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玉潔++還紅華++黃俊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級獎勵比例的壓縮調整,農業科研獲獎成果的數量呈下降趨勢。然而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依然能夠成果產出成績斐然,得益于他們立足于省情,把握省科技獎勵政策提供的機遇,精心安排國家獎項爭取工作。本研究以河南省農科院和山東省農科院較高的重大科技成果產出為范本,從地位優勢、成果培育、學科建設、團隊建設、激勵機制等方面分析研究2單位在推進重大產出方面的具體舉措,為省級農科院的科研產出推進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省級農科院;重大;科技成果;成果培育;學科建設;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 G31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0-0455-02
收稿日期:2014-06-12
作者簡介:伍玉潔(1981—),女,江蘇常州人,碩士,助研,從事農業科研管理工作。E-mail:wuyujiehaha@sina.com
通信作者:黃俊,研究員,從事農業科研管理工作。E-mail:jsnkyhj@aliyun.com。科技成果獲獎的數量和等級是衡量一個單位科研水平和社會貢獻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各類評估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1-2]。近年來隨著國家級獎勵比例的壓縮與調整,農業科研獲獎成果的數量呈下降趨勢[3]。在新形勢下,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及山東省農業科學院2院充分利用本省農業區位優勢,加強成果培育,加強團隊與學科建設,加強評價和激勵導向,激發科技人員特別是科技骨干的創新熱情,其重大科技成果產出一直處于較高水平。本研究分析河南省、山東省2省農科院在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出方面的舉措,為省級農科院推進科研產出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1兩省農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產出成效顯著
河南、山東2院立足于省情,把握省科技獎勵政策提供的機遇,精心安排國家獎項爭取工作,成果產出成績斐然。“十五”以來,河南省農科院共主持獲得國家獎1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一等獎16項。山東省農科院共主持獲得國家獎13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從2院24個獲獎成果構成看,有以下3個特點:一是以科技進步獎為主,約占90.9%,另有技術發明獎3項;二是以作物學科為主,主要有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約占848%,其余的有豬品種、獸醫技術與產品、有機肥和日光溫室技術;三是以品種為主,約占81.8%,另有新產品2個、新技術4項。
2兩省農科院推進科技成果產出的主要做法
2.1注重加強成果培育,對有苗頭的項目加大支持與投入
河南省農科院主要以突破性品種和技術為導向,從項目立項、實施、推廣3個環節,對成果進行培育、支持與投入。一是抓項目立項,在立項之初反復論證項目能否取得突破性進展,能否推動行業科技進步,能否產生重大經濟、社會效益和影響力,能否申報重大科技成果獎;二是抓項目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密切關注有苗頭產出項目的培育,擇優給予后續立項支持和跟蹤服務;三是抓項目推廣,通過大力實施“521農業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即5個農業科技成果綜合示范縣、20個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基地、100個不同類型的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樣板,主要推廣未報獎的成果。此外,河南省科技廳高度重視成果推廣工作,每個品種最高可獲得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成果轉化和推廣,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鄭麥9023、鄭單958等,都曾獲得過專項支持。
山東省農科院從2006年起啟動“成果培育計劃”,每年評選10項有前景的項目,立項后每年支持20萬元,滾動支持3年。同時,對照成果目標和成果構成條件,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意識地進行培育。有了穩定的經費來源,科技人員能夠安心科研,通過多年積累,逐步獲得較高的行業知名度和過硬的指標條件,為申報高級別獎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獲得國家獎的項目,均得到過院“成果培育計劃”的資助。
2.2注重加強團隊和學科建設,形成團隊與學科發展良性互動的局面
河南省農科院高度重視學科和團隊的協調發展,通過團隊建設、發展規劃、產業體系來凝煉和提升學科發展,學科發展后,特別是在獲得重大科技獎勵后,又帶動了團隊的發展。目前,每個研究所有6~7個團隊,團隊成員最多的接近30人,最少的也有5~6人,同時,好的團隊的共同特點就是:有一個好的領軍人才(如張改平院士團隊),有一個良性運行機制,圍繞領軍人才的科研部署開展工作。
山東省農科院近幾年通過梳理學科方向和穩定學科帶頭人來優化全院科技資源配置,培植優勢學科。在全院確定了9大學科群,40多個學科,150~200個團隊;通過成果、論文、專利、標準等指標對科研活動進行量化,按照1 ∶3 ∶6的比例,確定一級、二級、三級團隊若干,并每月對團隊負責人給予獎金補助,目的是抓住約10%的科研骨干。科研骨干隊伍形成了,就形成了一個追求、一股力量、一種氛圍。
2.3注重加強評價和激勵導向,激發科技人員申報科技成果的積極性
從2省農科院的相關政策措施看,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將科技成果獎作為職稱資格評審的重要條件之一。河南省把業績成果作為職稱晉升資格評審的必備條件,其中研究員的要求是“國家科技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或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或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其中1項為第一主持)”;副研究員的要求是“國家科技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或省、部級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或市、縣屬研究單位人員獲市、廳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的要求與河南省農科院的相似,但未作為必備條件。
二是對重大科研業績進行獎勵。河南省農科院從2001年起啟動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政策,如對國家特等獎獎勵 100萬元,國家一、二等獎進行同比例配套獎金獎勵;對在《Nature》、《Science》、《Cell》3大刊物發表的文章,每篇獎勵50萬元。山東省農科院從2006年起,每年拿出300萬元獎勵經費,對論文、品種、專利等成果構成指標進行獎勵。每篇SCI文章獎勵=1 000元+影響因子×5 000元,每項發明專利獎勵5 000元。2012年,山東省農科院SCI論文多達119篇。
2.4注重加強管理和協調,全方位提高申報成果材料質量
一方面,從管理層面,對申報材料多次進行咨詢論證,對存在和出現的問題主動進行協調。河南省農科院由院科研處牽頭,通過組織院學術委員會,邀請院外同行專家等形式,對申報材料進行咨詢論證,擇優推薦;對申報中遇到的不同單位重復申報、單位排名、個人排名等問題,院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主動介入,通過多種形式協調解決。山東省農科院組織院內外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多次評審,還針對每個推薦項目成立修改專家組。
另一方面,從申報材料層面,做到精心準備、精益求精。河南省農科院1位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項目負責人認為,創新點的凝煉上要體現科技含量,不宜過多,3~4個為宜,不要牽強附會,要準確通俗,還要有翔實的佐證材料支撐;在材料寫作上,語言要精煉,注意寫作技巧;材料的反復修改尤為重要,申報材料和答辯PPT都經歷了若干次的修改。山東省農科院1位國家獎獲得者介紹說,對申報材料大的修改有21次,小的修改上百次,對答辯也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答辯會前結合同行專家的建議準備了10個問題進行模擬答辯。
3總結
“十五”以來,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之所以能持續在重大科技成果的產出上保持較高水平,客觀上與2省農業大省的地位,與2省及省有關部門對農業和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視是分不開的。但真正關鍵的,一是得益于以成果為導向的學科發展,二是得益于以突破性品種技術為基礎的成果培育,三是得益于以領軍人才為核心的團隊建設,四是得益于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熱情為特征的管理創新。
參考文獻:
[1]胡慧英,申紅芳,廖西元,等. 農業科研機構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J]. 科研管理,2010,31(3):78-88.
[2]王芳,汪寶卿. 從山東省獲國家級獎勵分析其農業科技發展趨勢[J]. 農業科技管理,2008,27(4):71-73.
[3]呂春波,劉永濤,趙芳,等. 新時期農業科研成果申報獎勵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 農業科技管理,2007,26(6):50-51.endprint