]Bae SH,Brewer CS,Kovner CT.State mandatory overtime regulations and newly licensed nurses’mandatory and voluntary overtime and total work hours[J].Nurs Outlook,2012,60(2):60-71.
[9]Liu W,Manias E,Gerdtz M.Med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during nursing handovers on medical wards:A critical ethnographic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2,49(8):941-952.
[10]Carroll DL,Dykes PC,Hurley AC.An electronic fall prevention toolkit:Effect on documentation quality[J].Nurs Res,2012,61(4):309-313.
[11]Frenk J,Chen L.新世紀醫學衛生人才培養:在相互依存的世界為加強衛生系統而改革醫學教育[J].世界臨床醫學,2011,5(4):286-321.
[12]Kilpatrick K,Lavoie-Tremblay M,Ritchie JA,etal.Boundary work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cute care nurse practitioners in healthcare teams[J].J Adv Nurs,2012,68(7):1504-1515.
[13]Bowers L,Crowder M.Nursing staff numb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nflict and containment rates on psychiatric wards-A cross sectional time series poisson regression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2,49(1):15-20.
[14]Williamson S,Twelvetree T,Thompson J,etal.An ethnographic study exploring the role of ward-based Advanced Nurse Practitioners in an acute medical setting[J].J Adv Nurs,2012,68(7):1579-1588.
[15]Orsolini-Hain L.Mixed messages:Hospital practices that serve as disincentives for associate degree-prepared nurses to return to school[J].Nurs Outlook,2012,60(2):81-90.
[16]Bogossian FE,Hepworth J,Leong GM,etal.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patterns of obesity in a cohort of working nurses and midwives in Australia,New Zealand,and the United Kingdom[J].Int J Nurs Stud,2012,49(6):727-738.
[17]Chung CC,Lin MF,Ching YC,etal.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learned resourcefulnes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positive ldeation in hospital nurses in taiwan[J].Res Nurs Health,2012,35(6):576-588.
[18]Kelly J,Fealy GM,Watson R.The image of you:Constructing nursing identities in YouTube[J].J Adv Nurs,2012,68(8):1804-1813.
[19]Wang L,Tao H,Ellenbecker CH,etal.Job satisfaction,occupational commi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among Chi-nese nurses: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J].J Adv Nurs,2012,68(3):539-549.
[20]Wang X,Chontawan R,Nantsupawat R.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Effect on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Registered Nurses in a hospital in China[J].J Adv Nurs,2012,68(2):444-451.
[21]Lang GM,Patrician P,Steele N.Comparison of nurse burnout across army hospital practice environments[J].J Nurs Scholarsh,2012,44(3):274-283.
[22]Jones MC,Johnston DW.Does clinical incident seriousness and receipt of work-based support influence mood experienced by nurses at work?A behavioural diary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2,49(8):978-987.
[23]Andrews DR,Richard DC,Robinson P,etal.The influence of staff nurse perception of leadership style on satisfaction with leadership: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ediatric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12,49(9):1103-1111.
[24]Mealer M,Jones J,Newman J,etal.The presence of resilience is associated with a healthier psychological profile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nurses: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Int J Nurs Stud,2012,49(3):292-299.
[25]Waters NF,Hall WA,Brown H,etal.Perceptions of Canadian labour and delivery nurses about incident reporting: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focus group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2,49(7):811-821.
[26]Yang LQ,Spector PE,Chang CH,etal.Psychosocial precursors and physical consequences of workplace violence towards nurses: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with naturally occurring groups in hospital settings[J].Int J Nurs Stud,2012,49(9):1091-1102.
[27]Chang CW,Huang HC,Chiang CY,etal.Soci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sharing:Effects on patient safety[J].J Adv Nurs,2012,68(8):1793-1803.
[28]De Pedro-Gómez J,Morales-Asencio JM,Sesé-Abad A,etal.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Spanish version of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Scale of the Nursing Work Index in a primary healthcare context[J].J Adv Nurs,2012,68(1):212-221.
[29]宋彩萍,張勇,姬軍生,等.系統安全理論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9,15(5):333-334.
[30]顏巧元,劉義蘭,段征征,等.專業期刊護理安全管理研究類文獻的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10A):282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